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

周元侠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至今已经九十周年。在这九十年里,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而且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迈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可以说,坚持群众路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史,就是团结、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任党中央领导人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群众路线。然而,随着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共产党执政的权力越来越强大,党内难免出现了脱离群众路线的个别现象。在新时期,要想继续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本文主要从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以及党在新时期如何坚持群众路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风;作风建设

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已经度过了六十二个年头。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群众路线。共产党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此由一个少数派政党成长为新中国的执政党。新中国最初不过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执政的共产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全国人民搞社会主义建设,渐渐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旧面貌,建立起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建党九十年的历史证明,“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然而,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党内出现了一些居功自傲的党员干部,俨然把自己看成高于普通群众的特权阶层,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甚至用强权压制群众,直接导致执政党的威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严重危害着党群关系,甚至危及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这种不正之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后果将不堪设想。况且,目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政治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战胜党内外、国内外的诸多困难,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保持执政稳固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群众路线的形成、群众路线的发展,以及在新时期条件下,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群众路线的形成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的运用和发展。“群众路线”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要追溯到1929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论述红军和群众的关系时,第一次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周恩来指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后来共产党在工作中更进一步阐发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提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时,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法,这在后来成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这一领导方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也是对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运用和发展。可以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党的群众路线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阐发,并且被写入党章。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毛泽东看来,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内容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两个方面。刘少奇说:“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们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观点。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所谓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七大”修改后的党章中,特别强调群众路线,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确定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要求所有共产党员认真执行。

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阐发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在“八大”上,党的群众路线明确了基本涵义,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其中“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即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手段,即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一切为了群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要求共产党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指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从认识论上看,“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结合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共产党员虚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调查、研究。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从群众中来”的意见归纳形成具体的方针、政策,再运用到群众中去,号召群众实施、转化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这样才是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非常重视群众路线。在他看来,“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都是为谋求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的人,他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毛泽东直言党群关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基于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重视和贡献,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群众路线规定为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所以群众路线被公认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中央领导人对群众路线做了时代性发展。

二、群众路线在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深化和发展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都要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的发展。建党九十周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主要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这些指导思想中,后者对前者的思想都有继承和发展。就拿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来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都贯彻并发展了群众路线。

邓小平非常重视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组织,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会失败,最终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由此出发,邓小平认为党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利益标准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当时有关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从此成为党和人民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从全国人民利益出发,果断做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从此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国家领导人把处理党群关系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他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讲政治,离不开人民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江泽民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新理念。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不仅如此,江泽民还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执政为民。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通过贯彻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还指出,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2003年针对新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回答和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分享”的基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问题上的能动反映和集中体现,这要求共产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此出发,胡锦涛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执政党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非常看重民生问题,这体现出“利为民所谋”的主旨。

回顾建党九十周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提出群众路线之日起,从来没有忽视过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年、执政六十二年之后,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时,是否有必

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坚持?

三、新时期,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进入新时期,就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党员干部队伍内部,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不少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冷漠,颠倒“国家主人”和“人民公仆”的关系,遇事先考虑个人私利、部门利益、小圈子利益,不能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在解决群众问题时,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办事喜欢从主观意志出发,工作作风浮躁,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发号施令,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在一些领导干部的为政作风上,不乏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的现象。诸如此类的党风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有些共产党员干部正在离人民群众渐行渐远,在很多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心目中,党和人民只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对立阶层。这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状已经被某些官员明确表达出来,比如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曾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其潜台词已经明确将党和老百姓划清界限。实际上,党内绝非只存在一个逯军,很多共产党官员随口之言也体现出与“逯军”相似的逻辑。比如,某位官员质问农村问题研究专家于建嵘:“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注:指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显示出共产党官员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自信和嚣张;某位村支书则直言不讳道:“我不贪污,当官干啥”,愈加显示出以权谋私“合法”“合理”的干部思维模式。除某些政府官员直言不讳外,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思维也在强化党群关系的矛盾,于是执法队伍中出现了“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的交警,又出现了开车撞人后扬言“我爸是李刚”的“官二代”。许多事实表明,在现代中国社会俨然形成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的特权阶层:他们身居要职,手握大权,于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超越于法律、制度之外,可以超越于群众的质疑和监督之外。在这些党员、干部、执政群体心目中,党和群众早已不是鱼水之情,而是对立、甚至于敌视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执政者一旦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后果是严重的,历史上的帝王兴衰不必多说,二十年前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便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李慎明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一书中已经指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执政党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骄傲自满、不求上进,逐步蜕化。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力宣传,造成人民的意识形态防线的彻底崩溃,终于导致苏联共产党失去民心。当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呼时,苏联的政治局势就出现了根本性的、戏剧性的转变,已经丧失苏联人民信任的苏共最终难逃灭亡的噩运。就中国目前党内出现的很多党风败坏的现象而言,如果不加以纠正,任其演变、蔓延下去,中国共产党最终失去的不仅是民心,还有政权。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想保持稳固的执政地位,就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具体说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改善党群关系:

首先,完善干部选举制度,保证选对党的干部。选拔干部要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选举制度应严格遵守公开招考、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制及任期制等规章制度,杜绝任人唯亲的做法。选拔干部应扩大群众直接投票选举的范围,有条件的话,尽量由群众直接推选自己的领导者。被群众亲自选出来的干部比上级任命的干部更有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直选的干部因为有了选民的监督,更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否则就面临下台的风险。目前我们党内干部很多由上级领导任命,由于乌纱帽是“上面”给的,所以有很多党员干部一心盯着“上面”,很少顾及“下面”。成都双流县某交警说:“我只管领导的安全、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确实代表了很多“人民公仆”的普遍心理,这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干部推选制度有关。

其次,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个人修养,从思想上、观念上树立起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念,并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群众对于执政地位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离开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将一事无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只有从思想、执政理念上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员干部在实际行为中,才可能做到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遵守党的纪律。党员干部由于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不是以权谋私的平台。干部自身必须做到清正廉洁,杜绝以权谋私、坑害人民。只有这样,中国政治环境才能越来越清明,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党员干部除了提高个人的道德、政治素养之外,国家还应设立更加完善、严格的考核、奖惩、监督机制。把接受监督作为奖励的要素,拒绝监督作为惩治的依据。通过加强媒体、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促使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逐渐获取媒体、群众的理解,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对那些为人民利益做出突出贡献,深得人民爱戴的领导干部应予以特别奖励。对于心术不正、欺压百姓,做出危害人民、危害党的事业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惩不贷,明确追究其渎职之罪,不能只是驱逐出干部队伍就了事。

最后,引入群众监督机制,改变简单粗糙的工作方法,打消群众顾虑,扩大群众参与推荐、评议的范围,使群众在干部选任上具有发言权。在考察干部时,要扩大谈话的范围,既要了解领导干部的看法,也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此外,要重视信访工作,研究拓宽信访渠道的办法,如公开举报、信访电话、设立信访室、建立信访接待制度等。

总之,如果党员干部都能切实从群众的观点看待发展,用群众的观点检验政绩,用群众的观点为群众造福,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永远不会改变。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一方面必须加强党员干部个人的道德、思想、政治素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用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规范和发展群众路线。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把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的关键,是保证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已经九十周年,共产党已经由少数派政党成长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在九十年里,党带领人民群众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经历了挫折和失误。历史经验表明: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环境复杂,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政权、政党要想保持自己长期执政地位,都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才能妥善解决好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两大课题,才能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够在未来的执政中永葆青春活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