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西游记》教给我们的职场策略,说沙僧的策略就是本领低微的人要紧跟有希望的团队,着实有理。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沙师弟就是一个埋头苦干,但很少提要求,甘当配角,也不搬弄是非的优质团队拼图。以至于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又给他加上了任劳任怨这个美德,所以挑担子的活儿也顺理成章地从二师兄肩上移给了他。但事实上,沙师弟的任务就是玉帝派去监视取经团的,这种工作开口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没错,很多人心目中老实巴交的沙师弟暗喻的明朝官场角色正是一锦衣卫。
11.1卷帘将军由锦衣百户充任
沙僧很清楚地交代过自己的背景——曾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玻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贬在流沙河,还安排七日一次,飞剑来穿胸肋,相当痛苦。
弼马温和天蓬元帅在真实的历史中还算隐藏得较深,但这个“卷帘大将”却很容易找到。《明史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礼七登极仪》记载了明朝皇帝即位仪式,“内赞二人于受表官之南,卷帘将军二人于帘前,俱东西向。”也就是说:准备当皇帝的人先坐在奉天殿(紫禁城正殿,今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内室帘子后,等待外面群臣上劝进表,有“卷帘将军”二人立于帘前。这个“卷帘将军”显然就是《西游记》中“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卷帘将军真的要做卷帘这个动作,仪式开始后,先经过一大段程序,群臣入殿,卷帘将军将帘子卷起,即位人从内室上殿与群臣相见,接受劝进表,后面再经过一段程序就以即位诏告天下,礼成。
那这个卷帘将军由什么人充任呢?据《明会典》记载,除登基仪式,每年冬至、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相当于现代的春节)、万寿(皇帝生日)三大朝仪也会用到卷帘将军。典礼日,御马监将仗马牵出,锦衣卫正指挥一人位于铜丝帘右侧面东而立,百户二人于帘下左右对立,仪式开始时将帘卷起,卷帘将军即出殿门,文武百官肃立等候皇帝升殿。这里很清楚地记载:卷帘将军是由两位锦衣百户充任的,这就是沙和尚的真实身份。
小说中还描写了沙和尚穿一件黄锦直裰,这在帝王时代可不是普通人随便穿的,只有御前仪仗人员才能赐穿,除此之外私穿黄锦即为逾制,甚至有谋逆嫌疑。另一方面,师徒五人(含白龙马)按五行排布,唐僧属火,孙悟空属金,猪八戒属木,白龙马属水,这沙僧属土,所以穿黄。五行相生相克,土位居五行中央,与另外四相都有直接联系。沙僧作为一个锦衣卫派出的监军,默默地直接监视着另外四人,他话少点才是政治正确。
顺便提一下,沙僧的武器是一柄降妖宝杖,很多影视作品将其表现为一个长柄,一头月牙铲,一头斧形刃。这其实是受《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的兵器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误导,而且有些道具师直接将此杖当扁担用了。其实沙僧是不挑担的,降妖宝杖也是一根单手持的短杖,类似于韦陀的降魔杵一就在每个汉传佛寺第一重殿弥勒佛像背后,有空可以去看看。沙僧介绍这是月宫吴刚伐下的一枝梭罗仙木,由鲁班制造成杖。第四十九回,通天河灵感大王(观音的金鱼)取笑沙僧是个磨博士,因为他使一条擀面杖,更是正面描述了降妖宝杖的形状一像一根擀面杖。
沙僧在加入唐僧团队前在流沙河吃了大量取经人,我们很难完全弄清这些人的身份背景,是谁指派,抑或根本无人指派,就是些凡僧。但总之他们走到流沙河被吃,实质上就是他们的取经工程被沙僧叫停了。唐僧是金蝉子(须菩提)第十次转世,那他的前九次也都是被沙僧吃掉的?我认为显然是的。
沙僧遇到观音后说自己吃了许多取经人,他们的骨骼都沉入流沙河(这河鹅毛也浮不起),唯独有九个头骨不沉。老沙也觉得奇异,于是将九个头骨串成一个项圈戴着,后来起了大作用。流沙河鹅毛浮不起,什么材料都造不成船送唐僧过河,只有以这个项圈作船底,观音又专程送来的一个红葫芦作船体,才顺利渡唐僧一行过河。这九个头骨显然就是唐僧的前九世,要渡唐僧过河,也只有他自己的骸骨才行,这正是佛教“渡人渡己”之意。
其实如来早在金蝉子第一次转世起,就发起了取经工程,只不过当时手段简单粗暴,未经精心设计,所以各方利益未能平衡,取经人走到流沙河时,玉帝便通知沙僧终结此次取经行动。就像一些小太监作出过分的事,皇帝只好让锦衣卫进来抓人。嘉靖帝的“大礼议”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而是与文官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后勉强占得上风,回合远远不止九次。当然,除了金蝉子前九世,沙僧还吃了大量其它取经人。是啊,皇上需要用来干政的太监很多,派去取经的也不止你一个哟!
