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之士,他们有自己的骄傲,甚至敢于对君主表示自己的骄傲。而那些不贤明的君主,也会对有道之士表示自己的骄傲。如果双方都以骄傲相对,那什么时候才能相互理解呢?这就像儒墨两家的争论,以及齐楚两国的服饰差异一样,彼此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贤明的君主却不会这样做。即使有道之士对他们表示骄傲,他们也会更加尊重这些士人。这样,士人自然就会归附于他们。士人所归附的君主,就能成为天下的帝王。

接下来,原文描述了得道之人的品质。他们即使贵为天子,也不会骄傲自大;即使富有天下,也不会炫耀自己的财富;即使身处卑微,也不会因此而沮丧;即使贫穷无依,也不会感到恐惧。他们的内心坚定,对自己的信念毫不怀疑,他们遵循阴阳的变化,他们的心志高远,深不可测。他们坚守自己的节操,不会轻易改变。他们对待事物公正无私,不会自以为是。他们耻于使用智巧,轻视世俗的毁誉。他们遵循天道,以德行为行动准则,以道为宗旨。他们的精神充溢天地,无穷无尽,他们的神灵覆盖宇宙,无边无际。他们的存在,既无始又无终,既无门又无端,既无源又无流。他们的大无外,小无内,这就是最为贵重的存在。

有道之士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是五帝也不能与他们为友,三王也不能成为他们的老师。只有去掉帝王的色彩,才能接近他们。比如尧帝,他是天子,但他对得道的善绻却十分尊重,甚至北面而问。这是因为善绻的德行和智慧都超过了尧帝,所以尧帝才会如此尊重他。这就是最为公正的态度。只有真正公正的人,才能尊重贤人。

再比如周公旦,他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曾经在穷巷之中,瓮牖之下拜访了七十位贤人。文王开始这个事业,武王继续这个事业,但都没有完成。最后是周公旦辅佐年少的成王完成了这个事业。所以说,成王不仅是以身下士,更是尊重贤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伟业。

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他的随从说:“您是万乘之主,去见一个布衣之士,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可以停止了。”但齐桓公说:“不对。士人如果轻视禄位,自然就会轻视他们的君主。如果君主轻视霸王之业,也会轻视他们的士人。即使稷轻视禄位,我怎么敢轻视霸王之业呢?”于是继续去见稷,不能停止。虽然齐桓公的内行(品德)有许多被人指责的地方,但他的这种尊重士人的态度,还是值得称赞的。如果真的能实践这种理论,并且修养自己的内行,那么成就王业就不难了。

子产作为郑国的相国,去见壶丘子林时,与他的弟子们坐在一起,按照年龄来排列座位。这就是他把自己的相国身份放在一边的表现。他能够治理万乘之国,却能够不把它放在心上;他能够谋划国家大事,却能够以平常心与人交往。这种境界只有子产才能达到。所以他在郑国做了十八年的相国只处罚了三个人杀了两个人。他对于桃李等小事物都不会去干涉;对于锥刀等小利益也不会去贪图。

魏文侯去见段干木时站得疲倦了也不敢休息。回来后去见翟黄时却坐在堂上与他说话。翟黄不高兴地说:“段干木不肯做官也不肯接受俸禄;而您现在想让我做官就给相位想让我接受俸禄就给上卿。我既接受了您的实惠又要求您按照礼节来对待我那岂不是太难为您了吗?”魏文侯说:“贤明的君主蓄养人才时对于那些不肯接受实惠的人就要用礼节来对待他们。”所以说礼待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欲望节制了那么命令就能得到执行了。魏文侯可以说是一个善于礼待士人的君主了。由于他善于礼待士人所以他在南面战胜了楚国在东面战胜了齐国俘虏了齐侯献给天子天子因此赏赐魏文侯以上卿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