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玄奘召开法会,戒日王派使者到各国,令他们将所有精通教义的人,无论宗派全部派到曲女城听讲。使臣向着各自的方向出发后,戒日王与玄奘一行人也浩浩****地溯恒河而上,准备返回曲女城,场面非常壮观。戒日王的十万大军在南岸沿河而行,军容整齐肃穆,而鸠摩罗王的数万军队,包括象军在内则沿着北岸以相同速度前进。水师护卫着戒日王、鸠摩罗王和玄奘共同乘坐的指挥舰,玄奘居中而坐,两位国王在旁陪坐,这恐怕是玄奘进入印度一来最风光的时刻了。也许是为了给曲女城大会的准备工作充足的时间,这段不算长的距离,一行人却足足走了九十多天。

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包括十八位国王、三千多名大小乘佛教的僧侣、婆罗门和尼乾外道等两千多人,那烂陀寺也整整出动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各参会者的随从们,大批人马向曲女城会合。通往曲女城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参加的队伍,乘象的,坐马车的,到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会场插满了各路旗帜,人群里也夹杂着专程来看热闹的观众,可谓盛况空前。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最大的一次法会,绝对不能轻易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会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戒日王命人在恒河岸边建造了两间特大的茅屋,用来供奉佛像,为与会人士提供住处,法会的组织方还供应餐食。戒日王还特地把行宫设在会场西面五里处。

这次空前绝后的大法会终于揭幕了。乐队奏出优美庄严的音乐,首先进入会场的是一个队伍,该队伍模仿释迦牟尼升天为其母说法后,返回下界的情景,其中戒日王手持宝盖,扮演帝释天,走在队伍前的右侧,鸠摩罗王手持白拂子,扮演大梵天,走在队伍的左侧。两王之间是一只巨象,背着一尊三尺多高的黄金佛像,巨象被打扮得很漂亮,佛像被供在一个宝帐中,代表正在下凡界的佛陀。二王后面是骑坐大象,以玄奘为首的众位高僧,再后面才是各国君臣、高僧等,分乘三百头大象于道路两侧前进。

进入会场后,戒日王将黄金佛像供入宝座,首先由戒日王和玄奘,及戒日王左右的高僧先行膜拜,然后是十八国的国王,然后轮到各国的高僧、著名的婆罗门和异教徒五百多人参拜,最后是各国的大臣两百多人,剩下的人则在场外列队礼拜。

法会是说法、供佛及施僧的集会,一般都有固定的布施环节。戒日王对玄奘等高僧布施完毕后,在场中设一宝床,恭请“论主”玄奘入座,然后由来自那烂陀寺的明贤法师宣读玄奘所写的大乘教义,同时把另外一份抄本悬挂会场门外,声明“若其间一字无理,能难破者,请斩首相谢”。

一连四天,场内外都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挑战玄奘,法会顺利进行。到了第五天却发生了一个意外,个别小乘教及异教徒图谋剌杀玄奘,还好及早发现,没酿成不幸。显然这是他们没有能力与玄奘辩论,在严重挫折下所使出的下下策。戒日王对此极为震怒,颁下了一道命令,声称:“有一人伤触法师者斩其首,讥骂者截其舌。”不过戒日王同时也言明,用言辞辩论以保护本身教义者不受限制。法会一直持续了十八天,始终没有一个人能驳倒玄奘。

最后一天,玄奘毫无意外地大获全胜。结束时,他做了总结性发言,再次称扬大乘,毛病佛的功德,呼吁大家“返邪归正”,“弃小归大”。在印度习俗中,凡是在法会论战中获胜的人,都要游行以接受表扬。这种夸耀行径实在让玄奘难以接受,他坚持不肯这样做,无论戒日王及旁人如何劝说,告诉他这是印度传统,不便违拗,玄奘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最后不得已,戒日王只好自己手持玄奘的袈裟,向众人说道:“法师阐扬大乘教义,攻破各种异说,十八天来没人敢加以论驳,值得表扬!”群众听了齐声欢呼,纷纷烧香、散花、礼敬,而后散去。玄奘的声望越来越高,大乘教徒们尊称他为“大乘天”,小乘教徒们则尊称他为“解脱天”。

这次曲女城的法会可以算是玄奘留印的**,他的大乘天之名传遍了东、西、南、北、中五印度,声望如日中天。同时这也是他整个西行壮举的结束,早在他辞别那烂陀寺时,就已经把预备带回国的佛像和经典全部带在身边,计划法会结束后就立刻起程回国。不过戒日王以即将举行的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为由,要求玄奘留下来看看再走。

据说无遮大会是阿育王所创,曲女城东南方的钵罗耶伽国,自古就是个最被看重的布施场,传说印度人在那里布施所积的功德,要比在别处多上千百倍。戒日王也把会场选定在此处,打算进行为期七十五天的布施,他通知了所有佛教僧侣、婆罗门及其他教派的信徒前来参加,那些贫困孤寡的人都可以到会场接受施舍。十八国国王也被邀请,参加曲女城大法会的人也就近赶到了这次的会场。各界人士到齐之后,大会总共聚集了将近五十万人。依照佛教僧侣、婆罗门、异教徒、远道来者、贫困孤寡者的顺序发放布施。佛教僧侣得到的有金钱百枚、珍珠一颗、毛织衣服一套,还有一些香花和美食。戒日王为此散尽家财和五年的国库积蓄,甚至连身上所穿戴的东西也一律施舍,只留下象、马和兵器等。他认为把财物施舍给天下百姓,就等于是储存在“福田”之中,是最安全、最稳固的积蓄。大会结束后,各国国王又主动出钱,将戒日王送出去的私人衣物赎回来还给他,几天后终于凑齐回复原状。

看到这一幕幕布施场面后,玄奘深受感动,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回国的决心,带着深切的感受,玄奘向戒日王辞行,戒日王依依不舍地要求他再多留十几天,而一向快人快语的鸠摩罗王则说:“法师如果愿意留在我的国家,我愿意为法师建造一百所寺院。”

玄奘心中明白,既然已经学有所成,就应该回到中国弘扬佛法了,他婉言拒绝两位国王的好意,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也就不再强留。戒日王表示,若玄奘计划循海路回国,他可派专使护送。玄奘说:“来印度的途中,我曾与高昌王有约在先,要再回到他的国家一趟,不能辜负他的盛情,所以还要循陆路回去。”戒日王还想要为玄奘提供路费,玄奘连忙拒绝,只接受了一件鸠摩罗王所送的曷剌釐帔,即一种用山羊或骆驼身上较细的毛织成之衣服,也有人说是鹿毛,其特色是防雨效果很好。

玄奘出发那天有很多人相送,大家都依依不舍。戒日王后来得知,早在曲女城大会时,玄奘就把佛像、经典等物品委托北印度乌地多王的卫队代为运载。戒日王费尽口舌,想要送给玄奘很多东西,但都被玄奘拒绝,戒日王就把一头大象、三千金币和银币一万交给乌地多王,请他转交给玄奘。

玄奘起程后的第三天,突然感觉身后有快马如疾风一般飞驰而来,玄奘心中一惊,以为是土匪来袭。等走近时仔细一看,原来是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等人兼程赶来,希望和玄奘进行最后一次话别。戒日王还特派四名类似中国的散官之类的官员,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护送玄奘出境。那些信函主要是介绍玄奘的博学高德,要求沿途各国提供便利,好让玄奘顺利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