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 《类聚》七十五引寿下有一字 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 五臣本《文选》作夭 妄者 《类聚》字无 。此皆两失其情。请 五臣本《文选》字无,《类聚》同 试粗 《类聚》二字倒 论之。夫神仙虽不目 五臣本《文选》二字倒 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 黄汪程本注云一作臣 乱于下也。夫为稼于汤之 二张本字无,《文选》同,他本有,注云:一无之字 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 黄汪程本字无。注云:一有于字,案:二张本及六臣本《文选》均有 焦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 原作试。据各本及《文选》《御览》七百二十引改 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 六臣本《文选》一过作一理。据注作过是也 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 《御览》七百二十引作心 。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夫田种者,一亩十 黄汪程本注云十下一有二字 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文选考异》云茶陵本此下有也字云。五臣无。袁本云善有。今案:《御览》引亦无,王楙《野客丛书》八引同。又以斛当作斗,因旧书斗为,传写而误○六臣本十下有一字,天下下无之字,斛下有也字 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县。谓商无十倍之利 各本作价,《文选》《御览》同 ,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 二张本字无。五臣本《文选》同 知也。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 原讹唇,程本同。今依他本及《文选》《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正 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 两无使《类聚》均作无所,《御览》与此同 ;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 二张本字无○五臣本从口 五谷是见 《御览》作嗜 。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 《文选》《御览》作鬻。黄汪程本讹鬻,注云一作煮 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 《御览》作消○五臣消 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易竭之身,而外内 李善本《文选》作内外,《御览》同 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 五臣作犹 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 五臣本《文选》日下有而字 ,为受 李善本《文选》无受字 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 五臣本《文选》作理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 李善本《文选》作性 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沟 各本作畎,《文选》同,《御览》七十五引作甽 浍,而泄之以尾闾 张溥本于此有而字。五臣本《文选》同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 《文选》赊作 相倾,如此复败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 五臣本《文选》作自 识。譬之 各本作犹。《文选》同 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竟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 二张本作泊。五臣本《文选》同 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 二张本作恕。《文选》同,《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与此合 可 《世说》注引字无 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 三字《世说》注引作不可养生 哉?

