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有五个要点,有“五驾马车”之称,分别是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要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为什么?

咱们前面讲过,血糖的三大来源包括饮食、肝脏释放糖原和糖异生,后面这两项是人体自主完成的,我们主观上不好控制,只有第一条我们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所以“管住嘴”就成了控制血糖的重中之重。

那如何“管住嘴”呢?

关注食物的升糖指数

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指的是摄入50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后2小时内引起体内血糖升高的程度,与吃50克纯葡萄糖2小时后所引起的血糖升高程度的比值,测的是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大家注意一下会发现,这里特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千万别把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混淆进来。那怎么确定不同食物升糖能力的高低呢?以葡萄糖为参照,把葡萄糖升血糖的能力定为100,升糖能力大于70的是高升糖指数食物,低于55的是低升糖指数食物,介于55~70的为中升糖指数的食物。

具体食物的情况,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

通过表20我们会发现,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里有很多水果。就像前面介绍的,水果里含有大量的果糖,虽然甜,对血糖的影响却不大,而且水果水分含量很高,相对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会低很多,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关键是看怎样吃。

表20 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

表20(续)

(资料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主编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

对于高GI值的食物,也不是说糖尿病患者就绝对不能吃,而是要注意一次摄入量。

比如说蜂蜜。蜂蜜的GI值是73.0,富强粉馒头的GI值是88.1,看来馒头比蜂蜜更容易升血糖。再者,你可能一次吃50~100克馒头,而蜂蜜一次最多也就吃一勺(大概10克),所以用蜂蜜调调味,未尝不可。

还有蔗糖,江浙一带的人做菜时喜欢加点白糖提味,结果有很多人说菜里不能放糖,会增加血糖。真的吗?从表20大家可以看到,蔗糖的GI值是65,而米饭的GI值是83.2,所以用点蔗糖提味是可以的。

每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和怎么吃,一下子说清不太现实。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影响食物GI值的几个因素。

第一,一顿饭中碳水化合物的数量。

第二,食物的类型。比如,成熟程度比较高的水果比成熟度低的同类水果,GI值会更高。

第三,加工程度。烹饪时间越长,做得越软烂,GI值越高。因为烹饪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有“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的原则。

第四,食物相互作用。同时吃其他食物也会影响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影响GI值。比如单独吃100克白米饭的升糖能力一定会高于同时吃一些炒菜和肉类的混合餐,这是因为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延缓了胃排空,所以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减慢。

掌握了以上四个要素,如何吃能降低升糖指数是不是心中有数了?

关注血糖负荷

在阅读血糖指数表时我们会发现,有些食物,如西瓜,它的升血糖指数是72,但是每100克西瓜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其他大部分都是水分。

用升糖指数×100克该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负荷,血糖负荷>20的为高血糖负荷食物,血糖负荷在10~20的为中血糖负荷食物,血糖负荷<10的为低血糖负荷食物。

由此算来,西瓜的血糖指数是72,但是100克西瓜中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所以血糖负荷<4,属于低血糖负荷食物。

只有把血糖负荷和升糖指数综合看待,才会对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有正确认知。动不动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亏的是自己的身体,而且血糖控制也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前面说了糖尿病患者吃饭要“挑”,挑升糖指数低、血糖负荷低的食物,也说到了“不挑”——平衡膳食,什么都吃,因为保证身体健康才是我们制定营养方案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正常人也好,糖尿病患者也好,都需要合理的营养素供应,饮食摄入都要以营养平衡为前提。蛋白质、维生素……这些我们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一定要吃得足够,才能保证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如果只顾着维持血糖而不管其他,即使血糖正常了,身体各处的细胞也会病恹恹不能好好工作,那不是和我们追求的健康目标背道而驰吗?

很多人一发现血糖高了,就不管不顾地先降血糖。其实把血糖降下来很容易,药物上做些调整就可以了,加大剂量或者几种药物齐上阵,一定能把血糖降下来。我们在医院的ICU抢救患者时经常会用到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方式,或者用输注泵把胰岛素缓慢地推注到血管的方式,让患者的血糖快速平稳。但这只是应急,用药降血糖不能解决细胞营养问题,照样会出现并发症。

要从源头上控制血糖问题很难,需要许多知识,还要和自己的习惯做斗争,要有意识地改掉一些坏习惯。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女患者,62岁,体重正常,患糖尿病已有10年了,没有高血压。这个患者有段时间手麻,很担心这是脑血栓的前兆,就来神经内科看病。

我就问她:“是两只手麻还是半身都麻?”

