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毛泽东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对于全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史。这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传家宝。坚持艰苦奋斗,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

一、搞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

当前,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艰巨任务,面对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想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赶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就要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年动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我国社会主义固有的优越性没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实践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我们国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过去底子薄,由于改革开放前政策上发生“左”的失误,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使得我国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四化建设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第一,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影响国民收入人均水平的提高。这些年人口有所控制,但每年净增也达1千多万,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人口国家,从国民收入人均水平来说,1979年中国在世界上居第108位,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翻一番,却因人口骤增,国民收入人均降至第126位。第二,我国地大物博,但因人口基数大,资源却相对紧张,不敷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耕地面积现有15亿亩,人均仅1.5亩,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水平。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价值占世界第3位,但人均拥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占世界第80位。水资源我国总水量名列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第88位。森林面积人均占有1.8亩,而世界平均为15.5亩。在世界人均占有水平中排第120位。第三,教育、科学、文化都很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文化事业有很大发展,但与其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相比,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相比,其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第四,从经济发展的需要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目前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保证全国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淡水、土地、森林及矿产等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比较低,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制约型国家。要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苦奋斗。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总之,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有足够的物质、技术、资源和人才条件,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除了通过国际市场得到一定的补充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靠本国力量来解决,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依靠内外剥削和掠夺。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工业化最早的国家英国,其积累资金的道路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靠对本国人民进行掠夺,二是靠掠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各国人民。英国18世纪上半叶仅从印度一地就掠夺10亿英镑财富。德国和日本,利用发动战争索取巨额赔款,德国普法战争后从法国索取50亿法郎,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向中国索取白银2.3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8千万两的3倍),作为发展工业的资金。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绝不能走这条依靠暴力掠夺积累资金的道路,只能走依靠内部积累资金的道路,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同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建立自己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可能像中东一些小国靠出卖特有的自然资源取得现代化资金和技术条件;也不可能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凭借特殊的国际条件,以出口加工模式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在短期内为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立足于自力更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独立来换取别人的施舍。我们一贯欢迎和争取各国人民对我们事业的支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加重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坚持对外开放,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繁荣昌盛,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技术革命及由它推动的新工业革命,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战,也向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回顾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是一批一批走的,至今已经走了三大批,人们称之为现代化的三次浪潮。这三次浪潮的原动力来自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一批国家走向现代化。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如此,技术革命还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为一些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遇。如果这些国家或地区抓住了机遇,那么它就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否则,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重。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8世纪中叶开始的以蒸汽机出现和运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开始的以电气化为内容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是以20世纪中叶开始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领域、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等。它们的特点是高水平、高效益、高竞争性,高知识含量、高风险性、高潜能性等等。

总之,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的世界来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会在未来的国际较量中取得优势。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并在国际较量中取胜,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认真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创造出一流的工作成绩,把我国经济搞上去。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关系等等。从精神文明建设上看,同样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样,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世界性的挑战。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一方面,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落后思想仍然对广大人民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在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加紧了对我国的渗透和侵蚀,把各种腐朽思想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传人了国内。要消除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抵制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必然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我国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经济科技的落后,使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缺乏良好的基础和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艰苦奋斗,我们别无选择。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我们党为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艰苦奋斗中,就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了千百万元产阶级革命战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样需要通过提倡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在全社会培育艰苦创业的精神,弘扬民族正气,并以这种精神为动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侈浪费

经济越是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是改善,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的歪风。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展开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奢侈浪费是消极颓废的表现,是腐败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

现阶段奢侈浪费的主要表现:一是挥霍公款,吃喝玩乐。有的领导干部经常出人豪华酒楼、宾馆和夜总会之类的高消费娱乐场所,一掷千金。有的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有些所谓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办事处”,实际上成了大吃大喝的场所。这方面一年浪费多少钱,很难估算。二是购买小轿车和通信器材过多过滥。如果是工作需要,配备这些东西也是可以的。但是,追求豪华,则不应该了。三是超标准修建办公楼,用巨额公款购买或装修领导干部住宅。有一个市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的两名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困难、职工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竟然花费公款270万元为自己购买住宅。四是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滥发纪念品、礼品。这方面的浪费,数额也不小,而且有的纪念活动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五是各种各样的会议,多得成灾。不少开会地点是选择风景优美或气候宜人的地方。六是违反规定,滥发各种补贴、津贴,其数额之大令人吃惊。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在我们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的确存在一些严重的奢侈浪费的情况。

奢侈浪费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而且会助长其他腐败行为。只要看一看这几年反腐败斗争中揭露查处的一些腐败问题就会一目了然。刹公款吃喝风、刹公款出国旅游风、清理豪华小轿车、清理通讯工具、清理超标准修建豪华办公楼,等等,无一不涉及奢侈浪费行为。由此可见,奢侈浪费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腐败问题。滥用公共权力挥霍人民创造的财富,这就是奢侈浪费的本质所在,而这也正是腐败的-个本质特征。

为什么说奢侈浪费会助长其他腐败问题?

