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壮丽宏伟的蓝图

——学习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思想

包恒新

内容提要:建设小康社会是小平同志为我们规划、绘制的一幅壮丽宏伟的蓝图。实现这个目标要分“三步走”,经济要“翻三番”,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人均总值达到四千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较强的国家。这是前人没有实现的理想目标,也是中国人民过去从未达到过的生活高度。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抓改革开放,抓发展生产力,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三步走”的关键是建设小康社会,真正的进步是看第三步。要用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第三代、第四代党的领导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好证明,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献给我们党九十华诞的最好礼物。中国人民把邓小平规划、绘制的壮丽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对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关键词:邓小平;小康社会;三步走;宏伟蓝图

一、三步走的关键是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了一个目标: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按人口平均达到一千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翻一番,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五百美元;第二步,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21世纪上半期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翻两番,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人均达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规划、绘制的一幅壮丽宏伟的蓝图,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取得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从事的又一伟大事业。对这幅蓝图,邓小平用了“三步走”、“翻三番”和“三个目标”三种说法。说法有异,含义相同,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中的七十年时间内,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跨越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第二个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第三个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关键在第二步,第二步为第三步打基础。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鼓舞人心的战略构想。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宿愿。《礼记·礼运篇》说:“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提出如此大胆的设想,实属不易,可惜那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这些设想都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所构想的“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水平”,当然不是《礼记·礼运篇》所说的“小康”,也不是康有为《大同书》里所指的“小康”,而是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到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又明确地把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前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写进政治报告,并强调这是“第一位的任务”,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来。

建设“小康之家”,是前人没有实现的理想目标,也是中国人民过去从未达到过的生活高度,因此,“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从总量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到那时,我们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了,我们对第三世界贫穷国家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人类的进步就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建设小康社会,不光有经济指标和人均产值指标,还有政治、文化、社会指标。真正到了小康的时候,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不同在哪里呢?他以苏州为例说了五个条件:第一是农村面貌改变了,人不往大城市跑;第二是人均住房达二十平方米;第三是自己拿钱办教育;第四是人民吃穿用问题解决了;第五是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所以,在中国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二、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小康目标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小康目标呢?小平同志认为,首先是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改革开放,抓发展生产力,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而要发展生产力,发

展中国经济,就必须搞改革开放。

小平同志说,开放有两种,一种是对外开放,一种是对内开放,这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过去,国家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要实现小康目标,离开对外开放政策不可能。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额才四百多亿美元,这么一点点进出口,要多长时间才能翻两番?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后,产品多了,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也不行;总是要从国外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所以说,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以后再前进更困难。……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这样的苦头我们不能再吃了。

对内开放,又叫对内搞活,也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手段。建国以后,在“左”的思想约束下,人们头脑僵化,什么都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把自己的手脚完全束缚起来,大大影响了广大人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实现小康目标,必须大胆实行改革,改掉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清规戒律,把政策放开,把内需搞活。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不搞改革开放,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发展,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因此,要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实现翻两番,而且是没有水分的翻两番,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必须把外部、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再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实现小康目标的保证。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实现小康目标后,年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小平同志强调:“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证整个政策不变,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如果这些都变了,我们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没有希望了。”

实现小康目标,有很多事情要做。既要坚持大的原则,又要做好各项具体工作。要艰苦奋斗,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迈得快一点,但要稳扎稳打,要很好地抓住机遇,抓紧工作,要全力以赴,抓得很细、很具体、很有效。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讲空话是达不到的。

三十多年来,我们谨遵小平同志的教导,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抓发展生产力,抓改革开放,抓四个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终于实现了小康目标,使我国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行列,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多。这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我们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第三步

按照小平同志设计的蓝图,实现小康目标只是走完新的万里长征的第二步,我们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康有为《大同书》说:“小康之后,进以大同。”这第三步,可以说是新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的“大同”世界,比前两步意义更加重大。

那么,第三步该怎么走呢?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规划,是在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上,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六万亿美元,人均达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达到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第三世界走出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所以,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目标固然是很大的进步,但真正的进步,要看第三步。这是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目标!

但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一系列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和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的政策,没有这样的政策不可能成功。为实现第三步目标,小平同志建议我们组织一个班子,认真研究一下21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要是制定一个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小平同志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实现第三步目标,是一篇了不起的大文章,

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更有效、更卓绝、更富有创造性劳动;要用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来实现这个目标。继邓小平同志之后,我们党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着这篇大文章。2002年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又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巩固和提高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现第三步目标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更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刚刚制订的“十二五”规划,对今后的发展又进一步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过几代共产党人九十年不懈奋斗,今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民生产总值达六万多亿美元;人均总产值从三百美元提高到三千美元,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已成长为东方巨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好证明,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献给我们党九十华诞的最好礼物。可以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到2021年我们党庆贺百岁诞辰时,小平同志规划、绘制的这幅壮丽宏伟蓝图,必将以更加绚丽的图景,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四、中国实现小康目标对全世界人民都有利

中国人民在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上朝着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迈进,这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莫大的启示和鼓舞。可是,西方发达国家却这也担心,那也害怕。担心什么呢?有人担心,如果中国富起来了,会不会在国际的竞争中起很大的作用?还有人担心,如果中国发展起来,货物出口多了,会不会影响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为了消除这些不必要的担心,小平同志从三个方面作了正面、明确的回答。

首先他指出,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也还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才一千美元,所以,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即使实现了第三步目标,人均也只有四千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几万美元相比,也还是落后的,因此,不会发生某些人所担心的问题。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很大,人口多,基础差,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与国外的经济交往,包括发展贸易,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目标,不但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什么威胁,反而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经济社会全面平衡发展的小康社会。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不但对外可以更多地帮助第三世界贫穷落后国家,帮助世界上许多国家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对内可以解决“普遍提高”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三十年来,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了,内部还有许多矛盾要解决。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应该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问题呢?1992年,小平同志说:“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正着手逐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个目标的实现,将为我们发展西部战略、开拓农村市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邓小平坦承,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生产的东西多了,与西方国家“是存在一个竞争问题。但是,发达国家技术先进,高档的东西多,怕什么!”小平同志说,中国是个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外贸易额1984年才刚刚达到五百亿美元。如果对外贸易额翻一番,达到一千亿美元,国际上的市场就更加扩大了。“贸易总是一进一出的,如果翻两番,中国容纳资金、商品的能力就大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实现小康目标后再翻两番,从政治角度来讲,不仅对中国人民,对第三世界,对亚太地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都是有利的。目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美、中欧、中日、中韩的贸易额均居于前列,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近几年,许多国家因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局面;中国一柱擎天,不仅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势头,并在拉动世界经济逐步回升的过程中起了“引擎”的作用。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实现了小康目标。中国人民把邓小平同志规划、绘制的壮丽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对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