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此篇小序云:
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或疑李相国论事集贰论白居易事条所云,宪宗怒白居易不逊,欲逐之出翰林事。与此有关。考此事亦见于通鉴贰叁捌唐纪宪宗纪中,而附记于元和五年六月甲申白居易复上奏以为臣比谓罢兵条下。其时间虽似稍晚,但乐天新乐府五十首中如海漫漫杏为梁诸篇,疑亦作于元和四年以后,则此说不为无见。惟可注意者,乐天此时虽居禁近,实为小臣,诗中「左纳言,右纳(内)史」句,乃指宰相大臣而言,非乐天自况之辞也。
复次,新乐府之作既在元和四年或略后,而其时宪宗朝大臣并无所谓「朝承恩,暮赐死」之情事,乐天所指言者,其在德顺二宗之世乎?
旧唐书壹贰德宗纪上(旧唐书壹壹捌新唐书壹肆伍杨炎传同。)略云:
建中二年七月庚申,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杨炎为左仆射。十月乙酉,尚书左仆射杨炎贬崖州司马,寻赐死。
同书壹叁陆窦参传(参新唐书壹肆伍窦参传,通鉴贰叁肆唐纪德宗纪贞元八年四月乙未条,贞元九年三月条。)略云:
明年(贞元五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使。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九年三月]乃再贬为驩州司马,未至驩州,踢死于邕州武经镇。
寅恪案:杨炎以文学器用,窦参以吏识强干,俱为德宗所宠任,擢登相位,而并于罢相后不旋踵之间,遂遭赐死,此诚可致慨者也。
又会昌一品集壹贰论救杨嗣复李珏陈(裴?)夷直第叁状(参新唐书壹捌拾李德裕传。)云:
伏见贞元初(寅恪案,刘晏之赐死实在建中初。)宰臣刘晏缘德宗在东宫时涉动摇之论,竟以此坐死。旋则朝廷中外皆以为寃。两河不臣之地,悉恐亡惧(?)。德宗寻亦追悔,官其子孙。
寅恪案:刘晏为代宗朝旧相,最有贤名,而德宗以疑似杀之,斯为失政之尤。此当时后世所以咸致寃痛也。
旧唐书壹肆宪宗纪上(参新唐书柒宪宗纪陆贰宰相表中。)云:
[永贞元年十一月]贬正议大夫中书侍郎韦执谊为崖州司马,以交王叔文也。
寅恪案:韦执谊流贬于宪宗即位之年,距乐天作诗之时甚近。乐天始终同情于牛僧孺,而牛僧孺曾受韦执谊之知奖。(见唐文粹伍陆李珏牛僧孺神道碑及陆捌杜牧丞相奇章公墓志铭。)复考白氏长庆集贰柒有为人上宰相书一篇,据其中所言此宰相拜相之日,知必为执谊无疑。然则执谊虽未赐死,但其进退荣辱,易致乐天之感触,自甚明也。乐天此篇之作,或竟为近慨崖州之沉沦,追刺德宗之猜刻,遂取以讽谏元和天子耶?
诗中「左纳言,右纳史。」句,唐六典捌门下省侍中条略云:
门下省侍中二人,隋氏讳忠,改为纳言。炀帝十二年,改纳言为侍内。皇朝初为纳言,武德四年,改为侍中,龙朔二年,改为东台左相。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鸾台纳言。神龙元年复旧。开元元年改为黄门监,五年复旧,曰门下省侍中。
同书玖中书省中书令条略云:
中书省中书令二人,隋氏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省监令各一人,寻废监,置令二人。炀帝十二年改为内书省。武德初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三年改省为西台,令为右相。咸亨元年复旧。光宅二年改中书为凤阁,令为内史。神龙元年复旧。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旧。
寅恪案:据此,则右纳史当作右内史也。
又白氏长庆集壹初入太行路诗结语云: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可与此篇旨意相参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