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吗?

水果里有大量维生素C,还有许多黄酮类多酚类营养素,膳食纤维很多,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吃。很多人纠结的是这些水果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

我的建议是:要么当主食吃,要么当加餐吃。比如餐前有水果,你一边吃一边想着这顿饭的主食可以不吃或者减少,也就是用水果交换掉相应的主食。加餐吃的时候不要吃多了,一次100~200克,如果同时加上一些坚果、鸡蛋更好。

千万不要吃饱后再吃,除非这顿饭没吃主食,可以考虑餐后吃点水果。

尽量选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一般北方的水果含水量比较大,南方的水果含碳水化合物比较多,比如杧果、菠萝。

还要注意量的问题,一个苹果大约是200克,一次吃一个足矣,别吃多了。

糖尿病患者能吃脂肪吗?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被告知“少吃脂肪,尤其是少吃饱和脂肪”,但是,如果一顿饭脂肪很少,会有什么结果呢?是不是很容易饿?

这些年来,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动物的饱和脂肪酸并不是坏东西,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造成人体的炎性反应。我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中讲过,人类从猿猴走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杂食动物很不容易,其中有好几十万年都是狩猎时代,那个时候人类集体围猎动物,获得猎物之后用火烤着吃,不管肥肉、瘦肉还是内脏,全部吃得干干净净。动物的饱和脂肪酸能让人类有饱腹感,有更多的能量去战胜恶劣环境,所以相当重要,不能随意减量或不吃。

一般来讲,一餐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3~4小时,大家早上8点吃早饭,12点左右正好吃中午饭。

大家通常的体会是,如果这顿饭吃了些肉类、含油量多的食物,就不容易饿,也就是说胃排空慢。因此糖尿病患者每一顿饭都要吃一些油类食物,比如我经常建议患者早餐用椰子油或者猪油煎鸡蛋,加上几片牛肉,再加上一份粗粮、200毫升牛奶和100克蔬菜,这样一上午胃的排空会很慢,血糖就很稳定。中午吃饭时要有肉类,下午血糖也比较平稳。如果过于清淡,胃里的食物被吸收得太快,容易引起低血糖。

吃素能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吃素食,结果血糖忽高忽低,很难控制,而且感到全身无力,更可怕的是睡眠越来越差,记忆力也开始下降。

其实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人体中最基础的营养成分,细胞结构、人体代谢、大脑运转都离不开它,胰腺的β细胞合成胰岛素也需要氨基酸。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非常重要,运动时肌肉组织要重组,如果蛋白质不足,会出现肌肉无力。

有位女患者,63岁,患有多年糖尿病,后来因为膝关节疼痛造成行走困难,以为得了风湿病,就到风湿科去看病。风湿科医生给她做了许多化验,发现她没有患风湿,于是给她开了一些止痛药。

后来她因为经常心悸,于是去心内科看病。心内科医生给她做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显示她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轻度狭窄。

再后来,她又因为头晕转到神经内科,挂了我的号。

我仔细问她在什么情况下会头晕,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是站立和行走时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她为什么在站立和运动中头晕呢?如果是脑血管问题,应该和体位关系不大,既然这样,就可能是血容量不足所致,因为血容量与蛋白质关系非常密切。于是我让她把裤腿提起来,用手指在她的胫骨前面摁了几下,发现有非常明显的凹陷,这说明她血液中缺乏蛋白质。

我问她平时怎么吃肉、蛋、奶的,她说因为自己有糖尿病,从来不敢吃肉,一周吃两个鸡蛋,不喜欢喝牛奶。

可以下判断了,她是因为低蛋白饮食造成体内的蛋白质缺乏,引出来一系列症状,包括关节痛、心悸、头晕等。

这个患者在我的再三解释之下,终于愿意回家吃肉、蛋、奶了。

我又帮她把每一顿的饮食结构搭好,采用混合性食物把升糖指数降下来,这样既保证她身体的营养均衡,又保证她的血糖波动减少。尽管她还在吃降糖药,每个月会来门诊开点降糖药,但她每一次来都高高兴兴、精神抖擞,胸脯挺得高高的。她说好多年没有这么舒服了,关节不疼了,心悸和头晕症状也消失了。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出门时都会带一些饼干,主要是怕血糖低,这个想法是对的。

但是有的患者说:“我这个饼干是无糖饼干,所以适合我们糖尿病患者吃。”这实际上是一个饮食误区。

前面已经介绍了糖类的分类。单糖中果糖是甜的,双糖中蔗糖是甜的,其他的糖类基本上都不甜,尤其是淀粉。淀粉是最常见的糖类,淀粉在消化道分解成为葡萄糖,所以只要是含淀粉的食品,哪怕没有甜味,也不能算无糖食品。

厂家在制作无糖食品时,为了达到味道香甜、易于保存的目的,都要加些添加剂,比如,甜味剂、反式脂肪酸、防腐剂、增稠剂等。

按照欧洲国家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看完这些,大家还认为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大家在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看食品说明书,关注两点:一个是碳水化合物含量,100克中是不是超过了0.5克;另外看一下添加剂和反式脂肪酸的添加情况。

我更建议大家用水果加餐,水果的GI值不高,营养丰富;或用巧克力加餐,巧克力的GI值是49;还可以用牛奶加餐,牛奶的GI值是27.6。而大家都认为没有甜味的苏打饼干的GI值是72。

降糖药一吃就是一辈子?

