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边疆农场,湛蓝的碧空像一块扣在大地上的蓝宝石,晶莹剔透,清纯亮丽。星罗棋布的棉田里,翠生生的棉苗密密匝匝地排列着,微风吹过,亿万棵青绿的棉苗儿摇动着曼妙的身姿,欢快地唱着歌,跳着舞,悉悉索索,咿咿呀呀,仿佛在窃窃私语,倾诉着自己的心事,又仿佛齐声欢快的歌曲,祝福兄弟姐妹们不受狂风摧残,健康成长。微风过处,一片片起伏均匀的绿浪把一垄垄的绿色旋转到望不到边际的远方。道路两旁的一簇簇红柳,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美酒,醉红得像一团团火焰。红柳丛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吵闹着,高高兴兴的欢歌着,看见有人来了,“呼拉拉”麻利地飞向远方……
刘兰兰和李春华带着小成成来到托儿所里。
虽然杨琴琴和蔡秀荣两人都答应接收小成成了,可看到孩子这么小,连吃饭还要人喂,两人的脸上仍然显出不高兴的神情来。
刘兰兰笑着说:“蔡大姐,琴琴,你们别害怕,我说过了,如果我有时间,一定会到托儿所来帮你们一起照管小成成的;如果我没时间,我让我妈来照管一下,不会有太大困难的。我马上去找闫书记也说一下,不会为难你们的。”
看到刘兰兰诚恳地帮助李春华,蔡秀荣和杨琴琴都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将小成成接收下来。
天气越来越热,作物也越长越快了。
李春华承包的一份地不仅棉花长得快,杂草也跟风似的疯狂生长着。虽然每天不停地在除,可那些杂草好像有意和她作对似的,除得越快,长得也越快。尽管早起晚归拼命地除,李春华仍然没能彻底除完。看到一天天疯长的杂草,她本想请两个人帮忙除,可一想到柜子里只有四百块钱的存款,只好咬咬牙自己干。这会儿天气虽然十分炎热,别人吃过午饭后都在家里休息,她却把午饭带到地里,草草地扒拉了几口后,接着又呼哧呼哧地干了起来,汗水顺着她的脸一直往下流,她也顾不上擦一把,仍然拼命地干着。
也不知道干了多长时间,李春华感到实在太累了,这才无力又无助地抬头看了看天空。此时太阳正高悬在头顶,也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李春华喝了一口凉开水,不敢休息,又继续拼命地干起来。
因刘兰兰向母亲说起过照顾成成的话,这会儿她抱上一个西瓜来到幼儿园。
娃娃们见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齐声高喊起来:“奶奶好!”
杨琴琴和蔡秀荣都高兴地迎上去。
杨琴琴看到大西瓜,开心地笑了:“阿姨,这是今年娃娃们吃到的第一个西瓜呢,我们也跟着沾沾光!”
“这是昨个下午,六分场场长汪晔送过来的,他说他到城市开会带回来三个,送给老刘一个。兰兰跟他爸说了,让送到托儿所来,先给娃娃们尝尝鲜。”
蔡秀荣已经从厨房里将菜刀拿出来,并将西瓜切成小小一块一块,让娃娃排队领取,然后切下三块大一点的递给杨琴琴和刘兰兰的母亲后,将给自己留下的一块拿起来咬了一口,连连称赞好甜。
刘兰兰的母亲将自己的一块切成三份,给成成开了小灶,剩下两小块分别送给杨琴琴和蔡秀荣。然后站起来说:“我要回家做饭了,不然老刘回家看晚饭还没做,他着急了!”
