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杜绝四种思维

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与创新思维是格格不入的。人们在加工处理来自外界的各类对象与信息时,必定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工具和程序。领导干部在处理各种信息时,同样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像电脑程序那样,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这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定势。利用思维定势在处理日常事务和一般性问题的时候,能够驾轻就熟,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产生负面的效果。思维定势的形成,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它具有很大的惯性,一旦定型之后就很难改变。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创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就表明,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那么,怎样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呢?对于不同的思维定势,我们要进行分析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或突破的方法。

第一,要打破思维定势的从众型思维。关于“从众”一词,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从众心理”一词。那么,什么是从众?所谓的从众就是跟从大众、追随大伙、随大流,它是思维枷锁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领导干部的思维有从众倾向的话,那么他会在认知事物、判断是非的时候,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观念。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变成我们经常所说的缺乏领导能力的人。

那么,从众型思维定势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从最初的原始社会来说,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喜欢一群人待在一起,当然也不仅仅是喜欢,这也是生存所需要的。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实践上和行为上的体现就是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这种准则的形成固然是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开始“泛化”,超出个人行动的领域而成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原则和个人的思维原则。于是思维领域的从众枷锁就逐渐形成了。在很多场合,“别人都这么做”成了我也这么做的最充分的理由。一个团队的内聚力越强,就越容易导致团队思维的错误。因为在这个团队做决定时,本来有不同意见者也碍于团队整体的压力而不再坚持己见,也会觉得集体的决策似乎是对的,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听从大家的意见。与此同时,团队中的成员认为决定是大家做出的,责任由大家分担,个体较少负有直接责任,所以就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既能与周围的团队成员保持一致,又不扼杀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如果有个别领导干部不与

周围的人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那么,这些领导干部自身就会被孤立,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在下面得到很好的推行;相反,如果领导干部与周围的人群过分地保持一致,那么,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也就被忽略、被扼杀了。所以,那些成功的领导干部,无不是敢想敢干的人。领导干部要想打破思维定势,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框,提出独到见解,突破从众思维,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现实、分析问题,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谋他人所不敢谋,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事。

第二,要打破思维定势的权威型思维。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领导权威。对于多数领导干部而言,尊重领导是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本身没有错;然而实际工作中过于迷信领导,“唯令是从”,就会出问题。个别领导干部遇到问题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请示领导,开口闭口“这是上级领导讲的”,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判断。二是专业权威。每个人由于时间、精力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一生之中通常只能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业领域内拥有精深的知识,而对于其他大多数领域则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这就是古人常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要按照专家的意见办事,事情就能得到理想中的效果;如果违反了专家的意见,总要招致或大或小的失败。正因为如此,久而久之,我们便习惯了以专家的意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于是,在我们的思维模式当中,专家就成了权威,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思维屏障。

打破思维定势的权威型思维,就是要敢于质疑权威、勇于质疑权威。下级服从上级,无疑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是上级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下情”,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着眼的是全局工作,并不一定适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我们既要尊重上级决定、维护上级权威,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切合客观实际的具体安排。在决策及政策执行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听从专家学者的建议,也要坚持“开门作决策”,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

第三,要打破思维定势的经验型思维。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件,都进入我们的头脑而构成了丰富的经验。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世界就是个积累经验的世界。经验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就与创新思维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经验型思维定势。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具有不断增长、不断更新的特点,进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

提高,经验积累本身就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经验又是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有可能导致领导干部对过去的经验过分依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经验型的思维定势,结果就会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经验型思维定势主要从两方面束缚创新思维,一是经验型思维定势具有时空狭隘性。任何经验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产生的,而往往也只适应于一定的时空范围。比如,外国或外地的成功经验,只能说明在外国或外地是成功的,在本国或本地是否成功则不一定。二是经验型思维定势具有主体狭隘性。每一个领导干部,不管经验多么丰富,从数量上说总是有限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无穷多的。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领导干部拘泥于已有观念,用旧的思想方法去观察事物,那么就不会发现什么问题,反而觉得事物发展正常。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去看事物,就会发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更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创造性地思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邓小平说:“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个新办法?新的问题就得用新的办法来解决。”唯经验论并不是万能的,经验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成为绊脚石。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这不仅是克服经验型思维定势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要打破思维定势的自我中心型思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经验、独特的个性,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念。领导干部长期居于领导岗位,下面的人总是要顺从领导的意思办事。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甚至是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来考虑问题,事事按照自己的意思和习惯来办,由此产生了一种“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型思维定势。打破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进行换位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信息的开放,社会的多元化在不断加剧。一元的思维方法,已经不适于社会的前进步伐。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自身转换思维方法,逐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和组织,以多元化的眼光审视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如果领导干部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来要求下属,下属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领导的标准,合领导的口味,那么久而久之,下属便会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失去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导致整个组织失去活力。真正优秀的领导干部是在大方向上把握,而不是每个细节都要求下属与自己保持一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好的领导干部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倾听不同的声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更好地为组织事业服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