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底线思维,多念“紧箍咒”

底线思维是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科学的思维。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改革实践的主动权。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犹如一场艰巨的马拉松,唯有坚持底线思维,凡事未雨绸缪,才能少走弯路、少跌跤,最终跑出好成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诸多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比如,上项目搞开发,就必须考虑环境生态容量,考虑土地、拆迁等涉及民众现实利益的合理安排。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稳压器,也是保险杠。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底线思维的重要作用。

第一,筑牢底线思维才能防患于未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改革向纵深层次迈进,难度会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与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相伴而行,经济转型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越来越高。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我们应有准确的把握与充分的估计,并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这样的准备越充分,越有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李克强总理曾说,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这就更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做最全面的准备。在这一方面,中央领导同志已经为我们作了表率。从习

近平总书记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巨大危险,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求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再到李克强总理阐述经济改革“合理区间论”“上下限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底线思维”日趋清晰,而这也是求解中国未来政策取向和改革逻辑的关键。

第二,筑牢底线思维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底线思维能令人勇于面对事实并接受出现的最差情况,这无疑会给人带来巨大的信心,有助于克服种种恐惧心理,摆脱内心的焦虑而得以安心定神,看到远景目标,实实在在地考虑在某种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最差后果,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处在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发展阶段,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是我国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个别领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将客观存在,诸多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越发地增多起来,如果缺乏足够的战略定力、缺少坚强的应对信心,就很有可能被这些不确定因素所迷惑、所吓倒。只有常怀底线思维,才能理性、冷静、从容地面对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在改革攻坚不顺利时,与其总担心出问题,而不敢付诸实践,一味束手束脚地工作,倒不如在落实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设定一个最低的奋斗目标,然后放手大胆地工作,每取得一点超出我们预定目标的成绩,都是对我们的巨大激励。对于个人来说,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与其整天郁郁寡欢,倒不如静下心来调整一下思维,根据实际情况把自己的处境设定在一个最低点上,本着“没有更糟,只有

更好”的心态,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微笑地去面对挫折,从容地去克服困难。

第三,筑牢底线思维才能守住为政清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更是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着重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从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到誓言“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从出台八项规定整顿领导干部作风,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领导干部“四风”;从中央特派反腐巡视组,到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从省部级官员纷纷落网,到网络反腐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盯和瞄准反腐倡廉目标,以更大决心、更足气力,在查办案件、思想教育、权力监控和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外部的制度约束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靠领导干部自身筑牢底线思维,恪守清廉底线。只有筑牢底线思维,才能使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用底线时刻提醒自己,注重防微杜渐,做到慎独慎微。清廉底线好比一座防洪堤坝,一旦刮开一个小口子,就可能引发整个大堤崩塌。只有筑牢底线思维,才能使领导干部常思贪欲之害,用各种底线时刻告诫自己,远离逐名逐利,做到淡泊名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一旦陷入“忧不足”的思维怪圈,官欲一天一天膨胀,难免会以公谋私、以权牟利,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只有筑牢底线思维,每天念念“紧箍咒”,多想想贪欲的危害,多看看人民的期待,才能始终做到远离名利场、唱响清廉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