很多人认为已经得了糖尿病就必须吃药,一旦吃药就要按时吃,吃一辈子。我过去没有学营养学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得病了吃药那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些年我用营养治疗的思路给糖尿病患者指导,患者的治疗效果告诉我:降糖药物可以撤下来。

有一次我在一个医院讲课,医院院长在下面认真地听。他有糖尿病,吃了两种降糖药,已经吃两年了。以前他吃饭很清淡,做到低脂低盐多运动,但是药物依然不能减,血糖也是忽高忽低。听过我的课以后,他立即行动起来,做到食物多样化、三足鼎立,还注意加餐。每天早上把自己做好的早餐通过微信发给我,开始时我还做一些指导,后来发现他做得无可挑剔,我经常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一个月之后,他告诉我,他的降糖药全部停了,血糖基本正常。

到现在4年了,血糖完全正常,体重也减了8千克,关键是他后来一直没有再用降糖药。

还有一个62岁的患者,患糖尿病好多年了,一直服药。有一次因为头晕耳鸣,他来到神经内科找我看病,我自然要对他的饮食进行一下指导。

他很爱吃面条和馒头,一顿饭吃2个馒头,不爱吃蔬菜,说蔬菜嚼起来太麻烦。我给他讲了营养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回家后他照着去执行。

我给他约了一个月以后复诊,没想到才半个月就来了。他说自己最近血糖下降很快,有一次还出现了低血糖问题,问我能不能加点餐。

我说你应该减降糖药,而不是加餐。他很不解,说:“内分泌科的医生说不要轻易动药物,别自己随便增减。”

我耐心解释:“如果你的饮食、运动量都不变的话,药物就不要随意增减,内分泌医生在寻找药物与血糖稳定的平衡点;而你现在饮食方面做了调整,升血糖的力量已经不大了,降糖药就要相应往下减。”

我看他还是不明白,就只好连说带比画:“比如,一个烧着炉子的房间,房间里温度太高怎么办?有人会说,开空调啊。开空调就相当于药物治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少烧火用的木炭。木炭减少了,房间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那个空调的使用量是不是也应当减少呀?”

患者终于明白了。

后来他把降糖药减到了原来的一半,空腹血糖依然稳定在6~8毫摩尔/升。

扫描二维码 回复“夏萌”

了解更多 糖尿病患者 饮食方案

快速看懂糖尿病

如何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体内的血糖值过高。血糖最重要的功能是供应能量,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但血糖增高时要引起注意,它是一个现象,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信号,如果你仍然不调整生活方式,就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等。

那么血糖高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血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血糖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肝脏释放糖原、糖异生过程是身体调节血糖水平的暂时性手段。血糖的消耗有三条途径:第一,进入细胞内供应能量;第二,转变为肝糖原;第三,转化为脂肪。进入细胞的葡萄糖被彻底消耗掉了,而后两条途径是血糖改头换面后,仍存留在身体里,以补充人体急需。当血糖的主要来源过多,消耗受阻,就会造成血糖高。

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影响血糖值高低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包括饮食、运动、情绪、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分泌量、药物等。

为了诊断准确,糖尿病患者往往要做几项与血糖有关的化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馒头餐试验等。通过化验结果,分析出造成血糖高的上游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做到治标治本。

糖尿病人群如何进行营养管理?

糖尿病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受影响的器官损伤程度不同,要进行管理的目标也不一样。

第一阶段:糖尿病前期。这时期血糖超过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能已经有了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症等。这一时期如果足够重视,血糖问题是可以逆转的。第二阶段:糖尿病期。这一时期不仅要关注合并症和并发症问题,还要关注患者的用药问题。第三阶段:糖尿病并发症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要马上送医院治疗;如果出现慢性并发症,要看已经累及哪些器官,制定营养方案时,不要给重要器官增加负担,同时稳定血糖值,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程度,减轻胰岛素的负担。

如何降低血糖值?

血糖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的数值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人体会派出很多激素来调节血糖值平衡,其中负责升高血糖的激素有5个: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而负责降低血糖值的只有胰岛素1个。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胰岛细胞,维持胰岛素的平衡状态。

要想让胰岛素分泌能力永葆青春,永不衰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胰腺的β细胞太疲劳,并且要增加结构性营养素,也就是肉、鱼、蛋、奶中的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等结构性营养素。尤其是氨基酸,它是胰岛素这样的蛋白质类激素最基本的原料。因此,在糖尿病人群的饮食中,蛋白质和脂类营养素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糖尿病人群应该如何饮食?

“管住嘴”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吃饭要“挑”,挑升糖指数低、血糖负荷低的食物,要尽量吃粗粮、全谷物、根茎类等天然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还可以用水果来代替传统的主食,尽量不要吃蛋糕、面包、红薯粥等精细加工的米面类食物。

糖尿病患者吃饭也要“不挑”——平衡膳食,什么都吃。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样都不能少,但要注意同一类食物不要吃太多。还要注意方法,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先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最后吃碳水化合物,还要掌握食物交换份的方法,科学搭配。

常见误区解答

(1)参见《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主编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