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相争,最终指向是争夺凡人信仰。在西天取经这个利益重置的大工程中,凡人的统治权被重新切割,他们虽然弱小,但不可能一点都不发声。同为统治者,毕竟统治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尤其是在考虑凡人的情绪方面。就在取经团临近灵山之际,作者突然连续安排了比丘(小儿)国、灭法国、天竺国、凤仙郡求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等好几个凡人场景,便是在表达不同政治派系的驭民之术以及人民对他们的回应。
27.1小儿国里寿星老儿长寿的奥秘
取经团过了狮驼国,来到一个奇怪的比丘国,进门时守门军士便说:“此处地方,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进城一看,是个非常繁华的大城,怪的是每家每户门口一个鹅笼。这当然不是表达该国正在推动以畜禽养殖业为抓手的现代种养循环农业转型升级,而是每个笼里都装了一个五至七岁的小孩儿,所以军士才戏称本国改名小子城。
进城后,唐僧向驿丞打探这是在干啥,却得到一个可怕的答案!原来是国王无道,听信了一个国丈进献的秘方,要1111个小儿的心肝煎汤作为药引,可千年不老。
这真是罕见的暴政,中国有这样的皇帝早就被推翻了,但这个国度似乎老百姓的耐受能力足以承受如此暴政而秩序不乱。唐僧声泪俱下,要求徒弟们一定要制止这样的暴行。猪八戒立即回答说不关我们的事,我们换了关文走路罢,还抛了一句名言:“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这就是我们口语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渊源。很多人把这句话作为批判儒家愚忠思想的素材,其实这句话在任何儒家经典上都找不到出处,它的出处就是《西游记》一猪八戒说的。儒家恰恰提倡的是“民贵君轻”,对于这种虐民、害民的暴君,应天下共讨之。桀纣虐民,汤武革命,孟子不称其为弑君,而盛赞其“诛杀独夫民贼,顺乎天而应乎人。”
孙悟空答应唐僧,说第二天去面见国王,看看那国丈是人是妖,同时趁夜请来神祇,将1111个小儿都藏起来。谁知第二天一去就惹火上身,那国丈果是妖邪,而且他识得唐僧是金蝉转世,告诉国王小儿丢了就丢了,现在有更好的唐僧肉。
孙悟空偷听到消息,赶紧回去连喊:“师父,祸事了!祸事了!”其实他还没说出是什么祸,但唐僧料定是和小儿心肝有关,只怕会遭打击报复,竟立即“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想见义勇为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点。作者又继续调侃他,说孙悟空想了个师父徒弟身份互换的办法,唐僧立即说:“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你也太没气节了吧!孙悟空变作唐僧模样去顶包,但唐僧也要变作他的样子才不会露馅。孙悟空变唐僧好变,唐僧变孙悟空的法子却是用泥巴做个脸壳,贴在脸上。孙悟空让猪八戒去和些泥来,猪八戒居然是用钉耙筑了些土,然后撒泡尿和成泥。这把猪尿泥贴在脸上,唐僧到最后都说猪骚味有点重。
国王果然派来三千锦衣卫,将孙悟空变的假唐僧请去皇宫。假唐僧先表演了一下剖胸验肺,把一连串五彩心肝掏出来,把国王吓得口不能言。国丈也认出齐天大圣,两人现了原形开打。这妖怪本领稀松平常,藏身之地也不隐秘,被孙悟空轻松找到,就待打死,他老板寿星老儿赶紧跑来,原来这妖是他的坐骑白鹿。
