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场长,十五分场离场部太远了,买菜都不方便,我想你就不要搬家了,我们干部业务轮流值班住在单位,就是党委来查问了,我想对我们这个做法也不会说什么的。”蔡江华提出自己的看法。
曹培林也说:“钟场长,十五分场的风沙也比较大,我认为蔡书记说得对,我们大家每天轮流值班是一样的。”
“我觉得那样不妥,梁书记已经明确要求每个单位必须有一名主要领导的住家安置在所在单位,我们还是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大家不要争论了,我将家搬过来就可以了。把孩子寄托在场部幼儿园里,星期天我们去把孩子接回来,没事的。”钟海涛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那,单位的事情你就多操心了。你爱人是做棉检员工作的,我们场又增加三千多亩棉花地,需要增加一名棉检员,就让你爱人继续做棉检员工作吧!大家有没有意见?”蔡江华一边安排,一边征求支委们的意见。
五名支委均表示没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于是,钟海涛将家搬到了十五分场。
春播工作马上就要全面展开了,钟海涛和蔡江华分别带领曹培林、熊登财、文教马桂英、配水员李建成等干部业务和关联人员每天都到地里去检查土壤干湿情况,以确定播种地号的先后顺序。由于土壤成份不同,还有一部分地沙性地需要进行春灌才能播种,十五分场一边要准备春耕春播工作,一边要继续进行春灌工作。
四月初的塔里木盆地,夜风时不时地抖一抖身上的寒气,气温下降时,一层微霜轻轻地覆在嫩嫩的柳叶上,一排排树木,一幢幢房屋,一顷顷良田都被这洁白的精灵轻盈地覆盖着,广袤的塔里木盆地仿佛铺上一层清秀细腻的白纱。
靠近十五分场住宅区有一条渠道,虽然已经到了播种季节了,可十五分场的春灌工作还没完全结束,所以这条渠道的水流量还是很大的。
劳累了一天的钟海涛,这会儿正睡得香甜,突然,刘兰兰听到急促地拍门声和叫喊声:“钟场长,你快起来。大渠垮了!”接着又是一阵急促地拍门声和叫喊声。
听到呼喊声,钟海涛一骨碌翻下床,迅速穿上衣服拉开房门,借着月光,发现门外已经有水了,配水员李建成正在指手画脚地比画着。钟海涛急忙穿上靴子来到办公室,打开扩音机简单动员大家赶快起床堵大渠后,就跑到垮渠的地方,见大渠里的水正往外翻滚。钟海涛急忙和保管员李培强奔向库房拿上一些尿素袋子跑到大渠上,然后先期到达的职工们快速装土往垮口上奔去。看到渠水流量特别急,钟海涛站在垮口上接过职工们运过来的土袋子就往垮口上堆码,靴子里早已进满了水,上衣也渠水溅湿了,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仍然一边指挥一边干。职工们看到新来的场长和自己一起堵大渠口子,干劲更足了,装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运土的职工们也不甘示弱,背上一袋子土就狂奔起来。刘兰兰也和职工一起快速地装着土,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汗水顺着她的腮帮子直往下流,她擦了擦汗水,抬头看了看离他不远的丈夫正站在渠道垮口中间堆放尿素袋子,又赶快装起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到天亮时,一条近十米长的垮口终于堵住了。
回家的路上,职工们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职工说:“过去大渠垮了,当官的只是站在渠道帮子上指手画脚地指挥我们干,现在新调来当官的就是不一样。”
另一个职工接着说:“她老婆还是棉检员哩,并没承包土地,还和我们一起堵垮口子呢!”
也有的职工对此产生了疑问:“新官上任三把火,谁知道以后是啥样子呢?”
