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鸢的眉头渐渐皱紧。

 说实话,韩王这么坚定的反对和赵国结盟,是暴鸢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在暴鸢看来,站在赵国一边无疑是更加靠近胜利的终点线,而站在秦国一边则未必。

 况且,之前韩国和秦国合作的那一次粱沟之战中,韩国就反过来狠狠的捅了秦国一刀,接下来的战争双方的合作默契度那肯定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外号。

 诸多想法在暴鸢的心中迅速闪过,但是他最终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开口道:“大王说的是。不过老臣听说赵国使者即将抵达新郑,不如请大王接见了赵国使者之后再做决定,如何?”

 韩王看着暴鸢,脸上露出了一丝愉悦的笑容:“此事自无不可。”

 两日后,苏代抵达了新郑,见到了暴鸢。

 “如此说来,韩王似乎对于我大赵颇为抵触啊。”苏代摸着胡须,陷入了沉吟之中。

 暴鸢微微点头,道:“此事老夫也已经无可奈何,只能请使者多多担待了。”

 苏代看了暴鸢一眼,心中一声冷笑:“也是个明哲保身之人啊。”

 说起来,暴鸢虽然是当世名将也打了不少相当有名的大战,但绝大部分的时候他的战绩都是以配角的身份打出来的,比如当年对楚国的方城之战、对秦国的函谷关之战、粱沟之战等等。

 真正让他独当一面的战争,比如说伊阙之战、宜阳之战的时候,这位所谓的名将往往就成为了胜利者的垫脚石。

 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这位将军在做事情的时候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反而导致了事情做到一半就容易功亏一篑,遭到失败。

 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还不如一些彻头彻尾的莽夫。

 大王曾经说过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想来就是如此了。

 苏代笑容不变,道:“无妨。暴相只需要让韩王接见我,我自然可以将其说服。”

 暴鸢松了一口气,道:“那么便麻烦使者了。”

 片刻之后,在回馆驿的马车上,繆贤的脸上明显出现了怒意:“这个暴鸢……他的相位都是靠着大赵得来的,他就是这么为大赵做事的?”

 苏代叹了一口气,道:“如今大赵势力强绝天下,是好事也是坏事。你看韩王,明明恨极了我大赵,也不敢公然和我大赵翻脸。但是如暴鸢这样的人,也是因为忌惮大赵,所以不敢全心为大赵做事。”

 繆贤有些疑惑:“他不为大赵做事,那不是死路一条吗?”

 苏代看着面前的繆贤,经过了大半个冬天的赶路,两人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实质性的友谊,再不是之前那种工作同事类型的泛泛之交。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苏代开口了:“其实无论是暴鸢还是韩王,归根结底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韩国,无非是一个想着眼下一个想着长远罢了。不管怎么说,韩国终究都是要被大赵灭掉的对象,所以只要他们还算清醒的话,就不可能完全无条件的站在大赵这一边。”

 繆贤细细的咂摸着这句话,好一会才道:“那么照你这么说的话,那薛公田文也是如此了。”

 苏代笑道:“这是自然。不过田文的私心更多,毕竟他还有一个薛国,而且他的势力也更强,远远不是一个暴鸢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繆贤哼了一声:“一群首鼠两端的家伙,迟早灭了他们……这么一说的话,那去年大赵在宜阳城之中的那些精心设计,岂不是全部白费了?”

 苏代摇头道:“不。恰好相反,若不是因为去年大赵在宜阳狠狠的设计了韩魏两国一次的话,恐怕这一次韩王和魏王都会不假思索的就站在秦国一边了。如今魏王愿意遵守盟约,韩王也只是犹豫不决,这完全都是宜阳之战所带来的功劳。”

 繆贤闻言,顿时长出一口气。

 要知道宜阳之战可是繆贤一手策划和具体实施的,虽然明面上只摆出了一个蒲杰,但实际上繆贤可是将整个对外情报处在韩国之中的力量几乎全部都动用了起来,才最终确保了整个设计的成功。

 如果大费周章做了这么多最后只是徒劳无功的话,那也太让人沮丧了。

 苏代道:“无妨,等明日上殿便是了。那韩王和暴鸢纵然千般算计,但我大赵携堂堂正正之势而来,又岂是这区区一个韩国所能够抗拒的呢?”

 翌日,韩王召赵国使者苏代入宫觐见。

 一整套毫无营养的流程走完之后,苏代坐了下来。

 韩王含笑看着苏代:“不知使者今日到来,究竟所为何事?”