和通天河的鱼篮观音一样,寿星救了坐骑转头就走,自然被孙悟空“一把扯住道:老弟,且慢走,还有两件事未完哩。”’一是去收伏这妖怪献给国王的美女,原来是个白面狐狸精。孙悟空进洞去打死妖狐,出来时正见寿星老儿摸着鹿头在说悄悄话,“行者跳出来道:‘老弟说甚么?”’寿星连忙说:“我嘱鹿哩!我嘱鹿哩!”这显然是事情败露,抓紧串供。然后第二件不用猴哥多说,寿星自觉提出去见比丘国王。
寿星见了国王,解释说之前和东华帝君下棋,这白鹿趁机溜来此间作怪。事实上,白鹿己经来了三年,我们之前说过“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仙界放出的谣言,这白鹿分明就是三年前寿星派来执行任务的,任务就是搜集大量小儿心肝,为寿星熬炼长生药。神仙的长生长寿,有的是靠自身修炼,但也少不了吸食他人精血者。寿星是神仙中的高科技代表,炼制长生药的方法很多,可能还在不断试验,这就需要更多凡人供他做实验品。
那唐朝人口更多,寿星为何不去,却在这个小国辛苦熬炼,还被御马监纠察了?这正是作者的辛辣笔法。因为显然这种暴政在中国是呆不住的,莫说贞观盛世,就是五代乱世,中国人的底线也不至于允许公然取1111个小儿心肝来煎药。然而中国著名圣君唐太宗却要派取经团不远万里去西方取经,这种欺骗比1111条人命更令人不忍直视,连白鹿精第一次接见唐僧时都忍不住讥笑佛教的虚伪。
说到此又需辨明的是,这个比丘国到底是佛教还是道教国度?寿星这个大恶贼是佛教还是道教神仙?很多人认为寿星是道仙,他这么残暴是《西游记》扬佛抑道的表现。这确实理解反了。寿星和玉帝一样,既非道教也非佛教神祇,只是一种民间传说。有人说寿星就是道教四帝中的南极长生大帝,更是谬以千里。且不说道教典籍有对四帝的清晰记载,根本与福禄寿三星无关,就《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寿星一口一个“老弟”,猪八戒敢扑在他脸上撒泼打滚,您确定这是四帝的仪从?孙悟空就算还在当齐天大圣时,也知道“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断然不是对寿星这个态度。何况寿星是四帝之一,那福星、禄星呢?显然没法对等啊!
既然寿星是个非佛非道的散仙,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比丘国是佛国还是道国?比丘,您说这是佛还是道?这种佛国(暗喻玉帝私臣势力,并不是指真正的佛教)才支持领主对人民如此残酷的压榨,寿星这种野路子神仙在道教国家(暗喻李春芳心目中正统的儒家治国)根本吃不开,只好找比丘这种佛国来进行非法勾当。海盗、毒贩都会找一些乱七八糟的国家尤其是几国交界的三角洲地带建立基地,正是此理。
若说神仙坏不坏?当然坏。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重不重?当然重。但客观地说比丘国遭到这么残酷的压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取经团进城来,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国人皆钳口不言,生怕惹火上身。统治者常常就是利用人民这种麻木不仁,来实施越来越严酷的剥削统治。造成比丘国人如此麻木精神状态的因素很多,但我相信崇信佛教,长期受到洗脑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令人寒心的是,西天取经的主旨正是要不断摧毁道教国家,将他们改造成佛国。
27.2灭法国必须改成钦法国
取经路上最莫名其妙的一难就是这个所谓灭法国。该国国王特别憎恶佛教,号称要杀一万个和尚,己经杀了9996个,还差四个,简直是为取经团量身定做。
项目经理观音亲自变作老妈妈来报信,不过她可不是来提醒唐僧绕道走,恰恰相反,唐僧提出绕道走,她却说绕不得,除非飞过去。然而不能飞是玉帝给西天取经钦定的基本法,唐太宗也规定了每到一国要去盖章,观音亲自来提醒恰恰是在向取经团提出强硬要求:必须进城去。
