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超前思维谋划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的说明里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超前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过去和现状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对其今后可能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果,能够预先作出的判断、估计和预测的特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用超前思维,人们就能识时明势,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使自己的行动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获得行动上的充足准备时间,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运用超前思维,人们就能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各项实际工作中,制定出正确的行动方案,使工作顺利展开,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超前思维,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但不会被吓倒

,而且能够及时采取应变补救措施,满怀信心地前进。相反,如果失掉了超前思维的预见性,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超前思维是从现实的事物出发的,但它并不停留在事物的现状上,而是根据对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认识,预见到事物未来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超前思维的超前性还表现在它走在实践的前头。在开始实践之前,人们已经预测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除了重复的实践之外,这种对未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了解,就是超前思维的科学预见。超前思维的超前性特征,决定它具有非精确性和待检验性的特点。这使它与真理性认识又有所不同。超前思维的科学预见虽然是建立在以前实践的成果上,但它是尚未付诸实践的认识,是关于未来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对实践历史界限的超越。超前思维的科学预见,并不是说它本身已经得到实践的确认,与真理一样了,而是说它所依据的前提是科学的,这个前提就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据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作出的科学预见,就具有非精确性的特点,它一般只能大体上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推知未来的大概情况,而不可能周密地预知它的具体细节。科学预见不仅与过去的认识、现实的认识有所不同,而且与真理也有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曾运

用超前思维准确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八年抗战历程,完全符合战争初期毛泽东的预见。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超前思维就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在充分占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并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乃至直觉及多种方式、方法,对遇到的各种信息及时地进行处理、加工和提炼,进而能够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见的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是一种面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思维,它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结果之前,即在思维对象实际变化结果之前,就考察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超前思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是领导干部决策思维能动性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必须用到超前思维来把握未来、指引方向。超前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超前思维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领导的行为,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