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了分类、功能、受体、方向等概念,后面教给大家怎么去思考理解血脂化验单发出的信号,怎样去行动。在此之前,我带大家把前面介绍的这些概念复习一下。
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脂蛋白,是装满货物的小船,它从肝脏出发,到周围组织,把肝脏合成的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送出去。高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的另一种,它从周围血液出发到肝脏,里面的货物与低密度脂蛋白一样,只是比例不同。
第二个问题:化验单上显示LDL-C和HDL-C,是什么意思?
LDL-C代表低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HDL-C代表高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
第三个问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总胆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游离的胆固醇,由于低密度脂蛋白上胆固醇占的比例很大(40%~50%),它对总胆固醇的影响自然要大一些,因此看到了总胆固醇就要多考虑一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空腹抽血化验到的甘油三酯是肝脏合成的脂肪,在运送到周围组织途中被抽查出来。
读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释放的3个信号
由于低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的比例高,近40年来它一直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捆绑在一起,骂名不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确,大量科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一单位(1毫摩尔/升),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概率就增加35%,和血管有关的中风概率也会增加25%。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看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了,一定要限制摄入的胆固醇吗?
前面我已经介绍过了,空腹抽血测出来的胆固醇,不是吃进去的,它是由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甘油三酯被脂蛋白脂酶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颗粒逐渐缩小,最后成为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游走,携带着肝脏合成的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寻找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遍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当低密度脂蛋白找到载脂蛋白B的受体后,互相识别一下,信号对上,然后顺利登陆,把货物卸下来。甘油三酯成为能量,供细胞应用;磷脂和胆固醇成为细胞的结构成分或者激素的合成原料。
综上,当看到化验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旁边有个向上的箭头时,我们最好采用这样的思路,至少我们要知道三点。
第一,来源于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比较多,说明肝脏的功能还不错。
第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接收点在血管内皮、动脉壁平滑肌、肾上腺、免疫细胞等周围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如果增高,很有可能是这些组织需求增高。
第三,白天吃进去的胆固醇可能不够,肝脏才会加紧工作。
想预估一下吃多少胆固醇合适,首先要估算一下身体需求。临床营养学研究的内容就是如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以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所以,你先要搞明白身体在发出什么样的信号是表示身体需要胆固醇。
紧接着,要看身体具体哪方面有需求。比如,运动量大,或者用脑太多,或者身体有炎症,细胞有损伤,需要更多的修复原料,因此对胆固醇需求比一般人多。这种情况下,如果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不足,就得向“大管家”肝脏要,肝脏就会多派“小厮”送,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高。
有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反映不出来人体需求,原因是肝脏本身有问题,没有能力合成。或者,这个人是能量不足的营养不良,肝脏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合成胆固醇。
对一个正常人的机体运行来说,低密度脂蛋白把原料送到了,卸了货就走,帮助上皮细胞修复,即使低密度脂蛋白高,也不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例如,当体内出现炎性反应时,细胞损伤加重,尤其是内皮细胞很容易受伤害。血管损伤在即,人体自然会有自救措施来修复,修复的原料是蛋白质、磷脂、胆固醇,这些修复原料在破损处形成脂质斑块,不让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阻止形成内源性凝血。这是个临时补救措施。也就是说,动脉血管的破坏在前,才会需要更多的胆固醇去修复那些破损的地方。
还有一种情况,有可能是体内需要更多的类固醇激素。人体的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当人的压力较大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怀孕和哺乳期人体需要更多的雌激素,大家都知道,坐月子的时候,产妇每天要吃4个鸡蛋,坐月子的这段时间营养跟上了,身体恢复得快。
千万不要见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总胆固醇增高,就马上用降脂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懂身体的表达方式,是没吃够,还是身体确实有需求。如果一味用药压制身体的反应,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
也不要着急决定吃什么,而要回想一下自己的情况,自我反省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饮食搭配中,是否胆固醇摄入量不足?
那如何来计算这个量呢?