“刘场长就是能急饭,上次春耕春播结束了机务工人们会餐的时候,抽我到厨房里去帮工,他一会儿功夫来回好几趟,不停地催问好了没有好了没有?怎么还没好来?我也学着他的河南话说还没到开饭时间,你刘场长急啥来?”蔡秀荣边说边和杨琴琴将刘兰兰的母亲送到托儿所大门外。
看看天快黑了,想想托儿所里的小成成如果接回去晚了,杨琴琴和蔡秀荣又不高兴了。好几次都因为地里农活忙,耽误了接孩子时间而遭到两人的训斥,又是好几次,两人将状告诉刘兰兰那里,刘兰兰又让母亲把小成成接到她们家,自己才少看了杨琴琴和蔡秀荣的脸色。想到这,李春华慌忙收起工具就往家里跑。
刚走到三分场办公室门前,李春华就看见赵踊跃正在开办公室的门。赵踊跃也看见了她,连忙叫住她:“李春华,办公室里有你一封挂号信,已经放了好几天了,钟海涛把信送到你们家,你家里没人。他找不到你,就让办公室的人见到你了后,转交给你。”说完打开办公室的门,从里面拿出一封信交给她。
不用看信封,李春华就知道是丈夫喻金生寄来的,便急忙跑到离办公室门前不远地方的一棵大树下,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迫不急待地打开信件看起来:
春华:
现在的分场已经进入最忙季节了,你也很累吧?地里的棉花长得怎样?小成成又长高了吧。
春华,我在这里学习,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老师、学友们待我也很好,我还被学校任命为学生会副主席了呢?班里的党员们还推荐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当然,我也没打算在学校里有什么作为,所以担任学生会和班内什么职务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担任了这些职务后有了一定的权力,就可以多帮助几个同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好处的。比如说我们班里有一个干部的儿子想入党,我知道后,不仅帮了他的忙,还自愿担任了他的入党介绍人。从长远眼光来看,说不定他爹妈以后还能帮上我一把呢;再说了,帮助他,也不用我去付出什么代价的。
春华,我在这里生活比较节俭,这里的男同学们都有一双很漂亮的皮鞋,参加学校组织会议时,我看到就我穿的是解放鞋,所以我也想买一双,可一想到我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每天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你在家里吃了许多苦,我是能够想像得到的。正因为想到我们将来不能再继续吃苦了,所以我们目前必须拼命地苦干。别的同学星期天都去市里玩,我仍然在拼命地学习。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最害怕的是以后继续吃苦,如果我们现在不吃苦,将来就会永远吃苦……
还没看完丈夫的来信,李春华的眼泪已经扑漱漱地流下来。此时她的心情真可谓是悲喜交加。悲的是,丈夫连买一双皮鞋有愿望都难以实现;喜的是,丈夫能够体谅家里的难处,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处,在学校也能够省吃俭用,也很有出息,还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在班内担任党支部书记,而且还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起码说明丈夫在班级里是不被人轻看的。长期的经济困难使李春华产生了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比人低一等,总认为因为自己家里穷,别人看不起。所以,虽然她心里不太情愿,但还是让丈夫外出学习了,为的就是将来不被别人低看。因此,接到丈夫的来信,她的自卑心理稍微减少了一些。
李春华将丈夫的信工工整整地叠好后放回信封里,揉了揉眼睛,又整了整衣服,拐进托儿所里,将小成成接到家里,又打开丈夫的信看了看后,不禁着急起来:丈夫买不买皮鞋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得吃饱肚子呀,丈夫走后,自己再也没给他寄过钱了,他不说也没向自己说要钱,但她能猜测得到丈夫在外面过得是十分艰难的。
李春华正在胡思乱想着,小成成哭起来。李春华这才想起儿子应该饿了,也让她想到丈夫在外边也不能挨饿的,立即打开那件算是很值钱的家具大立柜里,咬咬牙,将喻金生留下四百元钱的存折拿出来看了看后,决定全部寄给丈夫。然后赶紧做饭去了。
人是英雄钱是胆。
将四百块钱寄给喻金生后,李春华感觉自己的胆子一下子小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有四百块钱压箱,就是一分钱不花,心里底气也足些,真要是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了,心里就踏实了,万一有个需要花钱的地方,临时到哪里找钱呢?
因此,要强的李春华又在想办法寻找挣钱的路子了。可到哪里去寻找呢?即使有挣钱的路子,孩子还小,地里的活也重,一个女人家,能够把地里的农活干好,或是能将孩子带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去寻找挣钱的路子真是不容易啊!