 苏代拱了拱手,道:“苏代此来,乃是为了救大王和韩国之命也。”

 大殿之中,一阵低声哗然。

 韩王的脸色同样一变,看得出来他非常想要发火,然而这种火气很快又被他按了下去。

 韩王盯着苏代,冷声道:“使者此言,未免过于夸张了吧?”

 苏代笑道:“外臣并无任何夸张之处。若是没有外臣此行,那么等到明年此刻,赵魏楚三国雄师已然踏平新郑,大王也早就沦为阶下之囚,韩国更是必将不复存在。所以,外臣这一次说是救大王和韩国一命,又哪里说错了呢?”

 韩王的脸色终于绷不住了,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怎么,这就是赵国对盟友之道吗?”

 苏代哈哈一笑,道:“大王误会了,赵国一直以来对待盟友都是十分友好的。请大王好好的想想吧,在过去的那些战争之中,又有那些盟友在跟随着赵国的过程之中没有获得好处呢?”

 韩王平静的说道:“寡人就没有,而且还丢掉了宜阳。”

 苏代笑道:“怎么说呢?外臣还是实话实说吧。有些时候,机会是要自己抓住的,若是给了机会而自己无法抓住的话,那么迁怒到他人身上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以宜阳之城防,韩魏两国之兵甲,本该是坚守个三年五载都不被攻破才是,但却在区区几个月内就被秦国人轻松拿下,而且还是因为内部的问题。恕外臣直言,这难怪能怪得到我大赵的头上吗?”

 韩王脸色一变再变,最终闷闷的冷笑一声,没有说话。

 宜阳之战还真就是非战之罪,完全就是因为蒲杰这个内鬼……还是韩国自己的内鬼,苏代现在提起来这个,韩王还真就无法反驳。

 苏代并没有让韩王的尴尬保持太久,而是继续说道:“不过请大王放心,现在韩国的机会已经来了,只要韩国跟随我大赵出兵的话,那么大赵自然能够帮助韩国夺回宜阳。不仅如此,秦国历年来从韩国之中夺取的所有土地都可以重归韩国所有。有此条件,想来大王应该可以放心了吧?”

 韩王明显吃了一惊。

 既然对面是说客,那么肯定是带着赵王的条件而来,这是在会面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但韩王没有想到的是,赵国人开出来的条件竟然如此的优厚,且充满自信。

 秦国在东扩的过程之中,夺走的可不仅仅是韩国宜阳一处地方而已。

 如果不是秦国的话,韩国现在的疆域至少还要再大上差不多四成左右。

 现在,赵国人居然说,给韩国把这四成的疆域全部都拿回来?

 坦白说,如果苏代不是赵国使者的话,那么现在韩王可能都已经开始赶人了。

 韩王深深的看了苏代一眼,道:“赵王当真就如此的肯定能够获胜吗?”

 苏代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了两张纸,放在了桌案之上:“究竟是否如此,大王一看便知。”

 这两张纸很快就到了韩王的手中,韩王看着纸上的内容,陷入沉吟。

 上面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两份盟约,由赵国和魏国、楚国分别签订的,上面还能够看到魏王和楚王的大印。

 这一刻,韩王终于明白了,对面这个赵国使者的底气是从何而来。

 原来,魏国和楚国都已经站在了赵国这一边……

 秦国,这下子是真的要成孤家寡人了啊。

 苏代道:“大王难道还不明白吗?如今赵魏楚三国并立西向,如果韩国执意要站在秦国一边的话,那么三国就只有先吞掉韩国,再行西进。想必魏王和楚王对于这一点都是十分乐见的,不是吗?我大赵是看在三晋出自同源的份上,所以才想要拉韩国一把。大王素来明智,想必不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吧?”

 大殿之中,一片鸦雀无声。

 不少韩国大臣的脸庞都已经涨得通红,那是被气的。

 苏代的这番话,根本就是**裸的威胁!

 只要韩国不加入赵国的同盟,就要被赵国带着魏楚直接灭国!