第一步,该吃多少管够
前面介绍了一个人一天通过食物应该摄入300~500毫克胆固醇,加上肝脏合成的1000毫克胆固醇,才达到平衡。
这里说的是胆固醇平衡,一是强调胆固醇供应总量要与人体需求相平衡。一般正常人需要胆固醇1300~1500毫克/日,但是运动量大的人、生病的人、孕产妇、孩子,则需要更多。二是内源性与外源性之间的平衡。人体所需总胆固醇量一方面来源于食物,另一方面来源于肝脏,就像两个和尚挑水,工作量是一定的,一个多干点,另一个就少干点。通过抽血化验检查血液中流动的脂类,我们可以知道肝脏合成的那部分的多与少,可以推测出这个人的胆固醇供应量是否能满足人体需求。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如何去计算经口摄入的300~500毫克胆固醇呢?
一般来讲,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整蛋)重50克左右,里面大约有250毫克的胆固醇;100克瘦肉里面含胆固醇70毫克左右(别太较真,鸡鸭牛羊猪的胆固醇含量肯定有差异,不同的部位含量也不同);100克内脏里含胆固醇200毫克左右。
给自己算一算:每天吃一个鸡蛋、100克瘦肉、50克内脏,会含多少胆固醇呢?250毫克、70毫克、100毫克,加起来是420毫克,正好在300~500毫克。
很多人总是怕吃多了吃过量,咱们前面已经讲了,吃多了肠道会降低吸收率,肝脏会降低合成率,所以,不要整天琢磨吃一个鸡蛋好还是两个鸡蛋好,吃两个鸡蛋是不是浪费了的问题。
我没法说出一天吃几个鸡蛋是上限,就交给身体自身调节吧,多吃一些,让肠道和肝脏自己去调节,总比摄入量不足要好。再说,让你一天吃十个八个鸡蛋,能吃下吗?即便今天勉强吃进去了,明天还能行吗?不用较真。
以一位男士为例,42岁,轻体力劳动者,常用电脑和手机,工作压力比较大,开车上班,很少运动。体检发现他胆固醇高,他该怎样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呢?
看需求:他没有特殊的运动量,但是压力较大,因此肾上腺皮质激素应该分泌较多,需要更多的胆固醇。
饮食调查:他一周吃5个鸡蛋,每天平均吃100克瘦肉,不吃内脏。
计算一下:一个鸡蛋平均含250毫克胆固醇,一周吃5个,两者相乘除7天,平均每天从鸡蛋里摄入胆固醇179毫克,加上瘦肉100克里含70毫克左右的胆固醇,总共吃进去249毫克胆固醇。
我们一般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毫克胆固醇,看来这位男士摄入的量还不够,要加油。而且他是脑力劳动者,工作压力比较大,更应该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
我给他的方案是:每天吃2个鸡蛋;瘦肉食用量不变,还是每天100克;每周吃内脏100克。这样的结果是平均每天摄入胆固醇500+70+200/7≈599毫克,比正常人稍微多一些。
第二步,用抗氧化环境改变“坏孩子”
医学界发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关系密切,因此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是“坏的”,更是把血管堵塞的责任都算在了它头上。
但事实上,低密度脂蛋白本身并不坏,它只是变坏后才做了坏事。
低密度脂蛋白从肝脏出来时,奔向血管内皮细胞、肌肉、皮肤组织,完成每一天的装卸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是自家孩子,各个组织细胞也都认识它,大家都熟悉它的模样。但是,一旦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漂亮”的孩子被氧化了,变丑了,全家人就都不认识它了,成为让人讨厌的孩子。在血管壁上,脂质斑块被氧化,产生炎性物质,会刺激免疫系统,人体的清道夫巨噬细胞看着被氧化的脂质斑块不顺眼,就会把它吞噬,形成“空泡细胞”。时间长了,血管壁上的空泡细胞越来越多,血管管腔变窄,就造成了血管堵塞。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一方面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加大马力送去血管内皮修复的原料;另一方面是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为什么会被氧化呢?
