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墨家学者谢子打算西行去见秦惠王。惠王之前曾向墨家学者唐姑果打听谢子的情况。唐姑果担心惠王会认为谢子比自己更有才华,就回答说:“谢子是东方的善辩之士,但他为人很阴险,他将努力游说,以取悦年轻的君主。”于是惠王心中藏怒等待着谢子。当谢子到来并试图说服惠王时,惠王根本不听。谢子感到不悦,便告辞离去。一般来说,我们听取意见是为了寻找好的建议。如果所说的是好的,即使努力取悦年轻的君主,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所说的不好,即使不努力取悦年轻的君主,又有什么益处呢?惠王不因为言论好就认为它诚恳,而只是因为取悦年轻君主就认为它悖逆,这实在是惠王失去了听取意见的正确方法。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听取意见,即使再辛苦地会见客人,再疲劳地倾听,也仍然无法得到真正的建议。这就是史定所以能够实行其邪恶的原因,也是他所以能够用鬼神之说欺骗人、用无辜之罪杀人、使群臣混乱、国家几乎陷入危亡的原因。人老了,身体虽然逐渐衰弱,但智慧却越来越丰富。现在惠王老了,难道他的身体和智慧都衰退了吗?

荆威王向沈尹华学习书法,但昭厘很讨厌这件事。威王喜欢制作器具,有个叫中谢的人辅助他制作,他为昭厘对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威王听后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中谢是个小人,他的一句话就让威王不再听取先王的治国之术,文学之士也无法进身,反而让昭厘得以推行其个人意图。所以,小人的话,不能不仔细审查。而且多次激怒君主,为奸人扫除了道路,奸人的道路已经扫除了,但邪恶却阻塞了,这难道不难吗?就像激箭可以射得更远,激水可以使田地干旱,激怒君主可以使他悖逆,悖逆就会失去君子的风范。要避免被激怒,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度。

有个人与他的邻居共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邻居说那棵树不好,那个人就立刻砍掉了它。邻居接着请求把那棵树给他作为柴火,那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是有所偏爱的。无论是请求作为柴火还是不请求,这不能怀疑那棵枯死的梧桐树是好还是不好。齐国有个人想得到金子,一大早就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地方,看到有人拿着金子,就抢过来夺走了。官吏抓住他并绑了起来,问道:“大家都在这里,你为什么抢别人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了金子。”这真是因为有所偏爱而犯下的大错。人一旦有所偏爱,就会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色当成黑色,把尧当成桀。偏爱所造成的祸害也真是太大了。亡国的君主,难道不都是因为有所偏爱吗?所以,人必须去掉偏爱然后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去掉偏爱然后才能保全其自然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