虽然是农牧团场,职工们也是干农活的,但按照惯例,职工们在六月份已经有午休了,下午到地里干活的时间要往后推迟,下班的时间也相应往后推迟,以避开炎热的高温时间干活。
天气的炎热、孩子的吵闹、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辛,再加上心情的极度烦燥,让李春华无法安下心来好好午休一会儿。虽然这两天中午她没加班去地里除草,但这会儿躺在**却怎么也无法睡个安心的午觉,仍然翻来覆去地寻思着如何寻找挣钱的路子。
“冰棍,一毛钱一支,冰棍,一毛钱一支。”
外面,卖冰棍的小商贩在职工住宅区周围来回高声吆喝着。
李春华本来心情就很烦躁,卖冰棍小商贩那不停地吆喝声传到她的耳朵里,让她心情更烦躁了。她气乎乎地翻了一个身,可卖冰棍的小商贩依旧高声地吆喝着。
李春华一生气,索性不睡了,一骨碌起身坐在床边。
“冰棍,一毛钱一支,冰棍,一毛钱一支……”
李春华正想出去训斥卖冰棍的人实在太吵了,这时,隔壁邻居郎其学家的孩子喊声传过来:“妈妈,给我一毛钱,我要买冰棍。”
“快找你爸要去,我哪里有钱!”郎其学的老婆赵紫燕的声音也传过来。
“爸爸给你两毛钱,剩下一毛钱要拿回来哦,不拿回来的话,下次就不给你了!”
“好的,爸爸……”
郎其学、赵紫燕和他们家儿子的对话清清楚楚地传到李春华的耳朵里。她猛地打个激灵,一个灵感在她脑海里产生了:小商贩们能天天到三分场里叫喊着卖冰棍,说明还是有人买的。卖冰棍,本钱不大,工具也很简单,就一只木箱子、一辆自行车,这生意应该可以做的。最关键是,卖冰棍是利用中午时间,不影响干地里的农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想到这,李春华一下子兴奋起来:“对,就这样干。”
打定主意后,李春华再也没有睡意了,心情也没有那么烦躁了。她起身对着大立柜的镜子,将头发拢了拢,将床单抻了抻,打开大立柜,从里面拿出一条薄薄的被套,准备作为包装冰棍使用。农场的家庭是不缺被套的。尽管每个分场的领导都三令五申不准将棉花带回家里私自打被套用,但农场是以种植棉花为主的,近水楼台,谁家也不缺这个。李春华也买过冰棍吃,她看到卖冰棍的人都是用棉被把冰棍包得严严实实的。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别人都是这样做的,她也学着这样做。
做装冰棍用的木箱子的事,李春华想到了郑其敏的丈夫刘明祥。
刘明祥是四川人,原来也在机务上工作,平时喜欢喝上几杯,机务工人平时是不准喝酒的,但他却经常偷偷地喝。那次因为喝多了,在中耕作业时铲了棉苗,被三分场党支部调整出去包地了。他有一手做木工活的好手艺,因此,三分场将他调整出机车后,业余时间他又重操旧业做起了木工活。三分场里有不少木工活都是他业余时间做的。李春华和郑其敏的关系不错,两人曾在一个班组,后来蒋素英将她要到她的班组里,才和郑其敏分班了。
其实,李春华想请郑其敏帮忙,用意也很明显:找熟人帮忙,能省下一点钱或是人家能少要一点钱,当然比较好的,对她来说,能省下一分钱也要尽量省下来。一分钱能拆成两半用,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听李春华说要做一个冰棍箱子,又看到她十分着急的样子,郑其敏知道她要急等着用,就催促丈夫抓紧时间做。刘明祥说这事不难,前面已经帮别人做过几个了,不会让她久等的,何况箱子的构造并不复杂呢?
郑其敏也知道李春华家里的经济相当困难,就诚恳地说:“春华,喻大哥不在家,你们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等明祥把箱子做好了,你先用着,等有钱了,你再给也不迟,没钱的话,就算了,再说了,一个冰棍箱子也值不了多少钱的。”
郑其敏的这番话正合李春华的心意,她点头答应着,并说了一大通的感谢话。
箱子很快做好了,刘明祥还将箱子外面刷了一层白色油漆。
这天下午,李春华破例没到地里去干活。她向班长蒋素英请了假,说下午要到邮局去给喻金生寄信,如果有领导到地里检查生产时自己不在的话,就说这会儿有事,耽误一会儿就回来了。
蒋素英对她明显没像以前那样热情了,不冷不热地答应着。
李春华也顾不上蒋素英的脸色是否好看了,骑上自行车就心急火燎地赶往场部。她要向人打听生产和批发冰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