孙悟空想了个歪主意,让取经团扮成贩马的客商,牵着白龙马,挑着担进城投了个客栈。然而他又很诡异地要求店家提供一个大柜子,强要取经团都睡在柜子里。师父、师弟都不解猴子在搞什么鬼,不过都走得累了,倒头便睡。这时猴子才开始故意大声说他们贩马赚了几千两银子(以隆庆开海前的银价,五千两白银约合2018年人民币2500万元)。师父、师弟都睡了,他这话说给谁听呢?当然给柜子外的强盗咯!这好好的一个客栈,居然混进来二十多个强盗,听柜子里说有几千两银子,哪还按捺得住,偷了柜子扛着就跑。
这下唐僧当然醒了,嗔怪孙悟空出了馊主意。孙悟空说没关系,就让贼这样把他们扛到西天也不错呀。但贼不走西门,却往东门。为什么呢?因为这伙哪里是普通的贼,分明就是暗中监视取经的揭谛、丁甲、伽蓝他们变的。孙悟空最大的爱好就是屠杀不长眼的凡人盗贼,多次因此遭到唐僧责骂甚至驱逐,但这一次却安坐柜中,因为这根本就是他和护佑队拟定好的计划,要搞个大新闻。
盗贼杀死守门军士,冲出东门。城内官兵出城来追,按说他们己经冲出门,跑到荒郊野外谁也找不到了,他们却莫名其妙地扔下柜子落荒而逃。若说扔下笨重的柜子还勉强可说,白马可是逃跑的好工具,他们居然不骑,也扔在原地。有人说这白马是真龙化身,凡人骑不了。作者为了避免您这样想,立即写总兵见白马神骏,弃了自己的马,骑上白马,得胜回朝。可见白马是很好骑的,盗贼不是骑不了,就是故意把取经团包括行李、马匹完整地扔给官兵。
这时孙悟空才开始他真正的行动,用毫毛变了万千个小悟空,趁夜去把国王、宫妃、大臣的头都剃光。这些人一醒来就大惊失色,尤其国王“摸摸头,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这剃发既有侮辱之意,又暗含威肋一既然能梦中剃发,自然也能梦中割头,所以国王才如此惊吓。其实这里离灵山己经很近,屠杀佛徒,遭到佛祖的打击报复很正常,他可能认为这就是佛祖的警告来了。这时取经团从柜里走出,吓得他连连求铙,甚至要拜取经团为师。孙悟空又说了那句常用语:“保你皇图永固,福寿长臻。”国王又求唐僧赐个国名,孙悟空接过话头,将灭法国改为钦法国,这一关就过了。
强盗抬着柜子跑这一段,在评书、戏剧和电视剧中都表现得妙趣横生,但这不是作者全部的写作意图,他主要还是想表现佛教集团是如何靠欺骗、恫吓,将一个原本憎恶佛教的凡人国度收为佛国的手段。那钦法国未来的命运如何?我想比丘国的历史能说明一定问题。
27.3玉帝要凤仙郡拜佛才下雨
取经团进入天竺国境内,首先到了一个凤仙郡,此地非佛非道,直接供奉玉帝。按说这符合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中国皇帝就是希望亿万人民直接听命于他一人,最怕有人投充给门阀贵族,导致尾大不掉,威胁皇位。这也是宋明以来的正统,所有官员通过公正的科举考试选拔,而不是通过权臣荐举,理论上都直属于皇帝而相互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但除了清流正统,事实上还存在不少浊流旁路,玉帝现在就是在扶植浊流,抑制清流,这也是嘉靖帝穷极一生的努力方向。
取经团一进城就看到一个聘请法师求雨的榜文,署名是“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孙悟空又像车迟国故意问三清是什么菩萨一样,问“郡侯上官”是什么意思?众官告诉他上官是这位郡侯的姓氏,孙悟空“笑道:‘此姓却少。”’猪八戒也像车迟国一样卖弄知识,炫耀自己读过一本宋朝才出版的书:“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孙悟空的见识可比猪头强多了,他岂能真的不知。上官氏虽然人口不多,但在历史上却声名赫赫。汉武帝(刘彻)托孤重臣中就有左将军上官桀,后被另一位托孤重臣霍光所杀。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凤儿6岁嫁给汉昭帝(刘弗陵),15岁成为皇太后,保持着史上最年轻的皇后、皇太后纪录。唐代最著名的一个门阀世族便是上官氏。上官仪是唐初名相,后因反对武则天被杀,但其孙女上官婉儿却成武则天最宠幸的女官,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被誉为史上唯一女相国。孙悟空不可能没听说过这样显赫连猪八戒都知道的一个望姓,无非是观察到这城市破败,敏锐地察觉到此地恐怕得罪了上天,装作不识。