患者回答:“两只手麻,尤其是手指尖。”

我用叩诊锤敲一敲她的腱反射,发现腱反射消失,可以定性了:“是周围神经炎,不是脑血栓的前兆。”

除了脑血栓,周围神经炎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有麻木感,严重时会影响运动能力,最常见的有力证据是查体时腱反射消失。而脑血栓引发的麻木大多是半身麻木,多伴有半身肢体瘫痪。

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和人体缺乏维生素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也就是说,这位患者身上的维生素摄入明显不足。

我赶紧问她:“您平时是怎么吃饭的?”

患者回答:“早上一碗粥加一个鸡蛋,中午二两米饭加一盘豆腐,晚上半个馒头加一些蔬菜和汤。”

显然,精米精面吃得太多,米面属于精细粮食,是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而且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再问:“一天吃多少蔬菜?吃什么?”

患者说:“我可喜欢吃菜了,黄瓜、萝卜、土豆、南瓜、西红柿,我常吃,每天能吃半斤。”

这里面有好几种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比如,土豆、南瓜。虽然她说她很喜欢吃蔬菜,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而具体到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好吃500克蔬菜,也就是1斤。

我再问:“您爱吃咸菜吗?”

“爱吃呀,咸菜配米粥吃起来非常舒服。”

大家看出来没有,这个患者的食谱上食材种类非常少,而且把咸菜、土豆、南瓜与蔬菜相提并论,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不足和碳水化合物的增多。

少吃多餐

最近,一个因为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的患者来找我看病。她是个64岁的知识分子,有高血压6年了,两年前发现空腹血糖6.7毫摩尔/升,她很紧张,决定好好控制饮食,很多食物不敢吃,比如脂肪,不管是植物脂肪还是动物脂肪都不敢沾,见到含胆固醇的食物都严格控制,每次吃饭只吃一点点。这样一来,虽然她的血糖正常了,但是整体健康状态越来越差,后来又添了慢性支气管炎、胆结石等病,同时,睡眠质量变得很差,记忆力也明显下降。

这个患者的错误,是对于“少吃”这个词的理解有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一天需要输出的能量把一天需要的食物总量计算出来,然后分成多次完成摄入。采用每一餐数量少但多餐的方法,稳定血糖,防止饥饿。

我建议这类患者一般吃4餐。如果条件允许,一天吃6餐,把一天需要的所有营养目标均分到6餐当中去。

后来这个患者按照我给的营养处方去做,整体状态恢复得很好。

混合食物降低升糖指数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一顿饭里面的食物如何搭配非常重要,这会影响餐后血糖,单独吃米饭一定会比米饭+蔬菜+肉类容易升血糖,因此特别提倡吃混合餐,每一顿都要注意食物多样化。

不过在食物多样化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同一类的食物累加。

有一次一个患者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是他自己吃的晚餐,里面有一根老玉米、两块白薯、一根山药,炒的菜里面还有土豆丝。这样吃,碳水化合物还是一次吃太多了。

讲真话,只要会配,不必忌口。比如,我有个朋友,50岁,胖胖的。有一天她含着眼泪对我说:“夏医生,我有糖尿病。我特别爱吃馒头,知道馒头的升糖指数很高,一般不敢吃,但是心里痒痒的。今天我实在忍不住吃了一个,太好吃了,但是,刚才我测了一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到了15.5毫摩尔/升,这可怎么办?连馒头都不能吃,活着多没意思。”

我给她出了个主意:“馒头再好吃,也不能就吃这一样,你得把主食和菜、肉混着吃,这样会降低餐后血糖。你听我的,明天早晨你吃半个馒头,加上一个鸡蛋,再加上一两牛肉、半根黄瓜,两小时之后你再测一次血糖,看看怎么样。”

这位朋友一听可以吃馒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几天后她来找我,说:“你这方法真灵,我吃了馒头,餐后血糖值也没上去。”

所以说,搭配着吃,不见得要忌口。

控制食物分解速度

前面讲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被消化吸收的过程时,大家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到了空肠才能吸收,只有吸收了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升血糖。如果我们把食物从口腔到空肠的消化过程控制了,升血糖的速度也就被控制了。

如何控制?

