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

 赵何坐在太后的床榻边上,一脸笑意。

 在榻上,小赵谦蹬着粉嫩嫩的小脚,咿咿呀呀的叫着。

 太后看着近在咫尺的小赵谦,脸上也是带着十分宠溺的笑意。

 有一种现象是每一个父母都曾经为之疑惑的,那就是所谓的“隔代亲”,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对孙子外孙们的感情投入都给人一种明显要比给儿子女儿(爸爸妈妈)要更多。

 这一点,在太后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在逗弄了一会赵谦之后,太后满足的叹了一口气,有些疲倦的打了一个哈欠。

 赵何见状,忙道:“母后,今天就让谦儿跟你玩到这里吧,你休息一会,明天寡人再让王后带她过来。”

 太后缓缓点了点头,道:“也好,老妇毕竟是个病人,若是和谦儿在一起太久的话,说不定传染了什么病气。”

 赵何朝着一旁的王后摆了摆手,王后会意,上前抱起了赵谦退下。

 赵何转过头来,抓住了太后的手,笑道:“母后说笑了,只是一些小小的风寒罢了。母后过几日就好了。”

 太后摇了摇头,道:“大王就不要安慰老妇了,老妇的身体自己知道,若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恐怕是活不了太久了。”说着,太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赵何正色道:“母后不要开玩笑了,王儿一定会让人照顾好母后,让母后尽早康复的。”

 赵何安慰了一番太后,然后才离开了大殿。

 在大殿之外,老医正恭敬的朝着赵何行礼:“大王。”

 赵何看着老医正,语气平缓:“如何了?”

 老医正苍白的胡须颤动着,叹了一口气:“大王,臣等已经尽力了,人参也都用了,只不过太后的身体实在虚弱,根基已失。人参再如何神异,也不能将太后失去之根基重现回来,所以……”

 看着欲言又止的老医正,赵何不由得皱眉道:“所以什么?有话直说便是。”

 老医正低声道:“寒冬将至,若是能够过去还好,万一要是不能,恐怕……”

 赵何挥了挥手,打断了老医正的话,走下了台阶。

 在台阶之下,赵何有些意外的看到王后的车驾还停着。

 略微一迟疑之后,赵何上了王后的车驾。

 这是一辆很大的马车,马车之中甚至还摆放着一个小小的抱篮,小赵谦就躺在抱篮之中,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盯着刚刚上车的父亲。

 “大王。”王后看起来对赵何的到来并不意外。

 赵何点了点头,道:“有事吗?”

 王后稍微犹豫了一下,道:“大王,小童昨天去见了……父王。”

 赵何先是一愣,随后回过神来,王后嫁过来之前乃是齐国公主,她所说的父王自然就是在攻破了临淄之后被俘虏的齐王田地了。

 齐王田地在被俘虏之后就给带到了邯郸,然后被软禁了起来。赵何倒是也和齐王见过一面,不过鉴于气氛确实尴尬,所以也没有再见过面了。

 别的国君也就算了,齐王田地毕竟也是赵何的老丈人,所以赵何倒也不好意思在人家的面前装B,把赵国宫城的一处偏殿划出来让齐王居住,依照国君的待遇对齐王进行款待。

 至于废掉齐王宣布齐国覆灭这种事情,当然还是得等莒城和即墨这两个齐国最后的据点被拿下之后再说。

 说起来,赵何不久之前还授意繆贤策反了一个据说是田单姐夫的家伙,让那个家伙带着一封盖着真·齐王玉玺印章的文书去诱骗田单出战,同时又按照记忆之中的史实写了一封信给乐毅,提醒乐毅提防田单的各种献城啊火牛阵之类的诡计,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事情进行到那一步了,田单究竟有没有上当……

 赵何一边在脑海之中胡乱的想着这些事情,一边对着面前的王后道:“见一见也好,他毕竟是一个人,也挺无聊的。怎么,出了什么事吗?是不是下面的人怠慢了?”

 王后笑了笑,道:“大王说笑了,款待他是大王的命令,怎么可能有人敢阳奉阴违呢?其实是他问了小童一件事情,那齐国公子法章……真的在莒城称王了?”

 赵何点了点头,道:“有一阵了。”

 王后应了一声,俏脸上多少有些黯然。

 赵何看着王后,叹了一口气:“放心吧,如果田法章也投降的话,寡人也会留他一命的。”

 王后犹豫了一下,道:“其实……小童不是那个意思,小童是希望……”

 赵何握住了王后的手,笑道:“王后的意思寡人自然是明白的,但寡人的意思也希望王后明白。无论是现在邯郸的这位齐王还是莒城的那位齐王,就算是没有王后,寡人也会不杀他们的,因为……没有那个必要。大赵将来若是一统了天下,让天下万民归心,即便是他们活着,难道就能对大赵造成什么威胁了?退一步说,若是大赵当真被击垮了,那也是因为大赵不得民心,没有了这些齐王,也同样会有其他的田氏中人来当这个齐王的,难道寡人还能将天下所有田氏之人全数杀了不成?”