此地己三年滴雨不落,一斗粟要卖一百两银子(约是隆庆开海前正常米价的八千倍),一束薪柴五两,十岁女孩换米三升,五岁男随便牵走,因为人民己经饿死三分之二,根本养不活了。唐僧提出要帮帮这一城生民,孙悟空觉得求个雨有何难,便一口应承。郡侯大喜过望,千恩万谢。
孙悟空召来东海龙王,请他下点。龙王恳切说明了情况:龙王并无私自下雨的权力,须有上天诏旨才能照点数行雨。其实这也是《西游记》的常识,孙悟空也不为难龙王,径上天宫去跑关系求雨。结果一去才知此事没他想的那么简单,原来三年前那位上官郡侯在祭拜玉帝时漫不经心,跟老婆吵架时推翻了供桌,还唤狗来把地上的供品吃了。玉帝难得出门一次,碰巧撞见了,于是罚凤仙郡停雨。惩罚的期限更是古怪,玉帝在披香殿设了一座十丈高的米山,让一只拳头大的小鸡啄米;设一座二十丈高的面山,让一只哈巴狗舔面;设一只一尺三四寸长的金锁,让一盏小灯燎着锁梃,要等鸡嗛米尽,狗舔面尽,灯燎断锁梃,才恢复下雨。孙悟空“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在中国这种典型的科层制官场,很多事儿就是这样,越往上捅越难挽回。但毕竟官僚都是拿工资的,有得商量。只要在某个层级把工作做通,他不再往上捅,就算在他这一级压下来了。最怕的就是捅到底一到了皇帝面前,往往再难挽回。哪吒捉拿老鼠精时,就说你这事儿己经捅到玉帝面前,就算是我亲妹妹也保不住了一何况还不是。孙悟空常打着玉帝最宠幸的御马监小厮旗号,让很多官比他高得多的大神买账,但这个旗号唯独在一个人面前无效——玉帝本人。所以这次他才“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想到夸下的海口,不由得“满面含羞”。
其实封建社会交通、通讯不发达,皇帝很容易被蒙蔽一就算有了玉帝的千里眼、顺风耳也一样,奸臣自会制造很多假相来蒙蔽昏君。不说别人,嘉靖老儿整天藏在西苑炼丹,外界信息来源仅限于那帮西苑私臣,而这帮人又精于制造假相,把颠倒黑白、混淆忠奸当作历史任务。之前八十七回,作者对玉帝的正面描写不多,虽然从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他扶植佛教来平衡道教这个大的龌龊做法,但从细节上还不能断言他是明是昏。不过就在凤仙郡这短短一回,我们无疑可以将他明确定性为一个昏君、暴君,而且气量狭小,望之不似人君一对了,他本来就不是人君而是神君。
就在孙悟空一筹莫展之际,四大天师笑哈哈地说出了解决之道,只需孙悟空去劝善即可。这话说得比较含蓄,孙悟空是和尚,他劝善自然是劝人皈依佛教。孙悟空回凤仙郡将前后事体说明,上官郡侯恍然大悟,诚心悔改,如唐太宗一般大办佛会,请唐僧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
孙悟空再上天宫,在天门便“早见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护国天王告诉孙悟空都不用觐见了,直接到九天应元府去请雷神开始筹备降雨。其实这位雷神天尊才是道教四帝之一的南极长生大帝,主管雷府(九天应元府),不是寿星老儿。天尊虽未得玉帝旨意,但也同意派出雷将随孙悟空去准备布雷,可见他也知道条件己经具备,玉旨即刻就到。凤仙郡人民见到久违的雷电,更加勤奋念佛。那壁厢玉帝也得了直符使者和凤仙郡土地的奏报,赦令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稍微有点不好意思地指出,这个雨量不叫洪涝,这叫海啸,石鹿公表达人民苦盼逢甘霖的心情过于澎湃了点。
