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缺少的是理义和道义,而多余的是虚妄和苟且。人们内心所珍视的是那些不足的东西,而轻视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那些穿着布衣、身为臣子的人,如果他们的品行高洁清廉,符合道义,那么他们即使处境艰难,也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荣耀。即使他们死了,天下人也会更加推崇他们,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些不足但却珍贵的品质。
然而,如果用理义来要求所有人,那么即使是神农、黄帝这样的圣人,也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是舜、汤这样的君主呢?就像飞兔、要褭这样的古代骏马,虽然它们都是优秀的马匹,但也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因此,如果只用墨线来取木材,那么就无法建造出宫殿来。
舜曾想让位给他的朋友石户之农,但石户之农却认为舜的德行还不够高尚,于是他带着妻子儿女隐居海边,终身没有再回来。舜又想让位给他的朋友北人无择,但北人无择也认为舜的为人不够高尚,他选择自投苍领之渊而死。同样地,当汤想伐桀的时候,他找卞随和务光商量,但两人都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该参与的事情。最终,汤和伊尹一起谋划,成功地讨伐了桀。但当汤想让位给卞随和务光时,两人都拒绝了,他们认为这样做不符合道义和廉耻。最终,卞随自投颍水而死,务光则背着石头沉入了募水。
像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这样的人,他们把天下看得像六合之外一样遥远,对于人间的富贵利禄并不感兴趣。他们追求的是高尚的节操和坚定的行为,只愿意享受自己内心的快乐,而不被外界的物质所干扰。他们不会被利益和权势所**,也不愿意生活在污浊的世界中。只有这四个人才能够被称为真正的士人。
相比之下,舜和汤这样的君主则是为了爱利百姓、以万民为义而行动的。他们像钓鱼者一样,根据鱼的大小和饵料的适宜程度来选择不同的钓法。同样地,君主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百姓的需要来制定不同的政策。
在齐国和晋国的战争中,有一个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却捡到了一支矛。他心里不舒服,问路人是否可以回家。路人告诉他戟和矛都是兵器,丢了戟捡到矛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但余子还是心里不舒服,遇到了高唐的孤叔无孙。孤叔无孙告诉他矛和戟是不同的兵器,丢了戟捡到矛并不应该感到满足。余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返回去参加战斗,最终战死沙场。孤叔无孙也认为君子应该帮助别人解除患难,于是他也赶去参战,最终也战死沙场。如果让这样的人来带领军队,一定不会打败仗;如果让他们来辅佐君主,一定会为义而死。虽然他们现在死了,但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这是因为他们的职位太低的缘故。职位低的人往往无法了解大局,但谁又能保证天下没有像余子和孤叔无孙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得到廉士,就必须努力寻找。
在齐庄公的时代,有一个士人叫宾卑聚。他梦见一个壮士戴着白绸子帽子、穿着红色的麻布衣服、崭新的白色鞋子,腰间挂着黑色的剑鞘,对他大声呵斥并吐唾沫在他的脸上。他惊醒后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但心里非常不痛快。第二天他召集朋友告诉他们这个梦,并说自己从小就好勇斗狠,六十年来从未受过挫折和侮辱。但昨晚在梦中受到侮辱,他一定要找到那个人报仇雪恨。于是他每天和朋友们站在路口等待,但三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那个人。最终他回家自杀了。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他内心不愿意受辱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