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开拓创新”精神 推动海西“先行先试”

魏澄荣

内容提要:“开拓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精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同样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跨越发展。国务院《若干意见》,明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定位。在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必然还会涉及一些新领域,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大胆探索试验,以拓展新路,谋求突破。我们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先行先试,着力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不断提升两岸交流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拓展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古田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

一、“开拓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精髓

1929年12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们党处在第一次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关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总结汲取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并历经转战赣南、闽西的反复实践,以坚持真理的巨大理论勇气和革命首创精神,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反对主观主义,肃清唯心观念,以实现对革命的正确领导,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的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本本”中走出来,独特地寻找到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道路的一大法宝。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它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如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同样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因为,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挫折,只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事”中,去探求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努力使思想和行动符合实际,才能不断推进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同时,应当看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我们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活力,才会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无论是“大包干”还是“温州模式”,无论是“个体工商户”还是“上市公司”,正是这种敢吃“螃蟹”、争“第一”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了社会又一次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铺就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耀眼的时代画卷。

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跨越发展。一是要强化发展意识。要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理念,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加速发展;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举措。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细化发展措施,力争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有新突破。

二、海西“先行先试”要坚持开拓创新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是福建省委创造性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福建实际出发,解决福建发展问题的思路和战略的与时俱进,是对福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与规律的进一步总结和认识上的深化。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西发展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辟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独立章节,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确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为闽台交流合作拓展了广阔空间。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定位。先行先试,既是海西建设成败的关键,又是促成两岸经济社会全面融合,最终实现两岸一体的破局之举。自2004年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努力在对台交流合作上走前头。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沿海与金马澎“小三通”航线成为两岸人员直接来往最方便、最快捷、最省钱的通道,8个港口成为

首批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接通邮的封发局。闽台经贸合作再上新水平。产业对接步伐加快,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已增加至50多家,福建累计吸引台资居全国前列,农业利用台资居全国首位;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台湾人寿正式落户厦门,率先推出惠台新举措。用好用足中央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推出了包括零关税进口台湾水果、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种类和范围、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等在内的“八个率先”举措。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海峡旅游”势头良好,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旅博会、茶博会、林博会、艺博会、文博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海西论坛”成为对台政策的重要发布平台,今年更名为“海峡论坛”,层次进一步提升,影响进一步扩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岸交流与合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两岸合作在两岸关系历史上和整个世界范围之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模仿。尽管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经贸文化及民间各项交流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两岸“三通直航”继续发展,两岸金融合作将达成协议,大陆资本入岛实现双向投资迈开了步伐,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也已纳入协商议程。但如何“先行先试”,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仍然是前所未有的课题。在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必然还会涉及一些新领域,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大胆探索试验,以拓展新路,谋求突破。我们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冲破一切不利于“先行先试”的保守意识,以中央对台工作总体方针政策为指导,在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框架下,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遵循规律与相关政策规定的同时,敢于探索,大胆试验;要着力营造能够促进先行先试的宽松氛围,对那些勇于先行先试且屡有创新突破的行为,要多加鼓励和支持;对一些大胆探索却难免出现失误的事情,则要给予理解与包容,使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和完善思路,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

三、以开拓创新精神推动海西先行先试

进一步发挥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局出发,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顺应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按照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把握重大机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先行先试,着力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不断提升两岸交流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拓展深度和广度。

1.共建两岸经贸合作试验区。大力开展两岸共建双赢的经贸合作试验,构建制度性综合经济合作框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福建沿海拥有一系列符合上述要求的岛屿,应进行科学布局。选取若干适当区域,设立“两岸经贸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共同规划、建设与管理,使之产生有效整合两岸生产要素资源的效应,在此基础上将交流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广开来,形成制度性常态合作机制。扩大与整合现有台商投资区,完善其功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目前福建省正积极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2.构筑闽台产业对接新框架。近年来,两岸关系明显改善和发展,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逐步实施,相关产品税收降低为零关税,投资和人员往来更为自由化和便利化,台湾岛内企业到大陆投资的步伐加快,福建应抓住时机,促进产业深度对接。新一轮闽台产业深度合作,主要体现闽台两地产业的分工深化,逐步实现由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发展。根据闽台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和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产业支撑体系,提高我省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建设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一是加强文化交流。找准海