卜疑

有宏达先生者: 恢廓其度, 寂寥疏阔。 方而不制, 廉而不割。 超世独步, 怀玉被褐。 交不苟合, 仕不期达。 常以为忠、 信、 笃、 敬, 直道而行之; 可以居九夷, 游八蛮, 浮沧海, 践河源。 甲兵不足忌, 猛兽不为患。 是以机心不存, 泊然纯素; 从容纵肆, 遗忘好恶。 以天道为一指, 不识品物之细故也。 然而大道既隐, 智巧滋繁; 世俗胶加, 人情万端。 利之所在, 若鸟之逐 各本作追 鸾。 富为积蠹, 贵为聚怨。 动者多累, 静者鲜患。 尔乃思丘中之德士, 乐川上之执竿也。 于是远念长想, 超然自失。 郢人既没, 谁为吾质? 圣人吾不得见, 冀闻之于数术。 乃适太史贞父之庐而访之, 曰:“ 吾有所疑, 愿子卜之。” 贞父乃危坐揲 黄本作操 蓍, 拂占 各本作几 陈龟, 曰:“ 君何以命之? ” 先生曰:“ 吾宁发愤陈诚, 谠言帝廷 各本作庭 , 不屈王公乎? 将卑懦委随, 承旨倚靡, 为面从乎? 宁恺悌弘覆, 施而不德乎? 将进趋世利, 苟容偷合乎? 宁隐居行义, 推至诚乎? 将崇饰矫诬, 养虚名乎? 宁斥逐凶佞, 守正不倾, 明否臧乎? 将傲谐 二张本作睨,他本作倪 滑稽, 挟智佯迷 各本作任术 , 为智囊乎? 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 将追 各本作进 伊挚而友尚父乎? 宁隐鳞藏彩, 若渊中之龙乎? 将 原钞字夺。依二张本补。他本作宁。旧校同 舒翼扬声, 若云间之鸿乎? 宁外化其形, 内隐其情, 屈身随时, 陆沉无名; 虽若人间, 实处冥冥乎? 将激昂为清, 锐思为精; 行与世异, 心与俗并; 所在必闻, 恒荧荧 各本作营营 乎? 宁寥落闲 黄本作閒 放, 无所矜尚; 彼我为一, 不争不让; 游心皓素, 忽然坐忘; 追羲农而不及, 行中路而惆怅 黄本作怆 乎? 将慷慨为壮, 感慨为亮 各本两为字上均有以字,慨作槩 ; 上干万乘, 下凌将相; 尊严其容, 高自度 各本作矫 抗;常如失职, 怀恨怏怏乎? 宁聚货千亿, 击钟鼎食; 枕藉芬芳, 婉娈美色乎? 将苦身竭力, 剪除荆棘; 山居谷饮, 倚喦 各本作岩 而息乎? 宁如伯奋仲堪, 二八为偶; 排摈共 各本作鲧 , 令失所乎? 将如箕山之夫, 水之女 各本作颍水之父,旧校从之,水上一字为所灭不可辨。案:盖白字也。两神女浣白水之上。禹过之而趋云云。见《文选》司马长卿《难蜀父老》李善注及《御览》六十三引《庄子》,旧校甚非 , 轻贱唐虞, 而笑大禹乎? 宁如泰伯 各本讹山 之隐德, 潜让而不扬乎? 将如季札之显节义, 慕为子臧乎? 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 守玄抱一乎? 将如庄周之齐物变化, 洞达而放逸乎? 宁如夷吾之不 束缚, 而终立 二张本作成。他本作在 霸功乎? 将如鲁连之轻世肆志, 高谈从容乎? 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 山泉 各本作渊 其志乎? 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 慕为壮士乎? 此谁得谁失? 何凶何吉? 时移俗易, 好贵慕名; 臧文不让位于柳季, 公孙不归美于董生; 贾谊一当于明主, 绛灌作色而扬声。 况今千龙并驰, 万骥俱 各本作徂 征; 纷纭交竞, 逝若流星。 敢不惟思, 谋于老成哉! ” 太史贞父曰:“ 吾闻志 各本作至 人不相, 达人不卜。 若先生者, 文明在中, 见素抱朴 各本作表璞 。 内不愧心, 外不负俗。 交不为利, 仕不谋禄。鉴乎古今, 涤情**欲。 夫如是, 吕梁可以游, 阳 各本作汤 谷可以浴; 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

养生录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 《类聚》七十五引寿下有一字 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 五臣本《文选》作夭 妄者 《类聚》字无 。此皆两失其情。请 五臣本《文选》字无,《类聚》同 试粗 《类聚》二字倒 论之。夫神仙虽不目 五臣本《文选》二字倒 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 黄汪程本注云一作臣 乱于下也。夫为稼于汤之 二张本字无,《文选》同,他本有,注云:一无之字 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 黄汪程本字无。注云:一有于字,案:二张本及六臣本《文选》均有 焦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 原作试。据各本及《文选》《御览》七百二十引改 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 六臣本《文选》一过作一理。据注作过是也 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 《御览》七百二十引作心 。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夫田种者,一亩十 黄汪程本注云十下一有二字 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文选考异》云茶陵本此下有也字云。五臣无。袁本云善有。今案:《御览》引亦无,王楙《野客丛书》八引同。又以斛当作斗,因旧书斗为,传写而误○六臣本十下有一字,天下下无之字,斛下有也字 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县。谓商无十倍之利 各本作价,《文选》《御览》同 ,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 二张本字无。五臣本《文选》同 知也。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 原讹唇,程本同。今依他本及《文选》《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正 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 两无使《类聚》均作无所,《御览》与此同 ;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 二张本字无○五臣本从口 五谷是见 《御览》作嗜 。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 《文选》《御览》作鬻。黄汪程本讹鬻,注云一作煮 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 《御览》作消○五臣消 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易竭之身,而外内 李善本《文选》作内外,《御览》同 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 五臣作犹 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 五臣本《文选》日下有而字 ,为受 李善本《文选》无受字 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 五臣本《文选》作理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 李善本《文选》作性 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沟 各本作畎,《文选》同,《御览》七十五引作甽 浍,而泄之以尾闾 张溥本于此有而字。五臣本《文选》同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 《文选》赊作 相倾,如此复败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 五臣本《文选》作自 识。譬之 各本作犹。《文选》同 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竟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 二张本作泊。五臣本《文选》同 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 二张本作恕。《文选》同,《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与此合 可 《世说》注引字无 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 三字《世说》注引作不可养生 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