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城。
又是一天黄昏时分,赵军的攻势刚刚退去,城墙上下都是尸体,空气中充斥着血腥味。
剧辛站在武阳城的城头之上,注视着城外那重重叠叠的赵军大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在剧辛的身边,燕国武阳令以及一批官员正在随行。
虽然从实际的角度上来说剧辛现在只是一名普通贵族,但很显然所有人都将剧辛当成了主心骨,即便是原本应该充任这一角色的武阳令也不例外。
这并不是因为剧辛之前的官职,而是因为剧辛在武阳城之战中的表现。
在秦开于数十里外的桑丘吃到一场超级大败仗之后,如果不是剧辛及时的站出来利用自己的威望收拾了人心并利用城中的力量最快速度组织起了一支守卫军的话,整个武阳城早就已经被趁胜追击的赵国人给攻破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眼下的武阳战事就是一切顺利了。
对面的主将可是乐毅啊,那个轻轻松松就击溃了燕国倾国之师的恐怖男人,赵军那强大的战斗力更不是武阳城之中这支临时拼凑出来的部队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些天来仅仅是赵国人按部就班所发起的攻击,就已经让武阳城之中压力无比巨大了。
虽然冬天已经一步步的接近,但是剧辛甚至连自己能否最终撑过这个秋天都没有把握。
更何况,就算撑过了又能如何呢?
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承认,桑丘一战都已经将燕国反抗赵国成功的最后一丝希望给完全磨灭了。
或许武阳能够成为第二个齐国的即墨或者莒城,能够多坚持一会,多给蓟都一些防守的时间。
再多,就真的怎么也做不到了。
想着,剧辛不由得抬头看向了东北方。
“大王……老臣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投石机!”
剧辛吃了一惊,下意识的一抬头,果然发现空中有十几个白色的东西呼啸落下。
剧辛一个健步直接躲在了城垛之后,在他的身边众人也是大呼小叫纷纷躲避。
然而,预期之中那巨石落下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剧辛有些惊愕的抬起头,看到的是犹如雪花一般落下的纸张。
无数纸张不仅落在了城头,更落在了武阳城中,不少胆子大的士兵们已经捡起纸张,好奇的打量。
对于燕国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还真没接触过这种才发明几年,不久之前才刚刚传入燕国的高大上东西。
在城头,不少官员叫了起来:“有字!”“是大燕文字!”
剧辛也捡起了其中的一张纸,上面写着一篇劝降书。
看着看着,剧辛的脸色突然变了。
劝降书是以乐毅的口吻写的。
“武阳众:今蓟都已破,燕国全境只余武阳一城。若献城而降,吾乐毅以赵国上将军之名义保证必约束士兵秋毫无犯,只诛杀铁心与大赵为敌者。若不降,则破城之日,便是武阳沦为白地之时。”
蓟都,被攻破了?
剧辛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轰的一下,好像瞬间要炸开一样。
这不可能!
剧辛本能的抵触着这个说法,在心中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一定只是赵国人的攻心诡计。
直到剧辛看到了这封劝降书的最后。
在劝降书的最后,署着乐毅的落款,而在落款之上则盖着一个鲜红的印章。
剧辛定定的看着这个印章。
他对这个印章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这根本就是燕王下达各种政令和军令之时必须要用到的东西——燕王玺!