西文化杠杆支点,务实推动对台文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促进闽台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促进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取得突破。二是探索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取得突破。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应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安排,达成文化交流的共识,签署文化交流协议,使两岸的文化交流常态化、正常化。三是人才交流的突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方面取得突破。围绕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人才交流和产业对接,特别是IT、创意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合作和人才交流。另一方面,要在台湾地区来闽的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创业服务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开展台湾地区居民申报工程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点工作,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开展台湾地区居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认真做好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突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特色。

4.打造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一是试行便利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建设两岸大通关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小三通”双向行李直挂,提高两岸海空联运便捷化程度。开通邮政专船和邮件航空运输,建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二是实施“百万游客海峡行”计划。建设海峡旅游圈。推动闽台旅游业界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继续加大优惠奖励力度,鼓励更多福建省外居民循“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积极推动福建办证机关入岛设立办事机构,方便台湾本岛居民办理台胞来往大陆通行证及签注。三是开通闽台常态化、海上客滚航线。年内开通福州至基隆的海上客滚航线,实现厦门至台中海上客滚航线班轮常态化,促进形成台湾海峡海上快捷客运走廊。在厦金、泉金、两马航线全面推行行李直挂业务,促进行李运转从单向直挂发展为双向直挂,方便旅客往返。

5.拓宽两岸交流平台和渠道。一是建设两岸交流合作的特色平台。福建举办的各类经贸博览会、商品交易会等活动,在场所、推介、费用等方面将优先考虑台湾业者的需求。福建设立的台湾农产品销售集散市场,在物流、通关、税费等方面将给予台湾业者更多优惠和便利。二是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拓宽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渠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使各种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中激活能量,在广泛开展两岸民间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两岸友好城市、友好乡村、友好港口结对联谊交流。两岸共组社团,如建立闽台旅游同业公会、两岸妈祖文化研究会、两岸校友会、两岸歌仔戏研究会、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联盟、两岸报业联合会等。三是支持台湾业界通过福建拓展市场。根据台湾业界需求,适时组织台湾农产品采购。设立对台保税物流园区和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鼓励在闽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出口加工区规划设立台湾转口贸易加工基地,鼓励台湾出口商品利用基地加工增值后再出口,提升台湾企业竞争力。

6.促进闽台城市群融合发展。福建闽中南地区已经形成的福州、泉州、厦门三个都市圈,要与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等三大都市圈相对应,重点推进海峡西岸沿海城镇群、台湾西岸城镇群和福建中部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提高两地城市化水平,为统筹城乡发展,形成经济利益纽带,建立闽台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服务。福州市已与台北市签署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厦门市也已与高雄签署了加强合作的框架协议,要促进福建其他市县与台湾县市对接。闽台城市合作的主要内容是:(1)积极创造条件,为对接市经贸往来提供便利。对接市可设立固定联系窗口,加强联络与沟通,尽可能地为对接市间企业开展经贸合作交流、投资、开辟市场提供方便与服务。(2)加强对接市产业的互动。增进对接市优势产业的互补,强化市场开发与对接,注重发挥相互间产业配套的作用,促进对接市产业发展。(3)加强对接市旅游业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开辟对接市旅游业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强相互间旅游资源的宣传与推介,为对接市旅游团组往来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促进对接市更多的观光客成行。(4)加强服务贸易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促进对接市在物流、商贸、中介服务、财会审计、法律服务、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娱乐业、广告业等方面的合作。(5)积极推进对接市间金融合作。根据对接市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为对接市经济、商贸、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6)加强重大专项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对接市竞争力。根据对接市的资源,重点发展对接市的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产业,实现双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