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看到染丝的人时感叹道:“丝放在青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在黄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黄色。所以,放入的染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放入五种染料,丝就会变成五种颜色。”因此,染色这件事不能不慎重。
不仅染丝是这样,国家的治理也是如此。舜受到许由、伯阳的熏陶,禹受到皋陶、伯益的熏陶,汤受到伊尹、仲虺的熏陶,武王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熏陶。这四位君王因为受到了正确的熏陶,所以能够统治天下,立为天子,功名盖世。提到天下的仁义之人,一定会称颂这四位君王。然而,夏桀受到干辛、岐踵戎的熏陶,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熏陶,周厉王受到虢公长父、荣夷终的熏陶,幽王受到虢公鼓、祭公敦的熏陶。这四位君王因为受到了错误的熏陶,所以国家残破,身死名裂,被天下人嘲笑。提到天下的不义之人,一定会提到这四位君王。
同样地,齐桓公受到管仲、鲍叔的熏陶,晋文公受到咎犯、郄偃的熏陶,荆庄王受到孙叔敖、沈尹蒸的熏陶,吴王阖庐受到伍员、文之仪的熏陶,越王句践受到范蠡、大夫种的熏陶。这五位君主因为受到了正确的熏陶,所以能够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然而,范吉射受到张柳朔、王生的熏陶,中行寅受到黄籍秦、高强的熏陶,吴王夫差受到王孙雄、太宰嚭的熏陶,智伯瑶受到智国、张武的熏陶,中山尚受到魏义、椻长的熏陶,宋康王受到唐鞅、田不禋的熏陶。这六位君主因为受到了错误的熏陶,所以国家都残破了,有的身亡,有的受辱,宗庙无人祭祀,断绝后代,君臣离散,百姓流亡。提到天下的贪暴可羞之人,一定会提到这六位君主。
作为君主,不是为了地位而荣耀,也不是为了地位而安逸,而是为了实践治理之道。实践治理之道需要受到正确的熏陶。所以古代善于做君主的人,努力识别人才而放松对具体事务的管理,这是掌握了治理的根本原则。不能做好君主的人,伤害自己的形体,耗费自己的精神,使内心愁苦,使耳目劳累,结果国家越来越危险,自己越来越受辱,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理的根本原则。不知道治理的根本原则,就会受到错误的熏陶;受到错误的熏陶,治理之道就无法实现。上面提到的六位君主就是这样。他们并不是不重视自己的国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错误的熏陶。存亡的道理不仅适用于这些君主,也适用于帝王。
同时,不仅国家的治理有熏陶的影响,个人的学习也是如此。孔子曾向老聃、孟苏、夔靖叔学习。鲁惠公曾派宰让向天子请教郊庙之礼,桓王派史角前往回应,但惠公阻止了他。后来,墨子在鲁国向孔子学习。这两位士人虽然没有爵位来显耀于人前也没有赏赐俸禄来利益他人,但天下显耀荣光的人一定会被提及他们。他们都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们的追随者却越来越多,弟子遍布天下。王公大人们也因此而显耀他们;有爱护子弟的人,就跟着他们学习,他们的学说永远不会消失。子贡、子夏、曾子向孔子学习,田子方向子贡学习,段干木向子夏学习,吴起向曾子学习;禽滑釐向墨子学习,许犯向禽滑釐学习,田系向许犯学习。孔子、墨子之后的学生在天下显耀荣光的非常多,数不胜数,这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正确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