原因主要是体内自由基太多,而抗氧化能力不足。
身体内的自由基一部分来源于身体代谢,另外一部分来源于食物和接触的环境。
其中,外源性自由基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
·加工食品:含有大量添加剂,摄入后在肝脏解毒,解毒过程中出现大量自由基,攻击肝脏,造成肝功能障碍。食物储存时间过长,水源被污染,变质的食物再加工等,都是食物引发自由基增多的原因。
·酒精:酒精进入肝脏被解毒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
·香烟:烟草中含有大量自由基——过氧化氢。另外香烟中的焦油进入肺部,免疫系统启动清理模式,在清理过程中也会产生自由基。
·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废气的增加,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大气污染,放射线等都会造成自由基增加。
与此同时,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运转,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受控的自由基对人体是有益的,它们既可以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也可以被用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还能参与排出毒素。但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时,便会失去控制,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
哪些因素会导致自由基过量呢?
·生理代谢:新陈代谢紊乱会产生自由基。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紧张或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这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
·运动:运动会产生比平常多的自由基,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大量利用氧气,会产生大量单电子氧自由基,运动过多也会导致自由基产生过量。
·睡眠:熬夜、失眠会使自由基产生过多。
·生病:例如,长期呼吸道炎症造成身体缺氧,发热、用药物都会促进自由基的产生。
不管是外界因素还是内部因素,体内过量的自由基会产生强大的破坏力,主要表现为加速衰老,引发癌症和心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那如果出现自由基过量,怎么办呢?
大自然中既然有氧自由基,肯定会同时存在与之对抗的元素,否则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如何生存?
抗氧化物质,就是这个对抗元素,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与自由基对抗,保护细胞不受伤害。
抗氧化营养素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基础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它们是抗氧化三剑客,必须协同作战。也就是说,多吃了一种,其他两种没有吃,照样达不到抗氧化效果。另外,说到这儿还得提一句,维生素A和维生素E都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必须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如胡萝卜,只有用油炒着吃或者和肉类一起炖着吃才能成为可以吸收的胡萝卜素。
第二类,植物营养素:黄酮类、白藜芦醇、虾青素、多酚类、番茄红素等。这些都是抗氧化物质。
表16中罗列了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物质的食物来源,大家可以参考。
表16 含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有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很瘦,因为头晕来找我看病。经过问诊发现,他血压高,一直服用降压药;没有糖尿病;每天抽烟20支;每天走路10 000步;头颅CT和MRI都正常。但是,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他的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有软斑形成,管腔直径狭窄程度为50% 。
问题是他的血脂化验结果显示正常。
看到他的血脂化验结果,我第一反应是:他是不是吃降脂药了?
他坚决否定,说自己一直血脂正常。他也很不理解,自己平时坚持锻炼,鸡蛋一周也就吃3个,从来不吃内脏,为什么还会得动脉粥样硬化?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这位男性身上储存的能量太少,每天吃的食物不多,运动却不少,出大于入,肝脏里面没有储存的能量,自然造不出足够的胆固醇;第二,他平时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太少;第三,他体内氧自由基比较多,一方面是他吸烟,另一方面是运动量比较大,所以自由基会更多。
我告诉他:“由于自由基的增多,造成了你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食物中有很多抗氧化营养素,要经常补,才能不被自由基侵害,例如,多吃食物中抗氧化剂多的水果、肝脏、坚果等。”
这位患者马上摇头:“这几样食物我从来不吃,我们家水果烂了我也不去碰,坚果吃起来很麻烦。肝脏我不敢吃,人家都说吃了以后会让胆固醇增高,我更要躲着走了。”
很显然,这位患者的错误在于太看重胆固醇的数值,而没有关注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被氧化了。
前面介绍了,低密度脂蛋白本来不是“坏孩子”,是因为被氧化变成了危害心血管的“坏分子”。所以,对于血脂高的人来说,抗氧化,不让低密度脂蛋白变坏,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重要的。