 王后低下了头,好一会才道:“多谢大王。”

 赵何想了想,将王后抱在怀中,亲吻了一下她的额头。

 “好好的照顾我们的孩子和母后。”

 赵何走下了王后的车驾,坐着自己的车驾回到了龙台。

 在这里,所有的赵国重臣都已经就坐了。

 赵何入座之后,咳嗽一声,道:“有事就说,无事散会吧。”

 无论是在莒城还是在即墨,从最新传来的情报而言赵军都和敌人处于一个僵持的状态,所以这阵时间以来赵国的廷议往往持续时间都比较短,这让赵何都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把三天一次的廷议改成五天一次了。

 肥义站了起来,道:“大王,刚刚收到的消息,五万燕军和三万大赵援军都已经南下抵达莒城了,一万来自边骑军团的骑兵也已经抵达即墨。”

 赵何点了点头,道:“很好,后勤粮草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肥义道:“都安排好了。”

 由于横扫了大半个齐国,所以现在的赵国拥有了足够的粮草,至少支撑眼下这个冬天不成问题。

 赵何道:“不错,还有其他事情吗?”

 肥义道:“还有一件事情,从秦国传回来的情报来看,秦国方面蠢蠢欲动,似乎有即将出兵的迹象。”

 赵何眉头一挑,有些惊讶的说道:“马上就要入冬了,秦王当真要在这个时候对大赵开战?他想打哪里,上郡还是晋阳?”

 肥义道:“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老臣等刚刚也商议了一下,觉得秦人未必就一定要和大赵开战,也有可能会趁机攻伐韩魏等国,趁着大赵无暇顾及的时候夺取一些利益。”

 赵何想了想,觉得肥义说的话确实也有道理。

 赵国现在和秦国相邻的上郡和晋阳,在冬天的时候气温都是要比秦国的大本营关中要更低的,如果秦王真的想要在冬天对外用兵,那么这一点就必须要被考虑进去。

 所以,和关中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的魏国和韩国,反倒是秦国更加有可能的进攻对象。

 有人就要问了,这韩国不是秦国的盟友么?

 其实什么盟友不盟友的,全看秦国那边怎么想,一旦秦国觉得不需要拉拢韩国,而是趁着楚国在东边吸引了赵国注意力的时候秦国可以在西边多拿一些土地的时候,秦韩之间的盟约自然也就可以丢到厕所里去了。

 赵何在赵国的宫廷藏书馆里就见过密密麻麻的盟约,加起来好几千斤应该是有了。

 赵何道:“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派个人去大梁提醒一下魏王,他的河东郡估计要出事,也算是寡人尽了这盟友的情分了。好了,还有什么事情吗?”

 没有人再开口说话了。

 就在赵何打算宣布散会的时候,乐乘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大王,捷报!即墨城被攻破了!”

 赵何身体先是一震,随后整个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快,给寡人看看!”

 片刻之后,大殿的空气之中顿时被欢乐所充斥。

 即墨被攻破,齐军主将田单被斩杀,赵军占领即墨,众多周围齐国城邑闻风而降,山东半岛尽入赵国之手!

 赵何舒畅的笑着,心中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田单啊……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人的焦点都放在了莒城那边的新齐王田法章和楚国的援军之中,但赵何最为担心的却还是即墨,是即墨城中那位在历史上曾经力挽狂澜,于绝境之中成功率领齐国复国的名将田单。

 如今,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田单死了,就凭着齐国莒城之中的那个没兵没将,完全就是楚国人傀儡的齐王田法章,难道还能够玩出什么花不成?

 这一刻,赵何才终于能够无比肯定的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这几年来处心积虑、耗费了无数精力和赵国的人力物力所组织的这一次伐齐、灭齐之战,终于取得了无比圆满的成功。

 接下来赵何所要做的,就只是将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余波给收住,来一个完美收官即可。

 赵何伸手敲了敲桌子,原本眉飞色舞不停交流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赵何道:“诸卿,如今即墨方面战事虽然已经完结,但莒城依旧尚未平定。冬日将至,主父和前线将士征战一年想必也是十分疲惫,所以寡人打算让主父回邯郸镇守,寡人前往莒城战场主持大局,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在场的几名赵国大臣一开始还在一本正经的边听边点头,直到赵何说完之后的好几秒,肥义才第一个回过神来,惊呼出声。

 “大王想要亲征?”