 但是,更加让人憋屈的是,韩国对于这样的威胁,却偏偏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韩王的拳头不知不觉握紧,最后又缓缓松开。

 他抬起头看着苏代,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显得平静:“回去告诉赵王,就说他的条件寡人同意了。”

 苏代长出了一口气,笑道:“大王英明。”

 韩王面无表情的说道:“那就现在签订盟约吧。”

 至此,赵国大行人这一趟几乎历时整个冬天的三国出行之旅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春天未至,但战争的气息已经渐渐的弥漫开来。

第306章 主父教子,四国合纵(第三更,万字更新完毕求订阅)

 邯郸,赵国王宫。

 赵何和主父并肩而行,两行脚印在雪中延伸出去,瞬间被身后一群侍卫和宫人的脚步给完全掩盖。

 青石板所铺就的道路已经被白雪掩盖,路两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干,许多树枝被雪压得弯了下来,有些不堪重负。

 继续往前,几丛梅花出现,红色的花朵在一片苍茫白色大地之间显得十分显眼。

 主父的脚步在梅花面前停了下来,脸色微微有些黯然。

 这是太后吴孟姚生前最喜欢的花。

 赵何静静的站在主父的身边,看着面前的梅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沉默半晌之后,主父开口道:“马上就要开春了。”

 赵何道:“是。繆贤刚刚让人从新郑那边传话回来,说韩王已经同意了。”

 主父的眉头微微一扬,道:“这也正常,韩咎此人虽然精于权术,但是这申不害一脉之流成天只知道玩弄这些小道去控制臣下,却忘了国君真正的职责乃是治国安民,如何能成什么大事!此等人往往图小利而忘大义,你若是将战场放在崤函方向,那么韩国便是需要注意的对象了。”

 赵何点头道:“是。请主父放心,儿理会得。”

 主父道:“寡父这些天看了不少的资料,对过去的事情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宜阳这件事情……做得不好。”

 赵何抬头,略微有些惊讶。

 主父看着赵何,淡淡的说道:“以结果而言,此事自然是成功的,对大赵也是有益无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此事失败了,被发现了呢?那样的话,怕是乐毅还在和秦开对峙之时,秦韩魏联军就已经打到邯郸城下了吧?”

 赵何张了张嘴,本想说这件事情是自己事前早就已经计算好的,但话没出口就闭上了嘴巴。

 因为主父说的还真是没错,如果这件事情被踢爆,韩魏两国得知赵国在暗中竟然如此算计自己的话,临阵倒戈和秦国合流还真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情。

 主父看了赵何一眼:“寡父很明白你的心思,你是想要尽早的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你急便能够急得来的。寡父也知道此计乃是蔺相如所提,但你要知道,你我作为国君,站的角度原本就该比臣子们要更高,考虑事情也应该比臣子们要更加的全面。权术自然是能用,也是要用的。但治国并非只有权术,让一个国家强盛和发展起来更不是权术之道能够支撑得起来的。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也是如此,可示之以诚,也可动之以利,但阴谋算计之术能用则少用,因为不是每一次算计都能够成功,一旦失败之后造成的后果往往更是遗毒无穷。术者,小道尔,可用之而不可被用之。你要谨记这一点,方才不会落入申不害一脉的误区之中,被他们那些东西所束缚。”

 赵何长出了一口气,心服口服的低下了头:“儿受教了。”

 主父看着赵何,伸手拍了拍赵何的肩膀:“你不需要有压力,你要知道在你这个年纪寡父是远远不如你的,年轻人总是要慢慢的成长起来,我赵氏能够有如今之基业,也是代代先祖传承下来的智慧和力量所致。当年寡父传位于你之时,心中也不是没有过疑虑和担忧,但是现在寡父知道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赵氏必将因你而兴,开创一番前所未有之大业。你尽管放心去做便是,其余诸事,寡父自然为你料理妥当。”

 赵何点了点头,正欲开口,突然旁边传来一阵惊喜的声音:“大父!”

 赵何下意识的转头看去,正好看到王后轻轻的将小赵谦放在地上,裹得好像一个粽子一样的小赵谦兴奋的朝着自家的爷爷奔去,才跑了两步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直接栽倒在了雪中。

 原本十分清净的花园,迅速的变得热闹了起来。

 赵何看着看着,脑海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单单只有一个孙子,对于主父来说似乎还是有些不够的。

 赵何的目光在王后已经微微隆起的肚子上掠过,然后下一个念头自然而然的浮现。

 嗯,两个也不够。

 看来,是时候考虑一下多纳几个夫人的事情了,反正肥义他们也经常念叨这个。

 对了,肥义那个孙女据说今年已经十八了,长得好像还挺漂亮的来着?

 哦,还有周袑那个小女儿,从繆贤的汇报来看,是个长腿美人啊,而且马术相当精湛……

 对了,为了安抚齐地和燕地的人心,或许应该考虑一下从原先的齐国和燕国公族之中各纳一名夫人。

 等等,这一下子四个是不是有点多了?