首先,最直接最突出的便是助长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奢侈浪费,都要靠大量钱财来支撑。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挥霍浪费,钱从何来?无非是通过歪门邪道,侵占人民的劳动成果。

奢侈浪费除了诱发权钱交易之外,还会诱发权权交易、权名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一个追求奢侈挥霍的党政干部必然争权夺利。要争权,就必然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封官许愿、跑官要官、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甚至卖官曹爵、杀人保位,这就是权权交易、权名交易的具体表现。至于为了奢侈生活,用公款嫖娼以及用职权获取情妇等权色交易行为,无疑更是奢侈浪费的同义语。

奢侈浪费现象在我们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生、蔓延,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大危害。少数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利用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一方面,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吃掉公款数以千亿元计,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破坏了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败坏了党风,毒化了社会风气。

奢侈浪费绝不是一般的“生活小事”,而是一种政治上的瘟疫,如果不坚决加以治理,其后果必将是毁灭性的。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要求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党进行伟大创业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子。它是永恒的主题,永远不能丢。但由于各个革命发展阶段党的任务不同,艰苦奋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作风的具体体现,建国初期“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20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继承、发扬和生动体现。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任务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我们的一贯方针。历史和现实都清楚地表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最终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力更生不是闭关锁国、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争取外援的基础和保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是惟一正确的选择。适当的外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把方针放在我们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何况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他们的“外援”往往带有苛刻的附加条件,实际上是以“外援”

为诱饵,干涉我国内政。他们还常常寻找借。对我国进行封锁和“制裁”,给我们的发展造成障碍。还有些人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不愿意给我们实质性的援助,不要说高精尖技术,就是中低档技术,也不愿意让中国轻易得到。他们感兴趣的是向中国输出商品、赚取利润。在当今世界上,实现现代化不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只能靠我们的双手艰苦奋斗,靠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现代的文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西方的一些反共分子幸灾乐祸,断言中国社会主义要破产了。但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渡过难关,使国家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形势,今后,国际敌对势力还可能施加新的压力,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就能克服种种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艰苦创业,合理消费

作为一种意志和精神的体现,艰苦创业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第一流的工作标准,是面对困难攻无不克的拼搏精神,是为现代化建设勇于献身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显然这是推动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作风。当然,我们提倡艰苦创业,绝不是说让人们再像延安时期那样去纺棉花,吃黑豆,住窑洞,简单地理解为节衣缩食。我们党提倡艰苦创业,是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决不是提倡苦行僧主义。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靠坐等和恩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我们党今天讲艰苦创业,是强调必须下苦功发展生产力,是强调每个同志在工作上勤奋努力,是提倡合理、适度的消费。所谓合理、适度,是指消费要和我国国情和现实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搞超前消费。近年来,不少地方超前消费的风气甚盛,不仅耗费了大量资财,使生产的发展缺少后劲,而且大大剌激了群众的胃口,以致一部分人滋长了一切向钱看、贪图享受的思想,在经济和思想领域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是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在生产和消费上,共产党员要表现出更高的思想境界,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多干工作,勇于奉献,决不能离开生产的发展去片面追求个人的高消费。

3.勤俭办事,讲求效益

勤俭办一切事,这是艰苦奋斗的一条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们共产党人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领导干部手中掌管的经费,都是人民的血汗,一分一厘都是宝贵的,都要用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上,用到为人民服务上,决不能挥霍浪费。毛泽东曾指出,要“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艰苦奋斗不仅是工作中敢于吃苦,埋头苦干,还要勤俭节约,讲求科学,讲求效益和效率。节约首先是生产上的节约。目前我国经济活动的效益是不高的,生产中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这说明节约的潜力很大。至于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大手大脚、讲究排场等不正之风造成的损失,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这种浪费,不仅糟蹋了人民的血汗,实际上也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提倡勤俭节约,讲求效益,一定要杜绝对国家财产漠不关心的败家子作风。共产党员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国家财产。在工作中要以客观条件所允许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朴素节俭,力戒奢侈