燕王玉玺,现在竟然出现在了赵国人的手中,这岂不是说……
“不!”剧辛一声大叫,声音无比凄厉。
当周围许多已经看完了劝降书的燕国官员们有些吃惊的抬起头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剧辛晕倒过去的情形。
城头顿时大乱。
也正是由于剧辛的突然晕倒,所以武阳城中的燕国官员们犯下了一个极为致命的失误。
他们并没有及时的收缴那些由赵国人用投石机抛射进来的众多劝降书。
这也是因为纸张第一次被运用在战争上,燕国人也没有应付经验的缘故。
毕竟在这之前,不可能有哪位主将会投射竹简所制成的劝降书。
传言扩散的速度是十分可怕的,等到剧辛醒来的时候,燕国全境陷落、只剩下武阳一座空城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座武阳城。
看着面前聚拢过来的燕国官员,剧辛十分疲惫的做出了解释:“这是赵国人的诡计,老夫方才也是一时没有想明白,中计了。”
剧辛别无他法,他必须要证明这是赵国的诡计。
有人忧心的问道:“可是,上面这个大王的玉玺盖章……”
剧辛抬高了声音:“当然也是假的!好了,都回去吧,大家各司其职,立刻派人上街搜捕传谣者,不要让谣言继续扩散下去,影响军心了!”
众人纷纷散去,然而心中的疑虑并没有因为剧辛的这番解释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的浓重。
武阳可是燕国的下都,是燕国最大的城市,燕国南方领土的政治中心,这里的很多人都见过燕王玉玺盖章过的文件。
暗潮越发的汹涌了。
第二天傍晚,劝降书攻势再度来袭。
这一次,劝降书换成了相邦郭隗的口吻,上面再度强调了燕国已亡的事实,声称郭隗已经投降了赵国,并希望武阳城之中的军民们不要为了燕国继续陪葬。
在每一封劝降书的最后同样也盖上了来自郭隗的相邦官印。
已经有了准备的剧辛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士兵将其中的大部分劝降书给收缴了起来。
剧辛的解释依旧:“郭相忠心耿耿,绝对不可能会投降赵国,乐毅这只是想要借此来打击我军士气,二三子绝对不可上当!”
面对着剧辛的解释,众多燕国武阳城之中的官员们沉默以对。
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当天晚上,这第二份劝降书的内容也传遍了整座武阳城。
第三天,劝降书变成了邹衍。
第四天,苏秦。
第五天,为了安抚人心和主持军务搞得心力交瘁的剧辛终于病倒了。
第七天的早晨,当病榻之上的剧辛被一阵激烈的厮杀声给惊醒的时候,回过神来的他看到了那位一直以来对自己毕恭毕敬的武阳令。
这位武阳令只对剧辛说了一句话:“剧卿,一切该结束了。”
当天晚些时分,武阳令打开了城门,向城外的乐毅献城投降。
……
邯郸。
深秋的邯郸已经颇为寒冷,一阵秋风吹过之后,邯郸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打喷嚏的声音。
赵何和王后站在一起,面带微笑的看着赵谦在宫人的陪伴下玩耍。
赵国王宫之中到处是光秃秃的树干,甚至连大地也变得光秃秃的,然而这些都并不影响赵国大公子赵谦的快乐,已经能够熟练奔跑的他十分高兴的在树干之间穿梭着,玩着追逐的小游戏,空气之中到处都充满了他欢乐的笑声。
赵何笑道:“寡人听说王后最近已经开始让他教授他礼仪和文字了?其实让他再玩一阵子,等到五、六岁的时候再开始教育会比较好一些。”
王后楞了一些,随后摇头道:“这样不行的,大王。主父和高唐君他们会有意见的。”
赵何脸色微微一僵,过了好一会之后干笑道:“那就按他们的来好了。”
王后应了一声,突然小心翼翼的说道:“大王,小童前几天去见了……他们。”
赵何心中微微一动,知道王后说的应该是她的父亲和兄弟,也就是前齐王父子。
虽然并没有杀死这两位齐王,但是赵何对于这两个家伙还是十分关注的,毕竟齐国这两年来的不少叛乱都是打着他们两个的旗号,即便这两位被软禁的囚徒根本就不可能和齐国那边有任何的联系。
赵何温声道:“怎么了,难道他们出了什么事情?”
