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征高句丽怎么输的?

毫不客气的说,极大的原因是被天气给打败了,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拿破仑被俄罗斯活活拖死,二战德意志战车直接在苏联战场被冻残废,具体情况就跟这个差不多。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每次都是春夏天出发,然后百万大军在高句丽的领土上横冲直撞,但却很难打到平壤,最后被拖到冬季,直接被天气损耗给击败,冬天影响的不仅仅是士气和战斗力,还有补给线,三次都是如此。

而历史上的李世民虽然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征伐高句丽的时候采用了精兵战略,没有劳师动众,耗费天下,前期也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三次饮恨辽东,跟隋炀帝一样,李世民也是三征高句丽,三次失败,为什么?

因为陆地补给线跟不上,大唐海军被高句丽压制,堡垒太多无法速战速决,最主要原因就是天气,辽东的天气,对于现在的大唐人来说,那完完全全就是迈不过去的坎了!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李世民的三征高句丽虽然没有达成灭亡高句丽的目的,但也打的高句丽很惨,第一次御驾亲征重创高句丽,第二次没有御驾亲征,将军们打的高句丽遣子入大唐谢罪,第三次也是大胜,但也很遗憾的没能打下来,只能撤退。

那有人问了,那为什么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能打下来高句丽,怎么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就能把高句丽给灭了呢?因为当时高句丽已经被李世民打的疲惫不堪,满身是伤,就差临门一脚,最主要的是,高句丽内乱了,而且是大乱!

历史上最后一次的征伐高句丽,海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大唐的海军运粮船队畅通无阻,陆地上也是一样,大军飞快推进,都还没到冬天,就把平壤拿下,灭国高句丽了。

如果唐高宗跟前面的几个先辈们一样,战争拖到冬天的话,估计也只能无奈撤军的。

正因为了解历史,看的清楚征伐高句丽失败的原因所在,李毅对于这个亚洲棉花才极为重视,明朝时候之所以能实际控制辽东地区,也就是靠的亚洲棉花的功劳啊!

所以说,大唐如果想要打败高句丽,实际控制高句丽的话,亚洲棉花是必须要的东西!

还有人就问了,不对啊,你周王殿下不是在弄炸药吗?高句丽在辽东地区造那么多碉堡军镇,直接用炸药都给炸翻不就完事了啊?

这么说的人,是因为还不知道黑火药的威力,比起我们所知道的硝化甘油黄炸药,那威力就要小得多了,如果李毅能弄出硝化甘油出来,那炸碉堡城墙完全不成问题的,但你要是用黑火药先要炸开城门城墙,那真的是天方夜谭了,别说又臭又硬的城墙了,就是包了铁皮的稍微厚实一些的城门都炸不开的。

用黑火药攻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造大炮,用大炮来攻城才是可行的方法,但是大炮这东西是大杀器,就算有图纸,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弄出来的啊,这必须要配合着冶炼工业材料制作技术的进步,才能制作出来的东西,以大唐现在的技术水平,想要弄出大炮,那真的就是在跳科技树了,当然,大唐研究院的工匠们和墨者们,已经按照李毅的指示在全力的进行研究和改良了,有图纸在手,假以时日肯定是能弄出来的。

黑火药这东西,压根就不能拿来炸城墙炸城门,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研究火器!大炮,火枪一类的,炸城墙城门那真的是浪费黑火药了。不信大家去查查明清两朝时候的典籍,有见过哪次攻城战是直接抬黑火药去炸城墙城门的吗?没有啊,无一例外都是大炮轰啊!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啊,李二现在肯定已经在筹备攻打高句丽了,难道你让李毅去跟李二说:爹啊,您在等等啊,等等崽儿弄出了大炮,咱们再去收拾高句丽啊!保证一轰一个准啊!

这么说不是扯淡的事情吗!先不说李毅怎么跟李二解释大炮的事情,就算真的解释清楚了,李世民能等的了那不知道几年吗?

等不了!不仅李世民等不了,大唐也等不了!为什么?因为高句丽的实力正在一天天的变强,整个辽东半岛他们差不多都占据了,西伯利亚的领土还在默默发展,最主要的是朝鲜半岛这个人口众多的地方,也在高句丽的逐渐掌控之下。

如果等高句丽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那对于大唐来说,面对的可能是比当年的东突厥更要棘手的敌人了,那个时候的高句丽,就是有能力南下与大唐争夺东亚霸主地位的国家了。

李世民雄才伟略,怎么可能会坐视身边这个邻居做大呢?所以,征伐高句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不是李毅三两句话就能劝说过来的。

征伐高句丽既然是避无可避的事情,那棉花就是增加胜利天平的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而且不像火药大炮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玩意只要大面积种植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等收货,然后弹棉花就完事了。

有人说了,弹棉花也很难啊!也是手艺活啊!但是弹棉花门槛低啊!只要工具都给整出来,剩下的找几个纺织手艺好的人来,稍稍研究就会了啊!大炮那就压根不一样了啊!

至于说棉花怎么做成布,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啊,中国人用亚麻蚕丝纺织布匹那都是上千年的历史了,棉花做成布这还需要问吗?纺锤了解一下!

闲话不多说,李毅把这个亚洲棉花的种子就拿出来跟着大家一说,就直说了:这玩意是棉花种子,种出来的东西开花结果后,爆出来的白色的绒,可以用来纺织衣服,填充被褥,保暖想过比动物皮毛都来的要好,关键是能大面积种植,好处无穷啊!本王找了很久没找到,没想到今日竟然在这里找到了啊!对了老先生,这棉花种子,你那里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