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与此同时。

临安的皇宫中,偌大的崇政殿之内,只有赵扩与丁勇君臣二人。

赵扩的目光凝视着丁勇,声音温和的问:“卿家可知崇政殿在太祖皇帝时,叫什么名字么?”

丁勇不知赵扩的用意,但还是恭声答道:“臣幼时,便曾听父亲说过,这崇政殿本名简贤讲武殿。”

“不错。”赵扩赞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静默着抬起头,远眺着殿外的天空,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热切与憧憬,“此殿本名简贤讲武殿。只为若要混一四海,就不能不简贤讲武!”

丁勇静静地站在殿中,低垂着的目光却不经意地落在赵扩的腰间——皇帝今天罕见的佩了一柄佩剑!

“卿可知道,朕为何让卿去镇江?”不知过了多久,丁勇觉得赵扩的目光忽紧紧的盯住了自己,他不敢动弹,也不抬头,只是依旧保持静立倾听的姿势。

听到赵扩忽然慢条斯理的问自己这么一句话,丁勇略想了一想,答道:“陛下是让臣去保护袁惠新的安全。”

“卿是朕的侍卫首领,朕为何要让卿去保护一个臣子的安全?”赵扩的声音似乎突然间严厉起来。

“臣——愚昧!”丁勇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单膝跪了下来。

“卿常常读史书,朕也一直很欣赏卿这一点。读史可以鉴今。”皇帝的声音顿了一顿,忽又变得凝重起来:“朕今日正要告诉卿一个大秘密!”

丁勇忍不住抬了一下头,迎面见到赵扩热切而信赖的目光,“臣……臣何德何能……”

赵扩笑笑:“丁爱卿,这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朕是要爱卿随时监视他们的动向,然后秘密报告给朕。”

“遵旨。”丁勇慌忙答应着退了出去。

赵扩目送内侍匆匆离去,双眉紧蹙,背着双手,思虑着这件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

嘉定四年六月,早进入盛夏时分,江淮以南地区早稻已然初熟(两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可以实现水稻两熟,在苏杭一带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实现一年三熟)。淮南路治下临南的合肥、涂唐、涂中几县的百姓在地方官吏的统一安排下,开始分批收割一部分水稻,以缓解军粮短缺的困境。在去年一连数州遭受了大面积旱灾之后,今年的天公却出奇的作美,出现了难得的风调雨顺的年景,马钰、袁弘他们几位苦心*办的兴农措施也显现出了较好的成效,粮食的收成明显要好于往年。眼见丰收在望,百姓们也尽皆兴高采烈不已。乱世荒年,或许正是那些英雄豪杰期盼已久的施展抱负的“好机会”。但对于百姓而言——“乱世”则意味着流离失所、忍饥受冻,一不留神失却性命都是很常见之事。因而,能有个安居乐业之所,遇上能善待他们的“青天父母”,遭逢个好年景,一日三餐能吃饱,便是最大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