为何一拜佛玉帝就下雨?如果认为《西游记》的设定是玉帝统领道教,如来统领佛教,佛道相争的话,就根本无法理解。但根据我们的解析,佛、道都只是玉帝治下的派系,这就很好理解了,玉帝就是明确要这个地方皈依佛门,才给下雨。民间都知道祈雨是道士的本行,凤仙郡估计也请了不少高明道士,只是不见效。原因很清楚,道士走的是正规流程,向雷府投递请示文书,雷府呈报给玉帝,玉帝批准,风雨雷电各部门就开始下雨,但这次玉帝不批了,所以正规流程走不通。那他怎么才肯批呢?凤仙郡这一回玉帝亲自给出了答案一道教报给朕不批的事,找佛教帮你运作。
走政府的正规流程,皇帝卡着不批,找太监私下说和,他就给批了。
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正规流程只是个表面过场,决定性因素还是找太监运作,于是政府的权威下降,太监的实权上升。玉帝(嘉靖帝)一直搞的就是这么场戏,只不过凤仙郡这一场做得最露骨,皇帝用性命逼着老百姓投向阉党阵营,到底算什么级别的昏君呢?明朝后期,兴起了一股为当权太监建生祠的风潮,形成有问题不找政府,而到生祠求诉太监的行情。皇帝知不知情?嘉靖、万历、天启这些皇帝老儿清楚得很,但他们恰恰乐见此情此景,因为太监才是他的私奴,找太监才是找他私人。所以魏忠贤狂建生祠,甚至扬言要加九锡、从祀孔庙,没有皇帝在背后搞凤仙郡这类小动作,怎么可能流行得开。
有意思的是那位上官郡侯,孙悟空一开始装作不认识的这个姓氏,其实也有所讽。宋太宗(赵光义)有一句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刻在所有地方政府门口,诫勉地方官不要认为下民好欺负,上天(朝廷)可不好欺骗哟!但上官郡侯倒不是有心虐民,却是得罪了上天,现在上天要虐下民,怎么办?上官郡侯一口一个“下官”,暗讽所谓的朝廷命官根本代表不了朝廷(上天),反而要因为他个人的一个小失误,为下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灾难的源头却是人民寄予了最后希望的上天。
单纯的人民总爱说:“管你是佛是道,能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我就支持。”但玉帝这种统治者很容易诱拐人民。凤仙郡人民请了那么多道士祈雨屁用没有,一拜佛雨就来了,这也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那当然只有感恩戴德地走向陈家庄、小儿国的发展路径了。
27.4寇员外被地藏耍了
地藏王菩萨是佛教著名善人,尤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的豪迈誓词深得中国人民赞颂。但《西游记》不是弘佛故事,而是充满谎言的官场小说,这一次地藏也一展巨骗风采。其实佛教欺骗寇员外的手法和当初骗唐太宗如出一辙,只不过执行人上次是观音,这次是地藏,恰是最负盛名的两位菩萨,讽刺意味更浓。
取经团在灵山前仅八百里的铜台府地灵县遭了一难,这里有一位寇洪员外立誓要斋满万僧,目前己斋了9996位,正缺取经团这四位,套路和灭法国一样。
那此地是否佛法兴盛?其实也不是。唐僧在城里化斋时,市民告诉他:“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似你这远方僧,尽着受用。去!去!去!莫打断我们的话头。’很不礼貌,可见佛教氛围很差。寇员外更是把取经团当宝一样供起来,这一方面是他正好缺了四个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斋僧二十四年才斋够9996名,就连四个和尚也很宝贵啊!灵山脚下斋个僧都这么难?没错,这就是佛教统治的现状,连眼前的人民都不信,还号称要普度中华。这也是嘉靖朝狠刹内臣干政风气下司礼监的窘境,不过他们正面临触底反弹。