五一农场新划分给十五分场的三千多亩地在外围,是风沙前沿,新栽下的小树还不能抵御沙尘暴的袭击,因此也最容易遭受沙尘暴危害了。蔡江华和钟海涛商量,决定将这三千多亩地适当进行晚播,把职工住宅区周边的地号先播上。钟海涛对他的这个建议表示赞同。
按照十五分场党支部的分工,钟海涛主抓机车调度、春耕进度和质量等工作,蔡江华负责机车犁地整地和沙质工地春灌等工作。为了在最佳播种期内将六千多亩棉花及时播上,钟海涛和蔡江华两人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地里。其他干部业务也分头把关,运送肥料、种子和地膜的,带领职工拉线修地边的,捡拾地里的残膜……机声轰鸣、人欢马叫,把十五分场的春耕春播很快推向**。
塔里木盆地的春耕春播时节,拖拉机、小四轮、独轮车穿梭在田间地头,运送着棉种、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机车轰鸣声把春的消息从此地带向彼地。麻雀、鸽子和斑鸠在杨树、柳树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曲;柳树绿,杏花俏、梨花白、桃花艳,再配上路边开满了粉红花朵的桃树和生机勃勃的垂柳,把塔里木盆地的野性改变成了祥和的温柔。天空湛蓝,碧空如洗,扎进这煦暖的春风里,平添了几度春色,几度畅醉。
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十五分场的五千多亩棉花已经顺利播下去了。
蔡江华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了。自春耕春播以来,他每天都在地里奔忙着,连胡子也好久没刮过了。所以,待春播一结束,钟海涛就劝他回去把自己脸面“修理”一下:“蔡书记,你再不回家去,恐怕嫂子不仅不认得你了,可能连我都要一起骂了呢。”钟海涛开玩笑起来。
蔡江华摸了摸那好久没刮过的脸,嘿嘿地笑了笑:“海涛,你嫂子的眼神再不好使,还是认得我的,她常常骂我,‘你狗日的就是烧成灰,我也认得你’,好歹还没成为一堆灰呢。”
钟海涛笑得更厉害了:“蔡书记,骂就骂吧,你听着就是了,只要嫂子让你进门,给你做饭,让你上床睡觉就行了。”
“哈哈,海涛,别看你嫂子骂得凶,我回去了,她还是给我做好吃好喝的,还是把饭端在我面前。好啦,海涛,不跟你吹牛啦,我这就回去,刮好脸后再拿上几件衣服,我就返回来了。”
“蔡书记,你赶快回去陪陪嫂子吧!明天上午再过来。这里有我呢!”钟海涛催促着。
蔡江华这才骑上摩托车往家里赶。
塔里木盆地许多农场每年春耕春播的开始也是与狂风、沙尘暴和冰雹等自然灾害抗争的起步。因为每到这个季节,由于气温的持续回暖,沙尘暴和冰雹就开始多起来。特别是沙尘暴,不管白天黑夜,沙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持续时间的长短是无法预料的。刚刚还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转眼就开始起风了,由小变大,由大变狂,沙土随着狂风转,狂风携带沙尘飞,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一样。身处塔里木河附近的农场人是有经验的,只要感到风大了,北面的天空掀起灰色的、齐齐的屏障,并一点点在升高,就知道是沙尘暴即将到来的预兆了。于是,大家不用打招呼,都赶紧自动收工,急忙回到家里,收好晒到外面的衣服和棉被等东西,关好门窗后,又拿起工具跑到棉田里,准备与狂风顽强搏斗了。
蔡江华回到家里,看到家里没人,知道爱人还在上班,立即烧点热水就开始刮胡子。他刚把胡子刮完,对着镜子摸了摸脸,天空突然黑暗下来,蔡江华出门一看,天边上滚过一阵阵黑色的云团,而且云团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当医院住宅区的人们从惊慌中缓过神来,大声高喊“沙尘暴来了”的时候,大风已经挟着黄沙劈头盖脸地冲过来了。蔡江华慌忙拿起毛巾擦了擦脸,急急忙忙推出摩托车,连头盔也没来得及戴上,就往十五分场赶。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没办法喘气了,路也看不清了,他只好又回到家里,见房子里到处是厚厚的尘土,已是狼藉不堪了,他慌忙关好窗户,戴上头盔,紧了紧鞋带,迎着狂风继续往十五分场赶,还没走出场部,摩托车在狂风中摇摆不定了,他只好再次往回走。
此时的钟海涛正在刚播下去没多久的外围棉花地里,深褐色的黄沙铺天盖地飞扑而来。钟海涛感到沙粒打在脸颊上十分痛疼。他迎着狂风继续往前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沙尘暴已经将棉田里的地膜吹得漫天飞扬,有的挂在电线杆上,有的挂在小树上,有的挂在红柳枝上,远远望过去,好像是战败的士兵在弥漫的硝烟里举起的白旗。
承包地里的女职工们有的头上裹一条白色的纱布,有的戴上口罩将嘴巴捂住。男职工们戴上一副风镜或墨镜,顶着狂风拼命地朝地膜上压土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但他们刚把一锹沙土压在地膜上,就立即被疾速的狂风冲得不见踪影了。他们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苦干着,但在沙尘暴面前,“人定胜天”只是一个口号一种精神而已。他们只好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先躲一躲,等沙尘暴过后再继续干。
“这么大的沙尘暴,十五分场外围的三千亩棉花要遭殃了。前两天我到十五分场去,看到这三千亩地的棉苗长势很稳健,还十分高兴呢!”贺志诚来到梁崇明的办公室里,脸上充满了忧虑。
梁崇明正站在窗前看着沙尘暴沉思着,听到贺志诚这句话,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贺场长,我们到十五分场去看看吧!”
