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推进全民创业创新

程春生

内容提要:“坚定信念、敢闯新路”是古田会议精神的实质。古田会议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召开的,古田会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的问题。“科学发展、创业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与古田会议精神的弘扬。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必须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实行多策并举,激活创业主体;培育容忍失败,追求卓越的创业文化;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指导,加强创业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业政策。

关键词:古田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创业创新

一、“坚定信念、敢闯新路”是古田会议精神的实质

1929年12月召开的中国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第一次提出了要反对主观主义,肃清唯心观念,以实现对革命的正确领导,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的问题。从古田会议的整个过程、从古田会议决议的整个内容看,都充满着一种创造性,不但在此前的党的历史上,即使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不曾有过这种新东西,她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博大。

古田会议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召开的。1929年,中国革命根据地虽然已经开辟,但就总体而言,反动统治力量还占有绝对优势,革命力量还非常弱小,条件异常艰苦。对此,革命队伍内部一些人忧心忡忡,流露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革命**未必很快到来”的悲观情绪。在古田会议胜利结束后不久,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坊协成店给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的林彪写了一封长信,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思,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预见:“中国革命**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坚定信念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支柱。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与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向上的执著精神。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没有古田会议的召开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敢闯新路,是古田会议能够成功召开的根本原因。回想当年,摆在红四军和全党面前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是仍然走北伐战争那样的从城市到城市的“攻城”道路,或者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大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展到农村的模式,还是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开创新的革命道路?正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红四军前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社会与革命的特点出发,总结和吸取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井冈山斗争经验,集中全党全军的集体智慧,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科学发展、创业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

古田会议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精神,值得中国共产党人代代薪火相传。古田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就是她的创造精神。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我们的事业就没有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不能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也就不能谋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全民创业创新就是通过树立全新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机制,营造人人想创业、争创业、创成业的良好环境,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一切创业主体的激情迸发出来,把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挖掘出来,努力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生动体现。

一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不能离开发展这一主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思维实际上在起着主导作用,由于政府推进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强化,试图包揽一切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甚至在思维定式上连几亿农民转移和几亿新增就业这样的大事,也有政府包下来的意图,结果导致城乡居民自我就业的领域越来越狭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强调要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们要牢牢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念,在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发挥人民群众中巨大的创业和创新动力,改革和形成适应的体制,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来自人民群众中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动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强调社会主义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深刻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而且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全民创业创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强国,而且可以富民,从而为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推进全民创业创新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者,人人都参与创业实践,这种实践本身就为人们创造了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和舞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也表明,社会要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必须自觉地把不断发展起来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用于人自身,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必须解决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大资本项目和资源投入密集项目的带动,这使得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工业发展快于服务业,其结果很可能导致更多的劳动力资源闲置,并且形成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结构。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于轻工业、为大企业配套的加工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既能较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又能降低经济发展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因而,推进全民创业创新,大力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是通过优化资本、资源、劳动等要素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与古田会议精神的弘扬

当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极度困难情况下,坚定信念、创造机遇,取得了惊人奇迹。如今,我们要谋求科学发展,推进全民创业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激发活力,为创业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要营造创业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改变“等、靠、要”的被动态度、贪图安逸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和作风,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一方面,加强对全体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教育,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政府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就业观念的教育,努力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相

关政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展示创业者的风采,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更多的劳动者,投入创业行列。

二要实行多策并举。激活创业主体,推动全民创业,应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在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热潮。如围绕“能人创业”,引导支持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较强经营本领和特殊才能的人争先创业,成为创业的示范者;围绕“知识创业”,引导科技、教育、文化等专业人才转变观念,发挥知识和技术优势,成为创业的引领者;围绕“青年创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自立自强,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围绕“二次创业”,引导创业有成者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尽快做大做强,成为全民创业中的骨干力量;围绕“外来创业”,引导更多的境内外客商来本市投资兴业,成为创业推动者。

三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一种鼓励创新、创业,容忍失败,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创业精神、尊重创业家、尊重发明创造者的文化,它与崇尚当官、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小富即安的文化相对立。政府可通过树典型、设奖项等方式建设创业文化。美国的“硅谷”是创业者的乐园。在“硅谷”没有人会以创业的成败来判断创业者的能力。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甚至在创业失败的时候重新开始创业。硅谷文化是:允许失败,鼓励失败。在硅谷没有人歧视失败,每次失败都可以从头再来。风险投资家们不会因为失败而不投钱,在他们看来,失败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下一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在我国,“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文化还有相当的市场。这种文化既缺少对创业成功者的理性审视,也缺少对创业失败者的关爱与支持。因此,很多人害怕创业失败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害怕创业本身。多一些包容性、相互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对失败的宽容成为创业者成长重要的文化基础。

四要提高创业能力。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和之初,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这就大大影响了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和培训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要把能力提高作为评判创业教育培训的核心指标。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有创业意愿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对于已开办企业人员重点进行企业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基本能力。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关于经营策略、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创业技巧。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间的孵化,帮助他们提高创业的实际能力,为做大做强企业奠定基础。

五要加强创业服务。要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为创业服务的专家队伍。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完善服务内容,搭建信息平台,组织开展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此外,还要采取措施,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便利。

六要完善创业政策。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健全支持创业政策体系。紧密结合各地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创业者进入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往往会面临资金问题,这就需要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应建立面向广大创业者的金融支持系统,例如小额贷款等。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政策和机制,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实现创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