抽烟会让身体细胞处于缺氧的状态,进而产生很多氧化自由基,同时,烟里面的尼古丁等污染物会增加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变坏”是被氧化的结果,这会造成沉积在动脉内膜下的低密度脂蛋白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
另外,由于身体处于炎症状态,会加重对胆固醇的需求,如果你胆固醇摄入不足,肝脏会制造更多的胆固醇。
我还有个患者,男性,57岁,在单位里是领导。一次体检中,化验结果显示他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高,不仅如此,他的冠状动脉已经堵了60%。如果堵到70%,可能就该放支架了。但他一吃他汀药就出现肌肉疼痛且肝功能异常的现象,于是来临床营养科问问有没有饮食调理的方法。
这位患者的面色较黑,人也比较瘦,身高175厘米,体重60千克,血压和血糖都不高。经过询问发现,他每天吸烟30支,一周饮酒一次,每一次要喝掉半斤白酒。此外,他还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上问题很多,挑食,很多食物都是他的禁忌,说鸡蛋腥,不吃;肉类腻,不吃;每天就吃点米饭和青菜。
这个患者体重正常,血压不高,血糖不高,但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高。他在单位经常加班熬夜,显然需要更多的胆固醇。但是,他摄入的胆固醇很少,因此,肝脏只好努力工作,以生产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
由于他每天吸烟很多,经常饮酒、熬夜,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这个辛辛苦苦做事的“好孩子”变成了“坏孩子”,于是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顺着这个思路,这个人的治疗管理计划就出来了:戒烟戒酒,按时睡觉,适量运动,放松精神;饮食上要保证食物多样化,特别要增加抗氧化能力。
第三步,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低密度脂蛋白这个“好孩子”在被氧化的时候容易变成“坏孩子”。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着不同的尺寸,有的颗粒小而密集,有的颗粒又大又圆,蓬松得像棉花一样。颗粒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被氧化,很容易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下层。最近至少已有10篇文章指出,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能使低密度脂蛋白从小而密转化为大而膨松。也就是说,吃碳水化合物过多会加重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而且很多研究显示,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所以,除了抗氧化,碳水化合物也是不可忽略的致病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肝脏要想制造低密度脂蛋白,手里必须得有原料。如果一个人使劲吃主食、甜食、饮酒,那就是使劲给肝脏送原料,这样肝脏就能制造出很多低密度脂蛋白。
有一位79岁的老干部,平时对养生保健非常重视。他身高160厘米,体重51千克,BMI=19.9,身材够标准吧,他还每天坚持运动1.5小时。
有人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位老先生也一直为此而骄傲。但是,最近单位组织体检时却发现问题了: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右侧颈动脉血管壁上有软的斑块(这是一种不稳定的斑块,很容易形成血栓);血压140/70毫米汞柱;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高,甘油三酯和血糖正常。
老先生挂了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来问问该怎么办。
我对老人的饮食做了仔细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主食:米饭每天75克,大米粥每周300克,馒头每周100克,面条每周75克,粗粮每周225克,点心每天75克。
蛋白质和脂肪类:四条腿和两条腿的动物瘦肉每周100克,鱼每周300克,鸡蛋每周1~2个,牛奶每天200毫升,豆制品每周350克。从不吃内脏和肥肉,不吃油炸食品。
其他:水果每周400克,坚果每天50克。
平均算下来,一天的碳水化合物约等于220克,优质蛋白大概每天18克,胆固醇从口中摄入的约53毫克。
这位79岁的老先生每天运动1.5小时,从饮食种类和数量上看,明显的蛋白质、胆固醇摄入不足,这种情况下,细胞修复如何能完成呢?另外,他每周吃水果400克,平均一天吃水果57克,再加上不吃内脏,很少吃油性食物,身体的抗氧化问题就很难解决。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老人特别爱吃点心,这就增加了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由于过于控制胆固醇和动物蛋白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才使这位不胖、不喝甜饮料、不吃油炸食品、不吃动物内脏、注重养生的老干部患上了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在高脂血症问题上,抗氧化和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非常重要。最好不要吃糖果、蛋糕、饼干、点心和含糖饮料,大家喜欢的米粥、米饭、面条、馒头的食用量一定要控制。比较好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是新鲜水果、土豆、南瓜、玉米、山药等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