梁崇明和贺志诚走出办公楼,驾驶员听说两名主要领导要到十五分场去,话语里充满了顾虑:“梁书记、贺场长,狂风这么大,又这么急,能见度又这么低,车子实在不好走呀?我是害怕安全上出问题。”
“那就打开车灯,走慢一点,你再小心点就是了!”贺志诚说完,就随梁崇明一起坐进车子里。
驾驶员还想说什么,见两位主要领导已经坐进车子里了,只好发动车子,打开车灯,缓缓向十五分场驶去。
梁崇明和贺志诚来到十五分场办公室,发现没人,敲开几家职工的门一询问,才知道钟海涛还在外围的一块棉花地里,他们又让驾驶员开上车子往十五分场外围棉花地里去转转。连续找了好几个地号,也没找到人,他们只好站在一块棉花地的中间蹲下来。此时狂风刮得正猛。
“贺场长,棉苗的生长点已经全让沙子打死了,从这一块地里的情况来看,十五分场这三千亩棉花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需要重新播种了。”梁崇明蹲下来查看了一下,又拔起几株棉苗看了看后,与其说是说话,不如是喊话。
“梁书记,沙尘暴这么大又这么急,就是不拔起来看,也能知道这三千亩棉苗没救了。”贺志诚也大声喊着。
“我们再到前面一个地号去看看棉苗的受灾情况吧!”梁崇明大声提议。
两人迎着狂风走出地头,向另一个地号走去。刚走不远,就看见地里蹲着一个人,两人走到跟前才看清,此人正是钟海涛。
钟海涛看见场党委两名主要领导来了,连忙迎上去:“梁书记、贺场长,风沙这么大,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钟场长,到你们单位办公室,没看到人,我们就到地里来看看受灾情况。外围地号的棉花受灾严重,住宅区周围的棉花受灾情况怎么样?”贺志诚大声询问起来。
“情况比这里要好一些,主要是棉苗比较壮实,再加上有树阻挡,损失稍小些。”钟海涛仍然大声地回答着。
“那我们到办公室去说说吧!风太大了,说话不方便。”梁崇明说话的声音几乎叫喊着。
回到十五分场办公室里,钟海涛将脸上的沙尘用毛巾擦了一把,打来两盆自来水,让两位领导擦好脸后,又拿起一块布将凳子上的沙尘擦去,梁崇明和贺志诚坐下来。
“蔡书记呢?怎么没见到他?”梁崇明问。
“梁书记,从春播到现在,蔡书记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连胡子也没刮过,下午刚回去。”钟海涛回答着梁崇明的问话。
“小钟,你们要抓紧时间把灾情调查清楚后,马上上报给场生产科,再由他们上报给供销科,让供销科及时调配棉花种子和地膜。同时要立即制定抗灾自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梁崇明安排着。
“梁书记,我认为如果现在抓紧时间重新播种的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会太大,但仅靠十五分场的职工开展抗灾自救,恐怕是来不及的,所以我的意见是,让十五分场干部业务们及时查清受灾棉田的具体面积,把需要人工补种的和需要机力重新播种的地号准确数字统计出来,我们把工副业单位的职工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部集中到十五分场支援一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需要重新播种的地块及时重播上,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贺志诚和梁崇明商量着。
梁崇明表示赞同:“贺场长,就按你意见办。”然后又问钟海涛:“小钟,你们统计受灾面积大约多长时间?”
“梁书记,贺场长,等沙尘暴停下来后,我立即和蔡书记、曹副场长各自带领一个组同时进行调查统计,一天内就会查清灾情的。晚上再加班计算一下重播或人工补种子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明天晚上就可以上报到生产科。”钟海涛回答着梁崇明的问话。
“好,小钟,能在一天时间内抓紧时间把受灾地号统计清楚是最好不过的。大约需要多少劳动力,场党委会立即组织人员过来帮忙;如果机车不够用的话,我到没受灾或受灾轻的单位派机车组来支援一下。没有了棉花,全场各行各业的收入都会降低的。”贺志诚说。
钟海涛再次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