沙僧作为一个锦衣卫的代表,守在流沙河,似乎起到一个保险开关的作用,不让佛教的吃相过于难看,也为取经设定了一个基本的底线,在清理掉大量擅自取经的野人并连续否决九次官方取经后,终于在第十世放行。
在第十次取经途中,沙僧并没有冲杀在前,几乎就没有擒杀妖魔的战功,同时他也不像孙悟空那样到处去找神仙疏通关系,他就默默地注视着取经团前进。这并不表示他真的什么都不做,他只是不管具体业务,每到关键时刻他都会忠实履责。而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另外四人忠实履责,尤其不准散伙。孙悟空多次遭到不公正待遇,愤而要离去,猪八戒都在一旁冷嘲热讽,火上浇油,沙僧却是尽量规劝。
三打白骨精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驱逐,走时吩咐沙僧:“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可见孙悟空深知沙僧是支持取经团坚持走下去的安全阀。第四十回,唐僧又不识妖精,被红孩儿摄走。关键是之前不久唐僧才强要孙悟空背假变道士的银角大王,结果银角拘来三座大山差点把猴哥压死。殷鉴未远,唐僧又愚蠢透顶地强令孙悟空背红孩儿,这实在让孙悟空心灰意冷,说要散伙,猪八戒也附和,唯有沙僧力劝他们回心转意。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孙悟空又因打死草寇被唐僧驱逐,结果假猴王趁隙打翻了老和尚,这次沙僧亲往花果山找孙悟空调查,再次避免散伙。
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偶尔也有气急败坏之时,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用计掳走唐僧,孙悟空“怒气填胸,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对此,猪八戒的反应是“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行者道:‘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沙僧笑道:‘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行者虽是神通广大,却也明理识时,见沙僧苦苦哀告,便就回心道:‘八戒,沙僧,你都起来。明日找寻师父,却要用力。”’
这里首先表明了沙僧的身份一灵山大将,说明他本是佛派中人,不是道家神仙。没错,锦衣卫是皇帝私臣,不是进士文官。其次深显沙僧的为人之道,在孙悟空都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他却讲出了一番道理,让悟空冷静下来,着实功力不浅!
