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个国家很小,但如果它的粮食足够养活天下的贤能之士,车辆足够承载他们,财富足够以礼相待,那么这个国家就能与天下的贤者为伍。这正是文王之所以能够称王的原因。现在,虽然我们还没有称王,但如果能以此为目标来安定国家,不也是很容易的吗?赵宣孟之所以能够免遭危难,周昭文君之所以能够显耀于世,孟尝君之所以能够击退荆国的军队,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个道理。古代那些立下大功、名扬四海、安定国家、保全自身的人,他们成功的途径无他,必定是因为遵循了这个道理。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不能以骄傲和放纵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否则就会失去他们。
以前,赵宣孟将要上朝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饿倒的人,他停下来为这个人提供食物。这个人告诉他,自己是一个在绛地做官的人,因为回家后粮食断绝,又不愿意乞讨或偷盗,所以才会饿成这样。赵宣孟给了他一些肉干,但他却不敢吃,说要留给自己的老母亲。赵宣孟很感动,又给了他更多的肉干和钱,然后才离开。两年后,晋灵公想要杀死赵宣孟,但有一个士兵却反过来为赵宣孟抵挡追杀,最后还因此而死。这个士兵就是当初赵宣孟救下的那个饿倒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只是对一个普通人施以小恩小惠,也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因此,《诗经》上说:“武士英勇无畏,他们是公侯的护卫。”又说:“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因此得以安宁。”作为君主,怎么能不重视人才呢?人才虽然难以识别,但只有通过广泛搜罗才能发现他们。只要广泛搜罗,人才就无处藏身了。
张仪是魏国的残余公子,他打算到秦国去游说,途中经过东周。有人向昭文君推荐他,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能的人,他打算到秦国去游说,希望您能对他以礼相待。”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留住您。但您既然要去游说,也未必能够得到秦王的赏识。如果您得不到赏识,就请为我的国家回来一次吧。我的国家虽然小,但我愿意与您共同治理它。”张仪非常感激,向昭文君行了再拜之礼。张仪离开时,昭文君又送给他一些路费。张仪到了秦国后,过了一段时间就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并被任命为相国。他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得上昭文君的。周国虽然只是一个千乘之国,但它的声望却超过了万乘之国。这是因为秦惠王把张仪当作老师来尊重的缘故。在逢泽之会上,魏王曾为张仪驾过车,韩王也曾担任过他的副手。张仪的名声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铭记。这都是因为张仪的力量所致啊!
孟尝君以前住在薛地时曾遭到荆国人的进攻。当时淳于髡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荆国回来经过薛地时孟尝君对他以礼相待并亲自到郊外送他并对他说:“荆国人进攻薛地先生不为此事担忧我就无法再侍奉您了。”淳于髡回答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他回到齐国后向齐王汇报了出使的情况。齐王问他:“您在荆国看到了什么?”淳于髡回答说:“荆国很强大而薛地也不自量力。”齐王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淳于髡回答说:“薛地不自量力地为先王建立了清庙。荆国强大而进攻薛地薛地的清庙必定会受到危胁所以说薛地不自量力而荆国也很强大。”齐王听后脸色大变说:“哎呀!先王的庙在那里啊!”于是迅速派兵去救援薛地因此薛地得以保全。那些颠沛流离的请求、坐拜的谒见虽然也能得到一些帮助但效果却很微薄啊!所以善于游说的人要陈述形势、说明方法让人看到自己的危急就像自己也身处危境之中一样哪里还需要使用强力呢?使用强力就太卑鄙了!如果游说不被接受责任不仅仅在于被游说的人也在于游说者本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