第一,细嚼慢咽,将吃饭的过程延长。

很多人吃饭像打仗一样,喜欢狼吞虎咽。这种人往往较胖,而且血糖容易升高。还有很多人爱用榨汁机把食物打碎了吃,我不太赞成这样做。食物的咀嚼过程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锻炼牙齿,另一方面可以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还能享受食物的味道。

第二,先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最后吃碳水化合物。

有一次,我去美国旅游,同行的一个中年男性有糖尿病,我发现他吃饭特别快。美国人吃饭都是分餐制,一人一份,而且一份的量特别大。这位先生只要了一份鸡蛋炒米饭,也就是说这顿饭他只吃这一种,不吃别的饭菜。他拿着勺子准备大口吞咽,我赶紧制止了他,告诉他一个减慢进餐速度的方法。

我说:“你先挑鸡蛋吃,然后吃里面的青豆,再吃里面的火腿肠,最后再吃米粒。这个吃法能降血糖。”

一听说这种方法能降血糖,他马上实施。吃了大概一半,他把勺子放下了,说:“吃饱了。这种方法真好,既能吃饱还能吃好,回国后继续照着做。”

第三,三餐做到“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的三个“足”是指蔬菜类、蛋白质类和碳水化合物类。蔬菜占总数量的一半,蛋白质类占1/4,碳水化合物类占1/4,最好选择低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中餐、晚餐可以是主食+蔬菜+肉类,早餐可以是包子+鸡蛋+牛奶+蔬菜。

第四,要喜欢油。

大家都知道吃油性的食物不容易饿,比如,吃一个面包与一个面包+油煎鸡蛋比较,两者粮食部分都是100克,从能量来讲,肯定面包低,面包+油煎鸡蛋高,但是,吃到肚子里的反应不一样,吃面包+油煎鸡蛋不容易饿,而且餐后血糖也会比单独吃一个面包稳定,原因是延缓了食物从幽门排出的速度。

所以我经常教我的患者早餐吃油煎鸡蛋,中午吃一些红烧肉,晚上增加坚果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样可以通过油脂的作用减缓食物从幽门排空的时间,从而控制食物升血糖的速度。

巧用食物交换份

对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灵活掌握食物交换份的方法。交换份也就是以一份90千卡为单位来换算,都是碳水化合物,相互可以置换。我列出几种典型的食物类型,来看一份90千卡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有多少克。

从表21中大家可以看出:

表21 常见碳水化合物能量对照表

25克大米、白面、小米、糯米与100克土豆的能量相当,与200克苹果、梨、橙子的能量相当,与300克草莓的能量相当,与500克西瓜的能量相当。

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提供同样多能量,细粮和根茎类、水果的分量比例是1∶4∶8。为了大家更容易记住和应用,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个简化版的食物交换份公式。

有了这个公式,大家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灵活地搭配碳水化合物了,比如用薯类或者水果来代替米饭、馒头。

食谱设计

说了这么多,那如何制作一个简便易行的糖尿病食谱呢?

假设一个患者是个脑力劳动者,女性,55岁,从事轻体力劳动,身高160厘米,体重69千克,BMI=26.9,体重算是超重。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没有其他特殊的运动方式。现在血糖有点高,餐前空腹血糖7.2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3.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5.2毫摩尔/升,其余生化检查均正常。血压正常。目前没有吃降糖药。目前没有并发症。

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暂时不用服药,靠运动和饮食调理。

建议:每天有规律地运动,快走6000步。

饮食习惯调查:患者每天喝粥50克,每天吃米饭2次,每次100克,早晨吃面包100克,每天吃水果500克、蔬菜200克、肉类50克、鸡蛋1个,经常喝咖啡和奶茶。偶尔吃内脏、肥肉、洋快餐。不吃粗粮。不喝牛奶。不喜欢吃海产品。

营养诊断:碳水化合物超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不足。

营养建议:停掉粥和面包,米饭减少,用粗粮代替,增加蔬菜、肉类、牛奶、内脏、坚果。

明确了以上情况后,再分两步设计食谱。

第一步:计算总能量和三种能量营养素的比例。

·计算标准体重。公式: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这位女性的情况是160-105=55千克。

·计算一天总能量。总能量=标准体重×30千卡/日,这位女士是55×30=1650千卡/日。

·分配能量。由于患者是脑力劳动者,也没有额外的运动,因此我把她的每天摄入脂肪定在50%,碳水化合物定在30%,蛋白质定在20%。

蛋白质:1650×20%÷4=82.5克。

碳水化合物:1650×30%÷4≈124克。

脂肪:1650×50%÷9≈92克。

第二步:具体落实为每天的食物。

蛋白质一天摄入量应该是82.5克,优质蛋白质要占一半,也就是41.25克。

这41.25克优质蛋白质从肉、蛋、奶中获得,肉类的蛋白质含量是17%~20%,一个鸡蛋大约含蛋白质6克,而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质3克左右,所以这位身高160厘米的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吃一个鸡蛋、200毫升牛奶和150克肉类(包括鸡鸭鱼牛羊肉和内脏)。

碳水化合物一天的需求量是124克,如果其中的50克来自水果,按1∶8换算大约是400克苹果、梨、橙子等;剩下的74克分给升糖指数不太高的根茎类,按1∶4换算,相当于要吃296克根茎类食物。