11.2锦衣卫被东西厂带坏了名声
这里送上一句迟来的道歉,可能有些喜欢沙老实的读者己经很不高兴了,居然把这么老实巴交的沙和尚跟阴森狠毒的锦衣卫特务扯上了关系!也难怪,自从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出版以来,人们己经把锦衣卫和白色恐怖的国民党特务等同起来。事实上,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安置勋臣子女的仪仗队,特务真的只是一个意外发展出来的副业。
明代锦衣卫沿袭自宋代武德司,初名拱卫司,后频繁改名都尉司、亲军都尉府、仪鸾司等,直至洪武十五年(1382)定名锦衣卫,主要职能就是御前仪仗。之所以叫锦衣,就是因为明太祖决定将其作为专门安置功臣子女的地方,取衣锦还乡之意。御前仪仗这个工作有几个特点:体面荣耀、相对轻松、收入高、不涉及国家大政、不影响社会公平,当然更不需要上阵拼杀,没有什么危险,非常适合用来安置子女。
明代入官的途径主要分四途:科举、恩荫、吏进、军功。科举进士被视为“正途”,把持内阁九卿部院寺监府州县的三千多清要职位,须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产生。功臣们虽然能为子女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要在全社会亿万公民公平参与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就算偶有高官子女能够高中也是小概率事件,不形成机制。隋唐皇帝正是巧用这招将中国拖离了门阀贵族社会,进入公民社会。明代建立伊始便厉行科举,这似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这对提着脑袋跟你朱重八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家里而言着实有几分寒碜,于是又想到了一个折中办法:给功臣一定名额,让他们的子女充任一些非“清流”的荫官。
有些功臣获封爵位,若是世袭罔替,嫡长子一系的世袭爵位就进入法制保障,其余子女则由朝廷以恩荫为名赏赐一些低级官职,但绝不能在内阁九卿这些实权部门,最常见的便是安置在锦衣卫、尚宝司、上林苑、中书科等处,都是些负责礼仪、园林、文书等闲散工作的部门。除了军功,一些文官立功同样可以获得恩荫,他们的进士资格当然不能世袭,但世荫一个锦衣卫、尚宝司职也算是为子孙后代拼来一点待遇。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设计,功勋家庭理应享受待遇,但待遇不能是国家将公权力赋予他们的子女,让他们到市场上去捞取利益,而是将权力和待遇分开,公开、明确、法制化地规定何种功臣的几位子女应享受什么待遇而非权力。明代的恩荫制度趋于成熟,每家什么情况,应得多少锦衣卫、尚宝司、上林苑、中书科的荫官名额也是有标准的。这套事务具体由吏部验封清吏司主管,也就是说恩荫仍在科举进士的掌控之下,并非当权者随意分发。而荫官不能转为文官,理论上这些人获得荫官也不会干涉大政。但恩荫总比科举容易找到口子,既然恩荫由功勋,叙功这种形式终究没有考试那么严格,所以皇帝、权臣在荫官这个圈子中寻找人身依附关系比在文官中相对容易多了,是打造私臣的一个重要人力资源。
各类荫官中,尚宝司负责收捡御用物品,中书科负责在内阁装订文书,上林苑则是皇家园林的花匠,给人感觉就很文弱,唯有锦衣卫略带军事化色彩,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必将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的私人秘密警察。锦衣卫,这个本来以荣耀为主题的部门,鬼使神差地演变成了特务政治的代名词。一说到明朝的坏蛋特务,很多人都爱用“厂卫”。这实际上是东厂、锦衣卫二者的合称,但在他们长期的罪恶勾结中,人们渐渐己经把他们混淆啦。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厂、卫,甚至认为锦衣卫也是太监衙门,锦衣官都是阉人,这真是与太祖设立锦衣卫的初衷背道而驰。没办法,谁让你们共同搞了那么多丑恶的勾当呢?
