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贞观十一年(西历六三七年)正月,(或二月,见乙章。)诏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文见乙章)。历五十四年至天授二年(西历六九一年)三月,周已革唐命,而有释教在道法之上之制(制文见丙章)。又历二十年唐室中兴之后,景云二年(西历七一一年),复敕僧道齐行并进(敕文见唐大诏令集壹壹叁)。约而论之,凡有三变。若通计自隋炀帝大业之世迄于唐睿宗景云之初,此一百年间佛教地位之升降,与当时政治之变易,实有关系。而与此百年间政治上三大怪杰即隋炀帝唐太宗及武曌尤多所关涉。故综合前后政治之因果,依据中西文化之同异,类次旧文,间附臆说,成此短篇,以供研求国史中政治与宗教问题者之参证。

兹有间接与大云经有关之谢灵运辨宗论中华夷分别一点,略论述之如下。但祇就此端范围推论,其余涉及佛教大小乘教义之演变诸问题,则概从省略,以免枝蔓。严可均辑全宋文叁贰谢灵运辨宗论云:

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渐悟虽可至,昧顿了之实,一极虽知寄,绝累学之冀。良由华人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是故权实虽同,其用各异。

寅恪案,灵运文中所讨论者,在华人主顿夷人主渐一事,专为道生之大涅槃经而发。

慧皎高僧传柒义解肆竺道生传略云:

又六卷泥洹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迺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

今据同书贰昙无谶传略云:

(谶)往罽宾赍大涅槃前分十卷。顷之,复进到姑臧,译写初分十卷。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余万言。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

然则一阐提可以成佛之大涅槃经出于于阗,确有证明。

玄奘大唐西域记壹贰瞿萨旦那国:

及北史玖柒西域传于阗国传(参魏书壹佰贰西域传)云:

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

可见于阗之地,旧为华夏民族移居之土。大涅槃经既出于阗,又主张顿悟,灵运谓华人主顿悟,殊有根据,未可以想像之空论目之也。

历代三宝记壹贰新合大集经条略云:

于阗东南二千余里,有遮拘迦国,彼王纯信敬重大乘。彼土又称,此国东南二十余里,有山甚险,其内安置大集,华严,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陀罗尼,华聚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经等凡十二部,皆十万偈。

寅恪按,历代三宝记所引此文与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壹伍所录文字略有出入,遮拘迦作遮拘槃,藏大云经等十二部作十一部。槃与迦表面似非同一对音,但王明清挥麈后录陆云:

赵正夫[挺之]丞相元祐中与黄太史鲁直[庭坚]俱在馆阁,鲁直以其鲁人,意常轻之。每庖吏来问食次,正夫必曰:来日吃蒸饼。一日聚饭行令,鲁直云:欲五字从首至尾各一字,复合成一字。正夫沈吟久之曰,禾女委鬼魏。鲁直应声曰,来力??正整。协正夫之音。阖座大笑。

然则赵挺之读饼为整,乃其乡音,可见迦与槃之对音互异,亦由当日地方之土音不同所致也。至于藏经部数,应以十一部为是。夫大云经虽未明言出于于阗国,但与于阗相邻近之遮拘迦国有关,确有明证。大唐西域记壹贰斫句迦国条略云:

周千余里,编户殷盛。临带两河,颇以耕植蒲萄梨柰。文字同瞿萨旦那国,言语有异。此国中大乘经典部数尤多,佛法至处,莫斯为盛也。十万颂为部者凡有十数,自兹已降,其流寔广,从此而东,逾岭越谷,行八百余里,至瞿萨旦那国。

册府元龟玖陆拾外臣部土风贰云:

(于阗)国人善铸铜器,其治曰西山城,有屋室市井,菓蓏菜蔬与中国等,尤信佛法。

可知遮拘迦国即大唐西域记中之斫句迦国。历代三宝记所云东南一千余里当是讹写,与西域记等所载,此国位置,绝不能有此辽远之里程也。此国崇尚大乘,文化虽较于阗为低,但其人仍属于阗之影响,据言文字与于阗国同。可证此大乘文化,实从于阗而来。寅恪昔年与钢君和泰比较各种文字之金刚经,始知玄奘所译之本,源出自于阗文。是以较其他译本为繁。惜此稿本经已不见,故无从详加说明也。

综合言之,大云经虽不出于阗,但亦出自于阗相近之遮拘迦。据北史玖柒西域传于阗国传略云:

土宜五谷并桑麻。城东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城西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与树枝水会,俱北流。

达利河即土耳其语言之,Kara Kachi,Kara,为黑暗之义,与「土宜五谷并桑麻」等语,翊似皆可与大云经所言「有一小国,名曰无明。彼国有河,名曰黑暗。南岸有城,名曰熟谷」等文相印证。由是言之,武曌所据以女身得为帝王之教义,亦间接出自于阗,与谢灵运辨宗论及遮拘迦之华夏移民实有间接关系也。复曌因中国儒教等经典最重男轻女,不许女身得为帝王,故不得已求之于华夏民族以外之经典,借资宣传。殊不知女身得为帝王之说,实源出华夏移民所主张,此俗所谓家有祖传之宝,苟为子孙所忘,而别从他人求乞。斯真为中外学说历史之一奇事也。今述大云经教义已毕,聊举此端,以供好事之博雅通人一笑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