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改变让他的颈动脉斑块化基本消失

当看到一张化验单上血脂四项后面向上向下的箭头时,你会怎么想呢?还能吃肉,吃鸡蛋,吃内脏吗?

可能想:自己搞不明白,去问医生就是了。

关于高脂血症患者该怎么吃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医生的回答是“低脂、低盐、低糖,多运动”,再加上一句“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鸡蛋、内脏要少吃”。发现了吧,其实他和你知道的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医学教育中没有关于疾病营养学的内容。

讲一个故事。

有个男患者,59岁,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自己的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狭窄程度为30%,于是来我的神经内科门诊看病。他身材适中,不胖不瘦,每天运动一小时,不吸烟、不饮酒,按时睡觉,从不熬夜,所有大家认为的恶习在他身上一点都没有。在饮食上,他也是非常克制,一直坚持低脂、低糖、低盐。他的化验结果除了血脂以外,其他几项都正常——血脂四项显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他不明白,自己在生活方式上如此注意,为什么还没有到60岁就动脉粥样硬化了。

这个患者的生活方式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活方式的内容其实就是五项:是否吸烟饮酒,是否按时睡觉,是否适量运动,心态好不好,是否做到合理膳食。

这位患者前四项都做得很好,只有一项没做到位,那就是饮食。

我给他做了营养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每天喝粗粮粥一次,其余两次主食也是以粗粮为主,一天吃50克肉,一周吃3个鸡蛋,不吃内脏,不吃油炸食物,蔬菜一天能吃500克,水果每天200克。

导致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因素,显然是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不足。一方面摄入油脂太少,内脏和坚果摄入都不足;另一方面,他的运动量很大,造成了出入不平衡,摄入的营养素低于身体的需求。

我告诉他,以后要注意均衡饮食,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要做到出入平衡,量出为入。这个患者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他说:“夏主任,我记不住,您写下来好吗?”我给他写了一个平衡饮食的基本要求,要求他每天吃1~2个鸡蛋、300毫升牛奶、150克肉类、30克坚果,每周吃200克肝脏。他平时做得对的地方我也会指出来,让他保持不变。

他后来告诉我,拿着我开的饮食处方一出诊室,心里就犯了嘀咕:“都说要少吃鸡蛋少吃内脏,我都血脂高了,而且超声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夏医生还让我多吃这些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这行吗?”他想来想去,决定再找个医生问问,于是又挂了一个专家号。

这位老专家看看他的化验单和颈动脉超声结果,说:“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没有问题,吃点他汀药吧,把血脂降一降。少吃胆固醇的食物,鸡蛋、内脏都要少吃。”这位患者一听,这和自己想的差不多,于是,他回家后更加努力地坚持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并且增加运动量。半年后,他复查了颈动脉超声,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增大了,狭窄程度由原来的30%变成了50%。这可不得了,他立即挂了我的号,问我怎么办。

我看他面色不对,有些贫血,问他:“你这段时间的饮食,是按照我说的做的吗?”

他愣了一下,赶紧把看病的病历小本拿过去,翻到半年前的那一页,上面贴着我写的那张小条,他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这样做。”

然后他把半年前从我门诊出去找另外一位医生的事情讲了出来。

讲完了,他说:“有个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您的饮食建议与别的医生不一样?”

这样的问话在我的门诊经常出现,我一点都不奇怪。我说:“因为我们大多数医生没有学过营养学,我是后来自学的。”

在这之后的五年,这位患者一直在我这里看病,他用我给的饮食处方指导日常饮食,现在复查的结果是,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动脉斑块基本消失。

我的治疗思路很简单,就是按照我们第一章讲到的,严格按照营养诊疗的流程去做:全面采集信息,营养诊断,营养建议,追踪随访。

有一次,我在一个医院给医务人员讲课,讲到一个高脂血症的案例。我先让大家开动脑筋分析,有两个医生和一个护士发言,三个人都说不清楚,最后都说:“这个人是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基因问题。”我说:“现在那么多高脂血症的人,都是基因问题吗?近年来‘脂代谢紊乱’这个词像个纸篓,搞不明白的都往里扔。患者搞不明白,指望我们医务人员搞明白,结果大家还是一团乱麻。要想说清楚脂代谢,先要搞明白脂类的分类、各自的功能、吸收利用途径,还要搞明白与糖代谢的关系、食物与化验之间的关系、机体的需求与营养供应之间的平衡,等等。”

所以,在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调查中,我调查的内容很细,而且会特别注意他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胆固醇的摄入量、运动消耗量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