赵何自认为对于这两位齐王还是相当优待的,除了没有自由之外,这田地和田法章父子的生活完全就是封君级的待遇,绝对是这世间顶级的享受。
王后摇了摇头,道:“没出什么事情,就是小童……想谢谢大王。”
赵何沉默片刻,转头看向了王后:“这两年来,你的压力也很大吧。”
王后有些惶恐的低下了头:“大王恕罪,小童、小童……”
赵何笑着打断了王后的话:“寡人从来没有怪罪过你,王后。”
虽然王后早就已经表明了态度,但齐国毕竟是她的母后,毕竟是给予她生命和家世的田氏之基业,如果说王后能够在知道齐国灭亡之后依旧无动于衷,那显然是很不合常理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事实上,如果王后真的能够做到对娘家完全铁石心肠的话,赵何的心中反而会有所疑虑,担心她会不会把赵国将来的王位继承人也教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家伙。
这人啊,如果没有了感情,那和畜生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六国君主的优待,也是赵何刻意为之。
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没有真正的出现过大一统的王朝,人们心中都是存在着很浓重的恋旧心理,需要一个时间去接受。
对六国君主的优待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安抚这些六国的遗老遗少们,等到过个几十年,天下人心彻底在赵之时,这些六国王族纵然还有心反叛,也不可能再掀起什么浪花了。
在历史上,秦始皇是用流放的方式将六国君主一一逼死,再加上秦国的法家制度在统一之后并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来进行修正,再加上胡亥赵高的胡搞瞎搞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土崩瓦解,赵何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在这方面以史为鉴一番。
不是只有打打杀杀才能够解决事情的,刚柔并济才是正道,西方人的所谓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就在这个时候,繆贤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大王,高唐君肥义求见。”
赵何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王后平坦的肚子,轻声道:“王后不必忧虑,好好照顾好你自己和孩子即可。”
赵何说的可不单单是面前的赵谦,根据前几天宮医的诊断,如今王后的肚腹之中又开始孕育另外一个小生命了。
很快,赵何就见到了肥义。
看着满面笑容的肥义,赵何笑道:“今天高唐君莫非又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肥义哈哈一笑,道:“大王果然神机妙算,刚刚乐毅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武阳令已经献城投降了。”
赵何微微一怔,随后笑了起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蓟都的陷落是前几天刚刚得到的消息,原本赵何以为武阳的好消息要明年才能够听到了,想不到乐毅如此给力,竟然这么快就将武阳也拿了下来。
肥义笑道:“还有另外一件军情也是刚刚传来的,赵奢已经率军两万进抵令支塞,塞中守军没有抵抗便选择了投降,右北平郡也已经归属大赵所有了。”
赵何长出了一口气,道:“如此,寡人无忧矣。”
令支塞还是很关键的一个地方,在没有击败东胡和朝鲜之前的几百年间,令支塞和长城一直是燕国用来防备塞外胡人入侵的最重要防线。
有了令支塞之后,赵何就不需要在燕国之中布置太多的兵马也足够去应付有可能来自于东北边的诸胡侵扰了。
至于辽东辽西两郡,虽然占据了燕国一半的领土面积但却是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没有什么必须要去攻占的价值,就让东胡和朝鲜代管一阵子好了。
肥义笑道:“恭喜大王,从此以后大赵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南下了。”
