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大儒——董仲舒》终于写完了。这本书的实际写作时间并不算长,但它在我的心里酝酿甚久。很早以来,我就觉得我们学术界对作为学者的董仲舒似乎太缺少一种“学术风度”和“同情的理解”,一味地否定实在无助于对董仲舒思想的真切理解。而在我看来,如果不能恰当地评价董仲舒的思想与学术,那么对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就很难建立正确的认识。

董仲舒思想与学术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能得到真切的理解,除却复杂的历史原因之外,恐怕重要之点在于他的“官方学者身份”。长期以来,由于革命斗争的实践需要,我们对异端思想家给予更多地“关照”,而对“官方学者”如董仲舒等则大加鞭伐。在某种意义上说,笔者认为恢复异端思想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完全必要,但对“官方学者”一概否定则大可不必。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取得政权,开始和平建设,自己也已经变成“官方”的时候,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历代“官方学者”的思想见解,以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何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他们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认识水平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才选择了“董仲舒研究”这一课题。

笔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并非有意要做翻案文章,更不想为董仲舒思想的不足进行辩护。只是由于行文的需要,我更多地侧重于前人与时贤提及不多的内容,而对大家甚为熟悉,而自己又没有多少研究心得的内容如所谓“性三品”说等等,则尽量不写。

本书的基础是笔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写作的几篇论文的基础上改写的,因此个别部分的引文与论证可能显得有点重复。我在这次改写、修改的过程中,尽量作了调整。但个别部分依然存在这类现象。敬请读者诸君鉴谅。

对包括董仲舒在内的正统思想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课题,本书仅是作者研究心得的初步总结。如果没有大星兄的督促和《旷世大儒》丛书的计划,笔者这个课题并不会现在就出成果。因此笔者真诚地感谢大星兄的帮助。

著者,199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