前文介绍御马监提督西厂时简要介绍了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其实东厂才是明代特务政治的权力源,锦衣卫只是按皇帝的要求抽调一点点兵力给厂公役使罢了。最初皇帝固定派一名锦衣百户带队去东厂当差,一个百户所的编制是112人,理论上这就是东西厂的兵力。但成化十三年(1477),西厂遭文官弹劾以致关闭(被压五行山下),御马监太监汪直用计让皇帝重开西厂。或许是成化帝觉得亏欠了小汪直,重开时派了锦衣千户吴绶前往西厂当值,千户所的编制是1200兵。
事实上我们稍加思考,这些临时抽调到东西厂当值的锦衣卫将校们,他们很清楚自己真正的上司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而不是厂公,指挥使大人想知道一下他们秘密调查案件的情况难道还保密?另一方面,如果遇到东厂需要更多兵力时,锦衣卫难道视而不见,不増调援军?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阉党和文官的斗争达到**,东厂派缇骑(锦衣卫派给东厂的骑警)到苏州捉拿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民愤,数万苏州市民走上街头喊冤,打死两名缇骑。锦衣卫抽调了大量兵力镇压,这个兵力史书无详载,估计不下数万。
所以说,一旦掺和进特务这个行当,就不可能保持白莲花一般的纯净,锦衣卫长官也不会白白放弃插手特务这个核心权力的机会,历史上不乏锦衣卫头子秘密调查政治人物阴私,捏作把柄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大胆一点认为:锦衣卫头子己经借派兵协助东厂工作的借口,将整个锦衣卫都打造成一支强力特务队伍。所以到后来人们不再严格区分厂、卫,而笼统视作特务政治的标签,一点都没冤枉谁。
详论厂、卫关系,理论上厂公的本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还要高一点点。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太监和皇帝的私人关系比锦衣官亲昵得多,所以在私臣体系中,宠幸太监的地位必然高于锦衣官。厂卫,厂卫,厂在前,卫在后,所以事实上东厂就是锦衣卫的上峰。除了固定抽调到东厂的那百十号人,东厂要多少人,锦衣卫都会竭力满足。有时厂公直接向锦衣卫指派任务,难道还不尽力去办?本质上,东厂和锦衣卫的从属关系就像唐僧和沙僧的师徒关系一样明确。似乎也可以说,锦衣卫后来形成了相当负面的形象倒未必全是它自身的错,更多的是被东西厂的死太监带坏了名声。哦!说了半天,还是师父和大师兄的黑锅啊!
11.3东方胡佛笑傲锦衣之巅
那历史上有没有锦衣卫势力压倒东西厂的特例呢?有!虽然只有一次。那便是有“东方胡佛”之称的陆太保时期,沙僧身上带有他很深的印记。
陆炳和李春芳同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祖上是随太祖打天下的红巾军老兵,但级别应该很低,史书无详载。其祖父陆墀仅任锦衣卫总旗(正七品武职,率60名士兵)。这个背景本身在锦衣卫简直就是草根,您在锦衣卫门口扔一匹砖,可以砸到七十个徐达的曾孙、八十个常遇春的玄孙,还有一百二十个刘伯温的云孙回头看。巧的是陆炳的母亲给嘉靖帝当奶妈,他也作为发小与嘉靖帝一起长大,这私人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和皇帝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太监了。史载陆炳身材高大,面如重枣,美髯过腹,虎步鹤行,这完全是拿着《三国演义》照关公长的,而且他很争气地考取了武举人,特授锦衣副千户(从五品)。其父陆松死后,陆炳承袭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有一次嘉靖帝出巡,行宫发生火灾,大家在火海中找不到他,多亏陆炳撞开门,背着他逃出火海。从此嘉靖帝更加热爱这位发小,很快超擢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陆炳非常善于逢迎,抓住命运给他的机会,成为嘉靖帝跟前第一红人,屡迁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都督。锦衣卫的编制只是一个卫所,长官是卫指挥使,正三品,但由于地位特殊,皇帝偶尔会将其长官高配为都指挥使(正二品),陆炳则高配为了都督(正一品)。陆炳还以一个特殊纪录名垂青史一他是明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位以三公兼三孤的人。