赵何闻言,不由大笑。
是的,随着燕国的灭亡,赵国彻底的平定了北方,将黄河以北的几乎所有华夏土地都掌控在了手中(河东郡除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南下进行统一大业了。
“对了,那个剧辛呢?”赵何没有忘记这位明明是出身于赵国,却为燕国贡献了大半辈子才能的当世名臣。
肥义道:“剧辛已经被俘,想必过些时间就会被送到邯郸了。”
赵何想了想,道:“也算是个人才,你到时候劝他一下,如果他愿意归降大赵的话可以给他一个郡守当当,不愿意的话就让他回老家种田去吧。”
肥义应诺。
赵何又道:“就按照之前商议的那样,将燕国的领土分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还有右北平郡,至于官员的任命高唐君你回去立刻拟一个名单上来给寡人看看。有功将士们的封赏土地也落实一下,正好乐毅和廉颇他们今年不是都得在燕国过冬吗?也趁机让那些将士们好好的挑选一下自己将来的土地吧,你派一些有口才的人赶紧过去,争取让更多的将士们选择在燕国拿地。”
肥义再度应诺。
赵何站了起来,用力的伸了个懒腰,笑道:“好了,就这样吧,寡人还要去见一下主父,给主父报喜呢。”
这一次,赵何的脚步相当轻快。
在看完了乐毅和廉颇等人写来的战报之后,赵何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又开始想要王驾亲征了。
第301章 赵何劝主父,楚王忙迁都(第二更,万更完毕求订阅)
赵何又一次的见到了自己的大儿子赵谦,不过是在主父的信宫这边。
对于老人来说孙子无疑是最好的开心果,尤其是对于一名失去了老伴的老人更是如此。
至于儿子嘛……赵何必须要承认,民间说的隔代亲确实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当然,这是好事。毕竟作为赵何本人来说,他也不希望看到主父在失去了太后之后就这么郁郁而终了。
说起来其实主父还有很多夫人,要是这些个夫人能够安慰好主父的话,给赵何添几个弟弟妹妹赵何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赵何出现的时候,主父正在和赵谦玩一种叫做举高高的游戏,就是扔起来然后接住。
赵谦的小身体在空中不停的起落,小脸之中没有任何恐惧而是带着兴奋,发出了一连串的笑声。
在看到了赵何之后,主父停止了举高高,抱着赵谦走到了一旁的亭子之中,在早就已经摆好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赵何随之入座。
繆贤一挥手,宫人们立刻就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时令瓜果和肉羹捧了上来,然后很快退了下去,给两位赵国最尊贵的男人一个说话的空间。
主父伸手拿过一个勺子,轻轻的吹了几下之后喂给了自己的小孙子,头也不抬的说道:“什么事?”
赵何看了一眼正在主父怀中朝着自己挤眉弄眼的大儿子,忍不住摇了摇头,道:“主父,燕国已经亡了。”
主父拿着勺子的手微微抖动了一下,有些惊讶的抬起头:“这么快?”
赵何道:“是的,刚刚打下了武阳和蓟都,右北平也拿下来了,只剩下辽东辽西。”
自从退隐过后,主父就真真正正是不过问任何事情了,他对时局的了解完全出自于赵何的口述,而赵何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来过信宫了。
主父想了一下,问道:“燕王呢?”
赵何道:“自杀了。”
主父抬头,目光之中似乎有光芒闪烁:“确实是自杀?”
赵何点头:“将军廉颇、赵奢和数百士兵亲眼目睹,绝无任何人强迫于他。”
主父叹了一口气,道:“自杀不好,这会影响到将来大赵对燕地的统治。你要记住,当战争结束之后,杀戮就不应该成为大赵维持统治的主要手段了。大赵应该用法律来统治他们,同时推行大赵的规章制度,让这些地方彻底的融入我大赵,最终成为我大赵真正的国土和子民。”
赵何略微有些惊讶的应了一声是,在这个方面他发现自己和主父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主父想了想,道:“燕王虽然死了,但是燕国的血脉不能断,他不是有好几个公子吗?你找一个最年长的继承他的王位,然后让新燕王来邯郸投降受封吧。这样做多少也算是一些补救了。”
顿了一顿之后,主父叹道:“寡父当年见过这燕王一面,当时便知道他是个宁折不饶的性格,正好能够和寡父一同对抗南方的强齐,所以才全力支持他出任燕王。想不到……唉!”