 但是别的皇帝都是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寡人就这么几个的话好像也还行吧?

 赵何静静的站在雪中,让自己的思绪和雪花一同飘飞着。

 就这样,赵何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七个冬天也过去了。

 当春天到来,道路随之畅通,邯郸和赵国各地的联系也迅速的恢复了起来,许多滞后的消息也传回了都城之中,让赵何很是忙碌了一阵。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齐地之中一共发生了五起叛乱,但全部都在七天内被镇压完毕,其中最大的一起叛乱规模也没有超过一百人,最小的一起叛乱则是一名在高密县城之中的流浪汉实在是被冻得受不了于是拿着一个木棒冲击高密县衙声称自己是姜子牙的后代要恢复正统,目的是为了进到监牢里混一口饭吃。

 作为回报,高密县令十分体贴的让他成为了拆除齐长城苦力之中的一员,这名造反流浪汉如愿以偿的有了饭吃,甚至还有了一套崭新的麻布衣裳,代价则是要去齐国南长城天天搬砖。

 至于燕国方面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在过去的冬天里燕国发生了上百起大大小小的叛乱,最大的一起甚至一度攻占了一座县城,但由于乐毅大军驻扎在武阳,廉颇驻扎在蓟城之中的缘故,这些叛乱也同样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扑灭了。

 从齐国方面的经验来看,类似的乱局应该还会持续几个月,然后在赵国一人造反株连全家提前举报可免罪责的高压政策之下渐渐平息下去。

 在北方,辽东和辽西的战事似乎并没有完全平定,据说在襄平城之中还有最后的一支燕国力量在抵抗,显然朝鲜对襄平的上一次占领给襄平人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但考虑到燕国都已经凉了的事实,襄平的陷落应该也是时间问题。

 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或许是因为这两年并没有什么大的雪灾,又或许是因为赵国消灭了林胡和燕国的事情实在是过于震撼,总之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相当的老实,虽然也有一些小规模的入侵,但那基本上都是以部族为单位几十一百骑兵这个样子,完全构不成威胁,单单靠本地驻军都随意打发了。

 让赵何稍微有些警惕的是,随着林胡的灭亡,一个叫做匈奴、原本并不是那么显眼的部族联盟似乎已经开始渐渐的变得强大了起来。

 匈奴,这是多么让人熟悉的名字啊。

 不过眼下的匈奴还远远不能够和历史上的那个威震华夏北疆,逼得刘邦嫁女儿和亲的匈奴大帝国相提并论,现在的匈奴甚至都没有形成一个国家。

 如果说历史上的匈奴帝国是一个成年人的话,现在的匈奴充其量也就是个出生婴儿罢了,在赵国强大的实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根据情报,匈奴在成了气候之后并没有立刻南下,而是在西边和占据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起了不少的冲突和摩擦,眼下而言暂时是历史更加悠久的月氏占据了上风。

 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事。

 从厚厚的文件海之中抬起头来,赵何长出了一口气,对着面前的肥义说道:“高唐君啊,等到春耕结束之后,就开始征召部队吧。对了,这一次的青壮民夫全部从齐地诸郡征发随军。再发函去韩魏楚三国,让他们配合大赵到时候一起行动。”

 肥义毕恭毕敬的说道:“唯。”

 战争的脚步在悬空了一整个冬天之后,终于又重重的落了下来。

 当春耕结束之后,赵何集结了十七万赵国军队,开始浩浩****的向西进发。

 魏国派出了以芒卯为首的七万兵马,韩国则以暴鸢率领八万兵马,三晋联军总计三十万兵马,直抵已经从秦国和韩国倒手两个来回的宜阳城下。

 楚王派出上柱国昭雎作为主将,率领十万兵马再次攻入秦国南阳郡,直指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城。

 这还并不是所有的兵力,在北方,赵国大将廉颇、赵奢率领一支足足四万人的骑兵南下,自北地郡朝着秦国义渠地而来。

 这不是历史上第一次针对秦国的合纵,第一次由公孙衍主导的六国合纵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由孟尝君主导的齐韩魏三国同盟则获得胜利,而这一次秦国所面临的危机更胜以往,堪称史无前例。

 正如赵何在事先出征的誓师大会之中所言:“这一次,寡人要的不是什么合约,寡人要的是崤函通道,是河东郡,是南阳郡和南郡,是整个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