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迹的详细考订,对于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与学术并无太大关系。他那短促的一生除两度匆忙地在政治舞台略微亮相之外,似乎一直在宁静的乡间过着牧歌式的田园生活;他虽然对人生、社会乃整个自然界进行过深湛的思考,但似乎又对自己周围最应该熟悉的环境显得那么陌生,那么冷漠;他贡献出值得人们再三玩味的宝贵思想,而自己却过着单调、乏味的平凡生活。
董仲舒,字宽夫。[1]约生于公元前179年即汉文帝刘恒前元元年。[2]西汉广川董故庄(今河北景县河渠乡大董故庄村)人。[3]其生平事迹大概见于《史记·儒林传》、《汉书·董仲舒传》等极为有限的资料。
董仲舒生于文景盛世时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农村家庭,关于他父母、祖上等家庭详细情况已不甚可考,能够知道的是他家“田连阡陌,牛马成群”,且拥有大批藏书。其家庭境况大概相当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耕读之家”。
[1]《史记》、《汉书》均无董仲舒的字,只是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的《故城县志》始云董仲舒字宽夫。不知何据。详见周桂钿《董学探微》附录《董子年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关于董仲舒的生年,《史记》、《汉书》均未提及,此据苏舆《董子年表》,见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董仲舒生年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除了苏奥的说法外,尚有其他不同的说法。今人施之勉《董子年表订误》(《东方杂志》41卷24期,1945年)则以为董仲舒的生年应在孝惠高后时,具体何年则不知。但其年表的始年仍循苏舆的说法,定为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今人韦政通编著的《董仲舒年表》(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依据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所附《董子年表》、刘汝霖的《汉晋学术编年》、李威熊的《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所附《西汉学术思想发展一览表》、柏杨的《中国历史年表》以及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所附《中国经学年表》等数十种文献,上及刘邦称帝,但仍如实表示董仲舒的生年并不详。唯周桂钿《董子探微》第一章《董仲舒考》及其所附《董子年谱考略》,详尽征引今天所能见到的资料,论证薰仲舒的生年在汉高帝九年,即公元前198年。与苏舆公元前179年的说法相差几20年,似乎不太可信。
[3]此据周桂钿《董子探微》。《史记》只说董仲舒是“广川人”。而这个“广川”究竟指何地,历史上则有不同的说法,如德州、枣强、景州三处,其郡名皆曰“广川”。而这不同的“广川”在历史上也都分别以不同形式纪念董仲舒。如德州,学官有董子读书台,城西有广川桥。枣强有董仲舒的石像。景县则有广川镇,故城县有董学村,并有董子祠。这些混乱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迁。光绪十年所修的《畿辅通志》卷161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夫德州之曰广川,以晋武时改广川为长河,移属平原故也;枣强之曰广川,以汉景时分广川为枣强,后复并率强入广川故也;景州之曰广川,以广川来属故也。”至于董仲舒的出生地董家庄,在汉为广川县地,时未置枣强,也不存在和平原等地的隶属关系,故而司马迁只说董仲舒为广川人。而这个广川、就是今河北衡水地区景县大董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