主父的脸上多少带着几分感慨。
赵何道:“这诸侯国终究都是要灭掉的,如果可以的话,儿希望交给下一代的是一个完整的、再没有任何大规模内战的国都。”
主父无意识的摸着小赵谦的脑袋,沉默半晌,道:“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目标。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说完,主父突然笑着摆了摆手:“那不关寡父的事了,你若有事,就忙去吧。”
赵何微微一愣,随后才醒悟过来竟然已经被主父看清了自己的想法,当即笑道:“不,事情还没有说完,儿还暂时不能走。”
主父犹豫了一下:“说吧。”
赵何道:“好教主父得知,明年儿准备对秦国用兵。这一仗对于大赵而言十分重要,儿打算亲自领兵出征。所以特来请主父做好准备,在明年儿出征之时主持大局,以免国中齐地、燕地等新征服之地出现什么乱子。”
主父沉默了。
赵谦有些疑惑的抬头看着自己的大父,想了想,主动的伸出头,将面前勺子之中的食物一口吞下。
主父这才回过神来,拍了拍长孙的脑袋,叹了一口气:“寡父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寡父确实不想再理会什么国事了。”
赵何正色道:“如今大赵看似风光,但实则根基不稳,若是行差踏错一步的话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儿和大赵都需要主父的帮助。”
主父道:“你若出征,还有高唐君肥义可以坐镇邯郸。此人无论是忠心还是能力都无可置疑。”
赵何道:“高唐君虽然能力和声望都足够,但那是对于赵地而言。新征服的齐地和燕地需要主父的威望来进行威慑。”
主父道:“可以不必先急于一时,如今大赵领土广阔,只要好好的安抚和统治,几年之后大赵的国力必然更上一层楼。那时候再行征伐,便会顺利许多了。”
赵何道:“确实如此,但那个时候的诸侯也都会缓过气来。重要的是眼下他们不会联合在一起,但过几年之后便不好说了。”
主父有些奇怪的看着赵何:“你为何执意要亲征?”
赵何笑了笑,道:“因为此战至关重要,无论是交给谁儿都不放心。”
主父问道:“你打算一战灭了秦国?”
赵何笑道:“如果可以,那自然最好。不过坦白说,儿觉得成功的希望并不大。”
主父不置可否的唔了一声,道:“所以你的目标是……”
赵何道:“拿下整个秦国关中之地。秦国如今同时和韩魏楚三国交恶,明年是最佳良机。一旦关中拿下,秦国就只能退守巴蜀,不再能够对大赵构成任何威胁。接下来,儿就可以从容的将韩魏楚等国各个击破了。”
顿了一顿之后,赵何又继续说道:“但说实话,儿也不是很有把握确定韩魏楚在明年之时一定能够站在大赵这一边,毕竟现在的大赵已经太强了。若是万一儿在远征河东、关中之时韩魏等国突然翻脸攻击邯郸的话,到时候儿在关中就是鞭长莫及。那个时候的邯郸也必须要有一个人进行坐镇,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赵何恳切的说完了这番话,然后看着主父。
主父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良久之后叹了一口气,道:“行了,寡父明白了。你先回去吧,让寡父好好的思考一阵子,再给你答复。”
……
郢都。
整座城池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鄢都被攻陷的消息已经传到这里好几天了,整座城市之中人心惶惶,无数人拖家带口选择了逃离这里。
而在郢都的宫殿之中,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们甚至都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大王,是时候移驾中原了!”昭齐的声音在大殿之中相当刺耳:“如今鄢都失陷,白起再有几天时间就会兵临郢都城下,到那个时候便来不及了!”
和之前气定神闲的模样相反,此刻的昭齐脸上充满了惶恐的神情,年轻的脸庞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恐惧。
在昭齐的对面,楚国令尹熊子兰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整个人看上去失魂落魄,完全就是一个行尸走肉。
在刚刚察觉到了白起的举动之后,熊子兰就做出了一个对于他个人而言极为正确的决定,那就是逃跑。
然而熊子兰虽然逃了,但他却又顾忌到自己守卫鄢都的职责,在离开之前下令其他人必须要严守城池奋战到最后一刻。
这个决定让数以万计的、原本能够从那场大灾难之中逃生的鄢都军民永远的失去了生命。
除了熊子兰和其两万亲卫军之外,最终能够从鄢都之中逃生的民众不超过一成。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屠杀!