所谓“三公”是指中华帝国的最高荣誉加衔: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指紧随其后的少师、少傅、少保。唐宋三公、三孤均为正一品,明朝将三孤定为从一品,三公成为仅存的三个正一品加衔。按隋唐以来朝仪,三公都是绝对的最高头衔,上朝时站第一排,实职宰相、亲王站第二排。明代实职宰相(内阁大学士)常以三孤作为加衔,一般来说少师就算登顶。《明史》称明代仅有四位文官得授三公,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和张居正。但很显然,李、徐、常是开国元勋,并非文官,而张的时代稍晚,所以时至陆炳的年代,明朝己建立近两百年,还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得授三公。嘉靖三十五年(1556),陆炳加太保兼少傅,成为明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位以三公兼三孤的特例。因为三公、三孤是同一序列的官衔,少傅晋升为太保后就不再是少傅了,为什么会有人既是少傅又是太保,同时领一份正一品和从一品俸禄呢?这个妖异的特例正是“大礼议”背景下嘉靖帝故意搞出来的乱政,类似的还有陶仲文一人身兼三孤等怪事。他就是故意这样不断触碰文官的底线,试探自己做这些明显不合规制甚至不合逻辑的事能不能做成。
陆炳的大红大紫首先是遇到嘉靖帝大力打造私臣集团的机遇,其次又遇狠刹太监干政之风。嘉靖朝私臣队伍中,勋贵、宫妃、锦衣卫都可谓野蛮生长,连传统的文官都被切了一块到“青词宰相”中,唯独太监这个传统领域遭到了强力抑制。东厂对锦衣卫的管制放松到了低谷,再加上陆炳本人的特殊恩遇,只恐盖过了嘉靖帝身边最亲昵的大太监,后宫排名二、三的厂公(司礼监秉笔太监)就更不便对锦衣卫颐指气使了。陆炳执掌锦衣卫的二十余年,堪称锦衣卫史上地位最高的一个时期。一个卫所的编制只有5600人,但据信陆炳时代锦衣官实际人数高达六万!这还没有包括外聘的兵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传奇老板胡佛局长就被称作“西方的陆炳”,可见陆炳前辈在特务行当的历史地位。
那陆炳宠冠天下,他在嘉靖朝的激烈宫斗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明史》对其评价是“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大官争相上门送钱,他也热衷于结交权要,周旋于圈子,非常慷慨大方。嘉靖帝多次兴起大狱,陆炳保全了很多人,并且对待士大夫非常礼貌,从未构陷一人,所以朝士对他多有称赞。)
可能就是因为这段评语,很多人把陆炳定性成了一个圆滑世故的老好人。当年明月[50]评价陆炳是一个懦弱不敢直面困难的人,看重自己的利益,不敢也不愿参与政治斗争。六铃使者[15]认为镇元子大仙便是暗喻陆炳,明明有很强的实力,却只守着自己的一棵人参果树过小日子,眼睁睁地看着佛道相争,百姓受苦而不出手匡扶。仔细看这些评价是不是很像《西游记》里的一个角色?
沙师弟呀!
这不正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沙师弟的评价吗?然而我必须挺身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陆炳是个阴险毒辣的大坏蛋一沙师弟也是。大家对这两位都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只能说锦衣卫特务太能迷惑人。
陆炳确实圆滑世故,但绝不是一个老好人。陆炳一生以构陷夏言、仇鸾、李彬三大案著称。夏言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仇鸾是咸宁侯、平虏大将军,李彬是司礼监太监,三位堪称文官、武将、太监的翘楚,最初都和陆炳交好,甚至在政治上为陆炳挡过刀一就像孙悟空、猪八戒总是挡在沙师弟前面一样。但夏言因为文官的气节,不收陆炳的贿赂而触怒他。陆炳勾结严嵩、仇鸾利用曾铣一案构陷夏言,使其成为明朝第一位被杀的大学士。按说这样仇鸾就成了陆炳一伙,但陆炳观察到严嵩、仇鸾争宠,决定站严嵩一队,便又利用手头的锦衣卫资源不断揭发仇鸾私通蒙古俺答汗的证据,逼得仇鸾忧病交加而死。死了还不解气,陆炳又召三法司会审,定仇鸾谋反大罪,开棺戮尸,可见为人何其凶残!李彬一案则是陆炳暗中搜集证据,弹劾李彬盗窃工所的物料,模拟皇陵规制营造陵墓,朝廷判处死刑抄家。陆炳率锦衣卫抄家,抄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这个“无数”大多都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原来李彬并没有得罪过他,他逼杀李彬无非是看上了他厚积的不义之财。
对待司礼监(理论上还是锦衣卫的上峰)的公公尚且如此,又如何对待民脂民膏?史载陆炳专门网罗大奸大恶的酷吏为爪牙,利用锦衣卫资源详探富户的财产状况,然后以小过失收捕,抄家抄得干干净净。凭这招陆炳就捞了几百万两,修了十几所别墅,庄园遍布四方。明帝创立厂卫的初衷是监察官员,并非针对民间,人们很反感厂卫的刺探范围无限扩张。现在陆炳这种搞法己经不是在民间刺探情报的问题,而是滥用皇帝私权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锦衣卫的形象崩坍也正是发生在东方胡佛这个所谓的传奇时代。所以,陆炳是个什么老好人?分明就是坏得入骨的大坏蛋!
