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智慧不容易显露出来,真正的大器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真正的大声音反而是稀少的、不张扬的。

就像大禹治理江水时,民众只是聚集了瓦砾。但当事情成功、功绩建立,它为万代带来了利益。大禹的眼光远大,但民众一开始并不了解。所以,民众不适合与他们共同谋划开始,但可以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孔子开始在鲁国得到任用,鲁国人用诗歌赞美他:“穿着鹿皮衣,系着素丝带,如此装扮并不过分。系着素丝带,再穿鹿皮衣,这样的装束也毫无违和。”三年后,鲁国的男子都走在路的右边,女子走在左边,路上有遗失的财物,民众都不会去捡。孔子的大智慧的应用,确实难以超越。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他设定了田地的边界和水渠,为城市和乡村都制定了服装规定。起初,民众抱怨他,但后来都感激他的治理。如果郑简公和鲁哀公因为民众的初期非议而放弃使用子产和孔子,那么国家就不会有任何成就,子产和孔子也就无法显示他们的才能。

当舟车刚出现时,人们过了三代才习惯它。所以,推广好的事物并不容易!因此,当事情没有问题时,就不要去干预它。只有当事情出现问题时,才需要君主来治理。

魏文侯攻打中山国时,乐羊是将军。当乐羊攻下中山国并回来报告时,他脸上有自夸的表情。文侯知道后,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员拿出两箱书信给乐羊看,那些信都是批评乐羊攻打中山国的。乐羊看后,立刻向文侯表示,攻下中山国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文侯的决策正确。这说明,即使是贤明的君主,也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更何况是那些中等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酒酣之际,王祝愿群臣都能得志。史起回答说,如果贤者得志那就好,但如果是不肖者得志那就不行了。王说希望群臣都像西门豹那样为人臣。但史起认为西门豹在邺地没有充分利用漳水来灌溉田地,是他的愚蠢。而魏襄王接受了史起的建议,让他去邺地做县令,解决灌溉问题。尽管过程中民众对史起有所怨恨,但最终史起成功引导漳水灌溉了邺田,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这说明,贤明的君主和忠臣需要能够引导和教育民众,即使面对困难和非议,也要坚持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