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尽量选择天然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而不是精细加工的米面类食物。

因为天然食物除了含有糖类以外,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高,属于复合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而精细加工的食物不仅损失了这些营养成分,还更容易被吸收,升糖指数更高。

从表20中大家可以看到,同样是100克食物,米面类的食物都在高GI区域,而那些根茎类多在中GI区域,水果类在低GI区域。

第二,除了注意这些GI值和食物交换份以外,还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加工程度。

例如,土豆本身是很好的主食,里面含淀粉17.2%,如果蒸土豆,GI值是62;如果做成土豆泥,则GI值是73。由此可见,加工得越多,升血糖指数越高。

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吃精细加工的食品,比如,蛋糕、面包等。很多患者喜欢熬红薯粥、南瓜粥,这是犯了精细加工的错误。

建议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多选择粗粮、全谷物、根茎类,还可以用水果来代替传统的主食。

脂肪一天应该摄入92克,其中一半由肉蛋奶提供。肉蛋奶中有多少脂肪不好直接计算,不同动物的肉类脂肪含量不同,同一种动物的不同部位脂肪也不同,我很赞成吃些肥肉,比如,红烧肉、排骨、鱼类、炒猪肝等,对于这些动物脂肪要采取欢迎的态度,动物脂肪与食物一起进入胃中,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餐后血糖;植物油占总油脂的一半,总量为46克,可以让患者每天吃30克坚果和30克植物油(菜籽油或者橄榄油)。

糖尿病患者的蔬菜摄入量和一般人群要求差不多,每天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要占50%以上,换着花样吃就可以了。

由于这个患者还在上班,白天加餐不方便,睡前应该加餐一次。

我把这些计划以一张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大家理解(表22)。

表22 某糖尿病患者饮食方案

这个饮食方案只是针对这个患者,是在已经确认身高、体重、运动量、诊断结果,没有任何并发症,没有吃降糖药,做了详细的饮食调查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前提条件变了,后面制定的营养方案都要有所变化,所以,大家不要照搬照套,学会思路和方法就好。

控制血糖也是一场心理战

有一位男性患者,65岁,确诊糖尿病10年了。有一天,他到我这儿来看病。

因为他不太想吃药,就自作主张减药或者停药。可是每次减药、停药后,血糖值就升高了。他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希望能从我这里找到解决办法。

我对他说:“把饮食控制好,血糖就平稳了,这样药物就可以少吃一点。”

他说:“我控制饮食了。”说这句话时,我看见他双眼含泪。

我有一点惊奇,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啊?”

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可穷了,什么好的都吃不上,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又不让吃,所以我控制饮食的时候,就觉得心里特别难受。”

我说:“其实你绝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只是有些食物你要控制一下数量,比如米饭、馒头,还有一些食物要尽量少吃,比如,别喝粥,少吃蛋糕、面包。”

我刚说到这儿,他眼睛一下瞪得老大,说:“我最爱喝粥了,而且特爱吃蛋糕,小的时候可想吃蛋糕了,但是买不起,现在有钱了,又不让我吃,我真是很难过。”

我说:“那别喝粥行吗?”

他说:“我能一个星期喝一次吗?我觉得粥特别好喝。”

他说话时的样子,让人看了都心酸。

这类患者很难控制血糖,因为他在控制饮食的时候会带着许多情绪,比如,儿时家里穷,吃不起,现在不让放开吃,感到很委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缺陷弥补心理,以前得不到,造成了缺失,一旦能得到了,即便已经足够了,仍然要拼命去填补。这类患者如果不能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仅仅靠宣传教育,很难控制好血糖。

我开导他说:“你现在饮食控制不好是心理问题在作怪,你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想小时候的委屈,通过多吃来获得心理满足。再说,你小时候生活在饥饿中,你的胰岛素对碳水化合物的调节能力比较有限,你没有那么好的胰岛素储备,对糖的耐受力低,如果现在你和别人的吃法一样,你的血糖肯定会升高。”

“那我该怎么办呢?好吃的食物就不能吃了吗?”患者很认真地听我说完,还是十分不舍。

“不是不让你吃,而是让你千万别吃多了。粥、蛋糕这些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吃一口、两口,满足一下心理需求,一次别多吃,吃多了,血糖肯定会上去。要做到少吃多餐,食物多样化。喜欢吃某种食物就贪吃是绝对不可取的,别说你是糖尿病患者,就是健康人这样做也不好。”

后来他还是改变了很多,整体健康状态比以前进步不少。

我在临**经常遇到有类似问题的患者,我的体会是在帮他们调理血糖时,还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患者有类似的心理问题,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去解决。心里的某些坎儿过不去,营养方案制定得再好,也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