而这场大屠杀也彻底的震慑了整个楚国高层的心志,让昭齐这样的主战派都完全丧失了信心。
如果说莒城一战让昭齐吓破了胆,不再敢和赵国作对的话,那么鄢都一战同样也让昭齐心中最后一点和秦国对抗的信念都消失了。
三十万人啊!就这么被白起统统弄死了。
如果白起来到郢都而自己还不走的话……
昭齐的话立刻得到了众多楚国大臣们的响应,在场的大部分楚国大臣都被吓破了胆,只想逃得远远的,离白起那个可怕的家伙越远越好。
楚王此刻也是六神无主,用求救的语气对着昭齐道:“可是,离开了郢都,寡人又能去哪?”
昭齐忙道:“江陵!大王可以先移驾陈城,那里靠近中原远离秦国,是足够安全之地,不需要担心白起的进攻!等到明年赵军出兵之际,大楚再重整旗鼓,将郢都给夺回来便是了!”
楚王闻言,顿时大为意动。
没错,楚王的确是十分的憎恨秦国,十分的想要为了自己的父王楚怀王报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楚王就愿意和自己的父王楚怀王一样成为秦国的阶下囚,甚至被白起那个屠夫杀死在郢都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人冲入了大殿之中,厉声喝道:“大王,此时绝对不可迁都!昭齐之流祸国殃民,臣请大王诛之!”
众人纷纷抬头看去,发现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楚国大司马屈原。
大殿中一时陷入沉默。
屈原昂然四顾,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昭齐的身上,冷然道:“既然是召开会议,为何没有人通知我这个大司马?”
昭齐哼了一声,没有开口说话。
上首的楚王咳嗽一声,打了个哈哈,道:“大司马不必动怒,是寡人听说你在巡视城防,所以让他们先行商议的。”
屈原皱了皱眉,心知事情肯定没有自家这位早就看自己不爽的大王所说的那么简单,但是此刻他也没有时间去管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是直入主题:“大王,如今国势危急,正是大王作为国君稳定人心之时。郢都乃是大楚数百年的基业所在,若是就此轻易离开的话,岂不是将历代先祖的基业毁于一旦?迁都之举,万万不可啊!”
屈原的言辞无比的恳切,整个人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
在另外一边的昭齐听了顿时勃然大怒,心道这屈原的脑子怕不是有点问题,说打的时候你说不打,现在说不打了你又要死战到底?
昭齐也是按捺不住了,立刻就开口反驳道:“屈原,你休要在那里说这些废话误导大王!白起既然攻克鄢都,不日便会兵临郢都城下,战事危急之下若是大王千金之躯出了什么问题,是你屈原能够承担得起来的责任吗?”
屈原昂首冷笑道:“昭齐,你懂些什么东西!白起虽然攻占了鄢都,但是鄢都已经是一座死城,他若是不想要让他的军队沾染上瘟疫,必定就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然后,他还要在通过江汉平原,才能够抵达郢都城下。换言之,郢都至少还有十天的时间来组织城防!”
昭齐冷笑道:“以鄢都城防之坚固尚且无法抵挡白起,郢都之城防远远不如鄢都,又怎么挡得住白起的攻势?十天?就算给你二十天又如何?难道你有了二十天的时间,就能够去和那穷凶极恶的白起对抗了不成?”
这原本是极为折损自家士气的话,然而此刻却得到了诸多楚国大臣的纷纷赞同。
屈原冷冷的看了昭齐一眼,道:“昭氏一族虽然专权祸国,但也算是人才辈出,想不到这代竟然却出了你昭齐这么一个废物!”
昭齐闻言大怒,跳起来就要冲上去和屈原来一番真人PK,其他楚国诸大臣见势不妙纷纷上前拉架,大殿之中顿时一番鸡飞狗跳。
楚王终于忍无可忍,喝道:“都给寡人住手,否则寡人立刻让亲卫拿下问罪!”