生活方式并非小节。一个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是和他的理想、世界观紧密相连的。生活上朴素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美德。现在,我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处在艰苦创业的时期,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雷锋同志有句名言,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今天环境变了,条件好了,但朴素节俭、力戒奢侈的原则不能丢。在任何时候,我们共产党人都不能以聚敛个人财富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以个人财产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以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仅把艰苦朴素完全丢到脑后,而且变成“懒、馋、占、贪、变”,群众说他们是“吃喝冲在第一线,斗志退到贫困线,违纪越过警戒线”的“三线干部”。有些人正是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开始,滋长了占有欲、权势欲及各种邪念,而导致思想和政治上的堕落。因此,在生活上是节俭还是奢侈,不是一个小节问题,它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共产党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必须过好生活关,力戒奢侈。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将来,即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了,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越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越要保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艰苦创业精神。

我们党靠艰苦奋斗打下了江山,靠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改变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我们全党努力继承和发扬这一革命精神,这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节省每一分钱的精神,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心中装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使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三、谦虚谨慎,树立忧患意识

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已取得的巨大成绩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动力。

(一)何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指在充分估计前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前瞻意识,反映了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辩证统一的,安与危并存,顺与逆相随,福与祸结伴,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诚如古人所说:“忧先于事者,不及于忧;事至而忧者,无济于事。”实践证明:居安思危得安,居安思安得危。忧患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忧患意识。没有忧患意识,必然导致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斗志消沉,陷入危险的境地。忧患意识是使命感、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奉,成为人们尤其是古代知识分子生活行动的指导原则,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因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础上的忧患意识,其内涵比传统的忧患意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这种忧患意识,以人民利益、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表现出当代共产党人对自己所负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性认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这种忧患意识是由我们党的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所决定的。从现实情况看,尽管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不骄不躁,奋发进取,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二)增强忧患意识,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越要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尤为重要。

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醒头脑,才能识“忧”辨“患”,清楚地认识到忧在哪里,患在何处。同样,只有增强了忧患意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纷繁变化的形势面前目光敏锐,头脑清醒。从国际形势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些年来世界风云变幻,天下很不太平,国际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口中国加入WTO之后,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阶段,但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不乐观。从国内形势看,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国有企业步履维艰,农民负担过于沉重,救助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假冒伪劣横行于市,腐败问题久治不愈,环境污染仍然存在等等。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仅约为美国的九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看不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成绩,看不到我们经过不懈努力所赢得的良好发展机遇,丧失信心,盲目悲观,是糊涂的、错误的;同样,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元忧无虑,盲目乐观,也是近视的,危险的。我们树立忧患意识,不是看不到当前的大好形势,更不是要否定这种形势,而是为了清醒地估量形势,有针对性克服形势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对我们不利的消极因素、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前进。树立忧患意识,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树立信心,凝聚全党全民族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全体党员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要坚信邓小平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树立奋发进取的思想意识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促人警醒,忧患催人奋进,忧患给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不是祀人忧天、无事生非,不是坐而论道、虚张声势,而是要求我们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知不足而发奋,思忧患而图强。内忧外患面前,漠然视之、麻木不仁固然糊涂,精神萎靡、丧失信心也是十分有害的。面对困难,别无选择。怨天尤人不行,得过且过不行,随波逐流不行,“等靠要”不行,“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行,“破罐子破摔”更不行。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都应当也必须调整状态,振奋精神,增强斗志,奋发有为。一是保持一股闯劲,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敢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开辟新的领域、新的天地;二要培养一股拼劲,既坚持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又保持开拓进取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气慨,既能缤密计划、理性思考,又能冲锋陷阵;三要发扬一股钻劲,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认真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使思想紧眼时代,让素质适应要求,与时俱进。四要修炼一股韧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拼搏斗志,藐视困难,百折不挠,战胜挫折,化险为夷。

(四)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牢记“两个务必”是居安思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史上有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是艰苦奋斗而使国家长治久安,贪图安逸而使政权走向衰亡。一个政党如果骄傲情绪盛行,享乐思想就会萌发,腐朽文化就会乘虚而入,腐化堕落现象就会产生,奢靡之风滋长,铺张浪费严重。腐败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就会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反腐倡廉,这样有利于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要把忧患之思转化为消除忧患之行,就要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防止和克服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情绪和作风,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和奢靡之风,决不能由于事业发展了,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丢掉艰苦奋斗作风。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牢记”: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只要我们做到这“四个牢记”,就能有力地带动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就能使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就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考题

1.人生观有几种类型?共产党员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2.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新时期赋予艰苦奋斗哪些新的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大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