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是被打翻的墨汁,一点点晕染开,将天边最后一丝光亮吞噬。
细密的秋雨裹挟着阵阵寒意,悠悠地漫上那蜿蜒的青石官道。
一辆马车缓缓前行,车轮在积水中滚动,溅起细碎的水花。
车内,沈青黛轻轻掀开车帘一角,目光透过那如丝的雨幕,望向远处在风中摇曳的竹林。
只见那竹林间雾气翻涌,好似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她的手不自觉地按住腰间的双鱼玉佩,那是裴惊竹今晨亲手为她系上的,触手温润,似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当心。”
沈青黛的话音还在车内萦绕,十二支淬毒箭矢便如鬼魅般,裹挟着尖锐的呼啸声,破雨而来。
裴惊竹仿若谪仙临世,广袖翻卷,恰似天边舒卷的云霞。
他手上的白玉扳指在黯淡的雨幕中划过一道冷冽的光弧,那光芒与雨水相互映照,更添几分寒意。
在一连串箭镞钉入车壁的沉闷声响里,他长臂一伸,将沈青黛紧紧揽入怀中,旋身便落在道旁一棵苍劲的古柏之下。
他身着的暗红官袍早已被雨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可他却将怀中的沈青黛护得严严实实,未让她沾到一丝危险。
“东南三十步,七人持弯刀。”
沈青黛借着裴惊竹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抬头张望。
她发间的金步摇轻轻晃动,不小心缠在了裴惊竹襟前的玉扣上,那清脆的碰撞声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格外清晰。
她定了定神,继续说道:“西侧竹林藏着弓手,看那树影的动静,该是……”
可话还未说完,她的声音便戛然而止,一双美目瞬间瞪大,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
就在那雨帘的尽头,一抹杏黄袈裟如惊鸿般一闪而过,转瞬即逝,却好似一道惊雷,在沈青黛的心中炸响。
裴惊竹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样,骨节分明的指腹轻轻擦过她骤然变得苍白的脸颊,声音低沉而温柔,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肃杀:“闭气。”
他的手掌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捂上沈青黛口鼻的刹那,紫色的烟雾仿若从地狱升腾而起,自地面迅速弥漫开来。
眨眼间,二十余黑衣刺客仿若从黑暗中涌出的鬼魅,踏着那诡异的迷烟,如潮水般袭来。
他们手中的刀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每一道都直直地指向裴惊竹的咽喉,杀意弥漫在这潮湿的空气里。
“大人当心!”
千钧一发之际,陆竟遥的玄铁剑仿若一道黑色的闪电,横空劈开雨幕。
剑穗上缀着的羊脂玉佩与刺客的腕间猛烈相撞,发出清脆的金石之音,在这嘈杂的雨声和打斗声中尤为突兀。
大理寺卿带来的亲卫迅速与刺客缠斗在一起,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不绝于耳。
陆竟遥却在此时,身形一闪,退到了裴惊竹的身侧。
他的指尖在那沾血的剑身上轻轻叩击三下,那看似随意的动作,却让沈青黛看得真切——那是三皇子府暗卫独有的传讯节奏。
“平阳县主受惊了。”
陆竟遥一边擦拭着剑上的血迹,一边状似无意地拂过腰间的香囊。
那香囊上用金线绣着的三足蟾蜍,在这阴沉沉的雨幕中泛着诡异的光,好似一只蛰伏的凶兽。
“前头驿站尚算安全,本官护送二位……”
他的话还未说完,却突然噤声,目光紧紧地望向沈青黛身后的松林。
刹那间,十八颗檀木佛珠裹挟着凌厉的劲风,如流星般破空而来。
每一颗佛珠上都系着一根浸毒的银针,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幽冷的光。
沈青黛听到动静,急忙转身,只觉眼前寒光一闪,簪头的珍珠被削落半颗。
待她定睛望去,只见净明立在十丈外的断崖边,僧袍被鲜血染红,在风中猎猎作响,手中转着半串残破的念珠,模样好似从地狱归来的修罗。
“施主别来无恙?”
净明开口,声音沙哑,带着几分疯狂与决绝。
他笑时,眼底泛着骇人的猩红,那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话音刚落,他腕间的佛珠突然崩裂,化作无数道暗器,向着裴惊竹和沈青黛射来。
裴惊竹眼神一凛,毫不犹豫地将沈青黛推向陆竟遥,与此同时,他袖中软剑如银蛇出洞,带着森冷的寒意,在雨中划出一道道寒光,精准地挑飞了直取沈青黛咽喉的最后一颗佛珠。
混乱中,净明的声音混着磅礴的雨声,飘飘悠悠地传来:“檀越可知,大雄宝殿的梁木要蛀到什么程度才会轰然倒塌?”
那声音好似裹挟着无尽的深意,让人捉摸不透。
沈青黛还未来得及细想,就被裴惊竹一把推进了驿站的厢房。
屋内,烛火在风雨的吹打下摇曳不定,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沈青黛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
裴惊竹坐在桌前,批阅公文的指节微微泛青,透着几分疲惫与苍白。
她的目光突然定格在他手中欲藏起的帕子上,心猛地一紧。
她几步上前,按住那帕子,缓缓展开。只见素白的绢帕上,一抹触目惊心的猩红,在这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什么时候的事?”
沈青黛的声音微微发颤,指尖轻轻触到他冰凉的腕脉,好似握住了一片冬日的薄冰。
裴惊竹轻笑一声,想要故作轻松,可那唇色在烛光里却淡得几近透明,仿若随时都会消散。
“夫人上次调的安神香极好,只是……”
话还未说完,他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袖中的药囊也随之滚落,掉在地上。
一股混在檀香里的血竭气息弥漫开来,让沈青黛的瞳孔骤然缩紧,满心都是担忧与心疼。
此时,窗外传来陆竟遥与侍卫的交谈声,那声音透过窗户的缝隙,清晰地传入屋内:“……三殿下新得了幅王羲之字帖,说要赠予首辅鉴赏。”
沈青黛捡药囊的手猛地一顿,心中暗忖,王羲之真迹,那不正是五皇子半月前呈给皇帝的寿礼吗?这其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