取经团在寇家好吃好喝了几天,圆满了寇员外的功德,启程告别,才走了四五十里,就遇到夜雨,只好在一座破庙住下。灵山脚下七百五十里处还有破庙?真可怜呐!另一边祸事便发了,一伙强盗跑到寇家行劫,一脚踢死了寇员外。只有寇夫人目睹了盗贼踢死丈夫的场景,但她却污蔑是取经团所为,向铜台府刺史报了案,刺史当即差人来缉拿唐僧。巧的是取经团一早赶路,居然在西路上遇到了正在分赃的那伙盗贼!盗贼们也认得唐僧,又来抢他们。
孙悟空己经在灭法国放过了一伙凡人盗匪,这次呢?当然又放过咯!他用定身法将他们定住,又变出三十条绳索捆住他们,结果居然连官府都不送,直接又放走了。唐僧却傻乎乎地带着强盗抢的寇家金银往回走,结果遇到官兵,这下人赃并获,扔进牢房。孙悟空一直用旁白解释这是因为唐僧该有这一夜牢狱之灾,所以也不争辩,就让唐僧关进了地灵县监狱,然后自己变作小虫出去执行真正的任务。
孙悟空装神弄鬼,先后骗了寇夫人、刺史、县官,让他们重新核证,雪了唐僧的冤屈,然后他号称要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寇员外活过来。他设想的办法本不复杂,去地府找到寇员外还魂即可,然而他到了阴间却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答复。阎王说寇员外阳寿未尽,冥府并没有派过鬼使去勾他,不过同时也透露寇员外自己去见地藏了。孙悟空去翠云宫找地藏,地藏却说寇员外阳寿己尽,但看大圣的面子,我再给他延寿一纪(十二年),并让悟空将寇员外魂魄带回阳世。
寇员外到底是不是生死簿上阳寿己尽,所以一命归阴?阎王和地藏的说法是矛盾的,他们谁在撒谎?我认为显然是地藏。
首先,阎王没必要撒这种谎,生死簿在他们手上,需要的时候改就是了。相反,地藏有给人延寿的权力吗?他只是佛教派驻在地府的代表,相当于内宫派驻在监狱的代表,可以监督狱官,所以容易和狱官私下勾结,有很多间接权力,但毕竟没有改刑期的直接权力。就算有直接权力的阎王,要改刑期也得经过一套程序,哪有地藏这样一句话就延寿一纪的道理?或许地藏一句话就可以让阎王启动这套程序,那也得启动啊!他这样直接把魂魄交给孙悟空带走,只能说明寇员外本来就还有一纪阳寿,所以地府没有用正当程序去勾魂,只是被地藏非法拘禁了而己。至于那些踢死寇员外的强盗,其实就是监视取经的揭谛、伽蓝,所以孙悟空根本不找他们的麻烦。
地藏策划这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和观音欺骗唐太宗一样嘛,也是为了欺骗寇员外,其实是通过他演一场戏欺骗铜台府的所有凡人,促使他们信佛。
事实上,这个寇员外二十四年前就己经是佛教在当地打造的信仰示范户,只是效果一直不佳,当地依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佛教信仰,所以这次才借取经团路过的机会再来一场大戏。细究这寇氏发家史,其父寇铭本来经营不善,“不上千亩田地,放些租帐,也讨不起。”请注意,寇铭的主业是放账,也就是所谓高利贷,这在古代是合法但受人鄙视的营生。但可悲的是寇家连放高利贷都收不回,可谓倒霉到家。寇洪二十岁继承了家业,娶了一个旺夫的老婆,“种田又收,放帐又起;买着的有利,做着的赚钱,被他如今挣了有十万家私。”四十岁时寇洪诚心向佛,立下了斋满万僧的弘誓,二十四年来至今。
为何寇夫人如此旺夫,寇洪又将人生的转折归功于佛?其实很简单,这位寇夫人是佛教派来旺夫传教的。佛教没本事保佑你走正途发财,也就只能操作下高利贷之流的不仁之财了。寇夫人旺了夫就劝夫信佛,并大搞斋僧行动,这种推广活动有一定效果,但看来还不够。现在孙悟空来了,佛教策划一场大戏,由揭谛、伽蓝假扮盗匪让寇员外提前十二年横死,地藏直接收容魂魄,寇夫人制造唐僧冤案,闹得满城皆知,孙悟空再当着满城凡人的面将寇员外复活,更是轰动全城。这一次佛教的宣传效果,总算上了一个台阶。
27.5通关文牒上的天竺国印呢?