有人可能忍不住要怒了,你说了半天陆炳的坏话又管我们沙师弟屁事?请仔细看,《西游记》相当完整地在沙师弟身上还原了陆炳的各种罪行。
首先,沙僧在唐僧来到流沙河前己经吃了无数取经人,其中包括金蝉子的前九世。对比猪刚鬣在高老庄靠劳力换饭吃的行为,是不是有差距?吃唐僧九世,其实就是暗喻陆炳早期的夏言、仇鸾、李彬三大战役。
其次,加入取经团后,沙僧一路不动声色,但遇到需要用大钱时却是他出马。第六十九回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需用马尿作药引,猪八戒去接白龙马的尿,却一滴也不得。这时沙僧主动出马,白龙马“厉声高叫”,说了一通道理,说他的龙尿很金贵,洒到草上都要变灵芝,不能随意抛洒,但沙僧一来他便乖乖地尿出来了。其实这就是商人阶层舍不得多出钱的意思,但军人要不到钱,换锦衣卫来要,这样的朝代离灭亡确实也不远了。
第五十三回,取经团来到女儿国,唐僧、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结了胎气,需要落胎泉水堕胎。这落胎泉被一个如意真仙占了,要花钱才能买水。取经团当然不会给钱,孙悟空便要强取,那如意真仙使一把如意钩,一待孙悟空去取水便钩他脚,两次钩得他“嘴哏地”,相当狼狈。孙悟空便使调虎离山之计,将其引出门,再让沙僧去取水。沙僧依计到了井边,如意真仙的弟子问他是谁,“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那道人躲闪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挣命。”面对一个凡人,二话不说就打断臂膊,这比两位师兄暴躁多了呀,这可不是什么老好人。
11.4玄奘的三弟子圆测
最后也说说历史上玄奘法师的三弟子圆测法师。
圆测法师,俗名文雅,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子,三岁出家来到长安,在玄奘回国前己是一代名僧,玄奘回国后他加盟了译经场并被收为第三个弟子。异国王子,这种出身似乎和锦衣卫的勋贵子弟勉强扯上点关系,但事实上圆测没有什么花边新闻,能和沙僧扯上关系的事迹还真不多。
玄奘圆寂后,二弟子窥基、三弟子圆测分门立派,后来都成为唯识宗的重要分支。窥基在慈恩寺讲学,故称慈恩宗;圆测在西明寺,故称西明宗。两派的学说不尽相同,而且圆测除唯识宗外,还钻研了另一位高僧真谛的学说,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将玄奘和真谛都称作“三藏”。这是佛教赞颂一位高僧通晓三藏真经的意思,一般某位高僧达到一定水平,徒弟便可对其使用此尊称。由此可见,圆测在很大程度上同时认可玄奘、真谛两位师从。《西游记》中唐太宗将玄奘法师取名唐三藏,这并非史实,也不符合佛教习俗,三藏是佛教的一个通用尊称,并非某人的专用名词。此外圆测还翻译了很多藏文佛经,所以窥基的佛学得玄奘之精纯,圆测则更显广博。
现在取经团师徒四人班子己搭建完毕,加上白龙马五个角色分别具有多重意义,如表5所示。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取经团其实远远不止这几位,至少还有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数十位神仙,现己加入取经团全家桶豪华套餐,他们二十四小时轮班倒地在空中护佑(监视)着取经团。其中,护法诸天来自南海普陀崖,五方揭谛、护教伽蓝是佛教护法神,六丁六甲是道教护法神,四值功曹是道教记录功过的记录员,他们分别代表了观音、如来、玉帝、天庭等各派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