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新带着两万多大军,清晨早起迟暮扎营,一路紧急赶路,两天后,来到位于鄂州管辖的汉阳渡口。由于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船只载人能力不行,大军只好在汉阳驻扎下来,等候大军被船只一点一点送到襄河北岸。

在这个方面,袁惠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不是全能救世主,他只是个普通人。营造船只,特别是大型船只,需要很多知识和经验,整个帝国也没有,能够一次载人超过三百的大船。

袁惠新的事业只是刚刚起步,他也派人到南方寻找时代造船的工匠,希望汇集众人的智慧,建造出袁惠新心目中楼船。这种楼船最好能够在大海中远行,在海战中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未来的未来,这种船只挂着帝国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过眼下急不得,急红眼这种属于理想型的船只也变不出来。

袁惠新清楚的认识到,强大的海军远洋舰队绝不可能一夜之间拥有!这不仅是因为造船要运用到很多数学、几何学、力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来检验新船的航速、浮力、推进系统的协调度、倾侧极限点等各方面的综合效能;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导航技术、航行经验,需要涉及天文学、地理学、水文学、气候预测、测量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支援,需要使用观象仪、量角器、六分仪、罗盘、星历表、校正仪等许多精密仪器,需要对各海域的水深、风向、浪高变化、海潮起伏规律等做详细记录,才能确定出合适的航线,并帮助船只定位和矫正航向。

此外,舰队的战斗力也并非单纯依靠以上那些物质的力量。身经百战的战士和经验丰富的航海手,长期以来锤炼出来的战斗意志和军队传统,都是缺一不可。只有当你拥有了他们全部,才是一支舰队最终得以成为大海主人的决定性因素。

而这些,恰恰正是大中华帝国海军所欠缺的。袁惠新于是展开信纸,传令杜范组织一部分匠人前往临安秦九韶处听令造船。方才揉了揉已经成了两个大的头,坐了下来。鄂州如今已到无兵无粮的地步,若是荆州久拖不下,只怕多年心血,将付之水流。虽然现在看似强势,却已将到强弩之末。想到这里,袁惠新赶紧站起来,快步走到营外,正看见张伟与刘元珍过来,两人走到袁惠新身前道:“皇上,军队正整装待发,请圣上示下。”袁惠新令丁庄带二千士兵驻守汉阳催促粮草,便起兵望枣阳而去。

朝廷虽然权臣当道,但对于荆襄的战况多少还是有点了解,自从鄂州被帝国军围困以来,朝廷对于荆襄的援助也一直没有缺少,就连这小小的枣阳,也因为是军备后营的

重要性,准备了充足的神臂弩,这种弩箭的射程可要比一般弓箭要远得多了,可惜弩箭射程虽远,但上弩箭却麻烦,往往普通的弓箭射出好几支箭,弩箭才能上完一支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