凤仙郡、铜台府地灵县,以及玉华州、金平府(此二地问题较大,后文单独章节讲)都是天竺国郡县,佛法并不兴盛,所以佛教用了很多推广手段。那天竺国最高层呢?很遗憾,也不太好。为此,如来亲自动了手脚。
唐太宗要求唐僧每到一国都要倒换通关文牒,盖上该国印玺,证明确实走过。这也是取经的正统手续,有些妖怪就想抢夺通关文牒,自己拿着去取经。最终唐僧取经归来,将文牒呈报太宗御览,“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牒上有狮驼国印,却没有天竺国印。狮驼国不是都被大鹏吃光了吗?就算大鹏自立为狮驼国王,还保管着印玺,但当时大鹏被如来头顶变化的鲜肉吸引,被困佛祖金光中,随即带回灵山,并没有腾出手来帮取经团盖这个印。
通关盖印,是取经的要事,每一次作者都非常郑重地描写了盖印的细节,没有写盖印的场景,那就说明确实没有盖。天竺国盖印的场景写得还挺别致,第九十三回,玉兔变的假公主想取唐僧元阳,孙悟空用“倚婚降怪”之计,让唐僧假装同意,骗得天竺国给他们盖了通关文牒,之后才戳穿公主是妖邪假变,可见对这个印的高度重视。唐僧委身做了驸马,到了十二曰会喜(入赘女婿在丈人家住十二日,女子出闺来相见的婚俗),国王确信唐僧愿留,才让三位徒弟呈上文牒给他们盖印,“行者称谢,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八戒原来财色心重,即去接了。行者朝上唱个喏道:‘聒噪聒噪!’便转身要走。”
一路上给取经团送钱的倒也不少,唐僧一律不收,要收只收衣物、干粮。这次绕开了他办的这道手续,徒弟们高高兴兴地收了一笔大钱,爽!作者故意用这么别致的方式,让读者对天竺国这次独特的盖印手续留下深刻印象一然而最终通关文牒上却偏偏没有。
这当然不是作者写错了,他就是想表达通关文牒被人做了手脚。谁呢?只能是如来。唐僧见到如来,“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看了,还递与三藏。”就是这次细看之间,做了点手脚,抹去天竺国印,加上了狮驼国印。
他这样做无非仍是在推广佛教信仰,狮驼早己灭国,就算重建也是由佛教主导,所以要向大唐宣传一下这个佛国。至于天竺国,历史上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在《西游记》的设定中却很不信佛。首先,天竺国王强纳一个和尚为婿,说明他并不尊重教规。其次,天竺国王纳了唐僧为驸马,却礼数不周。驸马在宫中呆够了十二日会喜,孙悟空来见时,“见他那师父在旁侍立,忍不住大叫一声道:‘陛下轻人重己!既招我师为驸马,如何教他侍立?世间称女夫谓之贵人,岂有贵人不坐之理!’国王听说,大惊失色,欲退殿,恐失了观瞻,只得硬着胆,教近侍的取绣墩来,请唐僧坐了。”显得异常失礼,完全不同一路小国对高僧的礼遇。灵山大雷音寺在天竺地界,想必也很为天竺国这种态度头疼。
天竺是个大国,佛教很难一口吃下,只能慢慢蚕食其郡县。但在搞定天竺之前,至少不能让唐太宗知道灵山所在的这个大国尚且不信佛,不然大唐难免产生怀疑。所以佛教抹掉了天竺国印,却机警地盖上了被佛教搞定的几个天竺郡县印,最后唐太宗也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