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的君主做事有原则,所以他们的决策不会出错。他们坚守原则来听取意见,这样就不会被欺骗,也不会被恐吓或**所动摇,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夸赞而沾沾自喜。普通人之所以容易被欺骗、被恐吓、被**、被夸赞冲昏头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知的事物还算清楚,但对自己未知的事物就一片茫然了,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够深入。

有人问季子:“你怎么知道舜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呢?”季子说:“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舜再来谈论治理天下时,他的想法与尧的治理方法相吻合,所以我知道他有这个才能。”那人又问:“你虽然知道他有才能,但怎么知道他不会有私心呢?”季子回答:“那些能够治理天下的人,一定是对生命和本性的道理有深刻理解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有私心了。”比如说,夏天不需要穿皮衣,并不是因为爱惜皮衣,而是因为夏天本来就很暖和;冬天不需要用扇子,并不是因为爱惜扇子,而是因为冬天本来就很清凉。圣人没有私心,并不是因为他们爱惜财物,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节制自己。一个人如果能节制自己,即使他有贪污的念头也会有所收敛,更何况是圣人呢?

许由并不是因为勉强自己才不去做官的,而是因为他已经对道有了深刻的理解。一个人如果真正理解了道,那么他就会把贪污之利看得很淡。

孔子和墨子的弟子遍布天下,他们都在用仁义之道来教导人们,但这些教导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如果连教导仁义之道的人自己都不能践行这些道理,那么他们又怎么能期望别人去践行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仁义之道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如果试图用外在的形式去战胜内在的本性,那么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做到,更何况是君主呢?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和本性的道理,仁义之道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践行。

古代的圣王虽然不能完全了解所有的事物,但他们只要把握住最根本的道理就可以治理好万物了。如果一个人不能把握住最根本的道理,那么就会被纷繁复杂的事物所迷惑。所以说,要消除思想上的谬误、解开心灵上的纠葛、去掉道德上的负担、打通道路上的障碍。富贵、显赫、尊严、名声、利益这五样东西是迷惑人心的;容貌、举止、神色、辞气、意念这五样东西是扰乱人心的;憎恶、爱欲、欢喜、愤怒、哀乐这六样东西是拖累道德的;才智以及由此而来的去就、取舍这六种能力是阻塞道路的。这四种六类东西如果不在胸中激**,人就会平正,平正就会安静,安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