大殿之中迅速的变得安静了下来,右眼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拳印变得乌青的昭齐恶狠狠的盯着屈原,低喝道:“屈原,此事和你没完!”
屈原冷笑以对,随后转身道:“大王,白起虽然攻克了鄢都,但是其人孤军深入,后勤必定不足。郢都之中如今尚有数十万军民,随时都可以组织起五六万的军队,用来抵挡白起绰绰有余。再过半个月便是江汉降雪时节,到时候白起攻城不得难以为继,定然会选择撤军。大楚完全可以等待白起撤军之后再收复鄢都故土重整防线,再让上柱国率领宛城主力南下协防。等待明年赵军伐秦之时,便是大楚全面反击之日啊!”
“可若是大王现在撤军,江汉平原尽入秦国之手,大楚核心尽丧,将来能否收复江汉便都难说,更遑论是收复南阳、武关乃至汉中了!”
屈原的言辞无比的恳切,楚王闻言也是颇为动容。
但就在此时,昭齐叫了起来:“屈原,你说一千道一万,你怎么确定郢都不会成为第二个鄢都?”
楚王的脸色顿时变了。
是啊,怎么保证郢都不会变成第二个鄢都?
这些天,单单是看那些来自于鄢都的报告,想象着无数尸体漂浮在水面的可怕场景,都已经让楚王做了好几天的噩梦。
郢都也是靠水的!而且靠的还不是汉水,而是比汉水要更加辽阔的滔滔大江(长江)!
一旦白起故技重施,引大江之水倒灌郢都……
楚王突然打了一个冷颤,终于下定了决心,抬头沉声道:“寡人意下已决,明日离开郢都,移驾陈城!”
屈原闻言大惊,扑通一下就归了下来:“大王,此举万万不可啊!若如此,大楚国运尽丧,大王切不可行此亡国之举啊,大王!”
“够了!”楚王伸手一指屈原,厉声道:“来人,把这个忤逆之臣给寡人拖出去!”
几名楚国宫廷侍卫顿时上前,将屈原强行架走,然而屈原一路喊声不停,声音无比恳切而凄厉,让大殿之中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之后,楚王突然一拍桌案,喝道:“还在想些什么,速速给寡人滚去准备迁都事宜!”
众臣顿时瞬间就活了过来,纷纷应诺出殿,各自回家收拾细软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什么国家未来,又哪里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呢?
大王都逃了,难道自己还傻乎乎的在这里为了大楚尽死节不成?
郢都之中,顿时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三日后,楚王带着一支由军队、贵族、宫人以及众多难民所组成的庞大队伍急急忙忙如丧家之犬一般离开了郢都,绕过云梦泽之后朝着陈城而去。
六日后,一支由白起闻讯派出的五千先锋军进入了郢都之中,占领了这座城池。
这是自从春秋末期孙武率领吴国军队占领郢都之后,这座城池第二次被异国军队所攻占。
在白起的授意下,秦军对郢都进行了疯狂的劫掠和杀戮,无数宫殿和珍宝被毁坏和抢夺,留在郢都的民众受到了极为深重的苦难。
等到来年春天,这座二十年前极盛时期堪比邯郸、临淄、大梁等中原大城的楚国国都,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座鬼城。
不仅如此,白起更在秦王的命令下火烧夷陵,一把大火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和宗庙彻底烧成了白地。
楚国大司马屈原在逃亡路上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悲愤欲绝,当场投江,但旋即被人救起。
秦王因此战功,特地下令再次将白起晋升为大良造。
在听说了鄢都、郢都发生的事情之后,宛城前线的楚军主将上柱国昭雎大为震惊,立刻放弃了宛城并主动撤出了南阳郡,楚国这一次收复南阳郡的战争彻底宣告失败。
终于,姗姗来迟的冬天降临到了江汉平原之上,这场秦楚之间的战争也暂时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