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展观

抓好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首要问题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最新发展理念。中共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合作,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才能趋利避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须解决;人民群众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追求更幸福、更殷实的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所取得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体现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妥善处理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在统筹兼顾中,“统筹”指的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则强调照顾各个方面,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顾此失彼。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而不能只顾一头、不及其他;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好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统筹兼顾,不能搞“单打一”,不能搞片面性、绝对化。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和谐、不够平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有重点地求得突破,防止搞“一线平推”。党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立足国情,把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更好地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正是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完善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开拓着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正是在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展示着在新世纪新时期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实践将证明:只要我们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初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吃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是指导我们认识和加快发展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历史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领导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战略选择。只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胡锦涛同志

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就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要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发展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考虑,全面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地履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个主要方面的职能;四是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为发展,为造福人民而创造政绩;五是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从财政、税收、投资、分配等方面采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是关键。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发展观也总是与政绩观紧密相联系的。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政绩观的标准。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思维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只有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舍弃个人得失的政绩观,才能坦诚地、自觉地接受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必然要发生扭曲和变形;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也必然会失去主体的认同和社会价值的支撑。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他特别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此,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要扬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要扬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的政绩观,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要扬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共产党员的政绩,说到底是要落实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上。当代共产党人的真正政绩,就是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科学、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全体共产党员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