第231章 赵何要你我死,难道你我坐以待毙?(第一更)(修)

 “是的,寡人想要亲征。”这是赵何做出来的回答。

 之所以会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后的病情。

 太后病重,这对于正在前线领兵的赵主父其实是一个相当不利的影响,从这些天主父接连寄回来的信件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万一太后真出了什么事情的话……

 如果将主父调回来的话,赵何心中最佳的领兵人选无疑是乐毅。

 但乐毅的资历毕竟稍显不足,眼下赵国大半个国家的兵力都压到了齐国战场之中去,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将一旦不服从指挥或者阳奉阴违的话,那对于赵国接下来还要继续的战争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赵何觉得让主父回邯郸之中主持国内局面,自己前往前线主持前线的局面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决定。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都已经穿越了好几年的时间了,赵何自己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见过这个时代大战的情形呢。

 在赵何说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在场的赵国众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

 让赵何有些意外的是,原本以为的群起反对之声并没有立刻到来。

 相邦肥义想了想,问道:“大王若是前往前线的话,主父那边……”

 赵何道:“主父自然是要回归邯郸的。”

 肥义松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么老臣并无意见。”

 赵何:“?”

 赵何有些惊讶的看着肥义,发现肥义还真的就相当淡定的坐在那里,微微点头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慈祥的老爷爷。

 不仅仅是肥义,内史楼缓第二个开口道:“臣也没有意见。”

 众多赵国大臣们纷纷开口,都对赵何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赵何:“……”

 你们这反应不对啊!

 原本在赵何的预想之中,自己说出亲征之后应该会遭到众臣极力的反对,然后自己力排众议出征,最终拿下胜利归来让这些家伙啪啪啪的被打脸。

 然而……这才刚说出来,就同意了?

 你们这些家伙,就连阻拦都不阻拦一下的?

 就不能按照寡人安排好的剧本走一次吗?

 赵何咳嗽了一声,正色道:“既然如此,那么今日……就此散会吧!”

 众臣纷纷离开大殿。

 “肥相,肥相!”司寇周袑在大殿的门口追上了肥义,和肥义并肩而行。

 肥义看了周袑一眼,道:“司寇可有事?”

 周袑道:“大王方才说要亲征,为何肥相不出言劝阻一二呢?”

 肥义想了想,慢条斯理的反问了一句:“那么司寇又为何不劝阻呢?”

 周袑瞬间被噎住。

 肥义笑了笑,道:“大王虽然年轻,但是从过往来看,对于战争显然是颇为了解的。说起来,我们这些老头子很多时候打仗的知识怕是还比不上大王呢。如今齐地大局已定,又有牛翦、乐毅这般大将辅佐,让大王去战场之上见识见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周袑闻言点了点头,道:“也是。主父向来便喜欢亲自出征,如今看来大王同样也有主父之风啊。”

 肥义笑道:“是啊,就让大王去吧,即便是初上战场有一些小小失误,那也无妨。说不定……大王到了那边之后,还能够给大赵一些惊喜呢。”

 另外一边,楼缓同样也叫上了信期,两人同车而行。

 信期看了一眼楼缓,发现楼缓的神色之中明显带着几丝阴霾,忍不住开口道:“内史可是有事?”

 楼缓苦笑一声,道:“御史难道忘了最近的常平仓和府库案吗?这一次,老夫怕是麻烦大了!”

 说着,楼缓长吁短叹。

 信期皱起眉头,道:“不就是一些粮食吗,虽然我听说你被大王斥责了一番,但只要能够补上的话,想来也应当没有问题了吧。”

 楼缓摇了摇头,道:“没有这么简单,那个蔺相如……嘿,你不知道?他是冲着整死我们来的。”

 信期先是一愣,随后哑然失笑:“你我二人的身份在这里,只要主父一天不倒,大王就不可能随意对你我下手。就算是区区一个蔺相如,那又如何呢?”

 楼缓神情凝重,道:“御史,若是你当真这般想,那就错了。我实话和你说吧,这三年来府库之中亏损严重,再加上常平仓的事情,一旦全部的东西都揭露出来的话,我楼缓就当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信期脸色一变,道:“这……竟然有如此严重?”

 信期突然后悔了。

 虽然说信期和楼缓确实是盟友,但是信期对于府库和常平仓的事情其实是一无所知的,毕竟那是楼缓的势力范围,他自然不会轻易的去插手。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显然楼缓惹上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但信期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上了楼缓的马车。

 如果被别人看到的话,会不会觉得信期和楼缓都是这次府库和常平仓事件背后的黑手?

 信期想着,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

 这个该死的楼缓,这是要拖人下水啊!

 归根结底,信期和楼缓只不过是因为政治上的需求才走到一起成为盟友,要是楼缓真的出事了,信期是断然不可能和楼缓共存亡的。

 楼缓看着信期,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出言提醒道:“御史,你过去可也是从府库之中拿了不少好处的。”

 说白了,公家的东西那是不拿白不拿,楼缓在秦国之中虽然当了三年的相邦,但其实并没有捞到多少钱,所以回到赵国之后仗着主父的信任反而是暗中捞了不少。

 作为楼缓的盟友,信期肯定也得了一份,这是不用说的。

 原本在楼缓看来,自己捞点也没事,毕竟当官不贪这怎么可能呢?但楼缓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所谓“上行下效”,下面的官员见到楼缓这个上司如此肆无忌惮,自然也会跟着楼缓一起上下其手,如此一来只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整个内史之中最大的财源府库和常平仓就被搞出了大问题。

 原本内史之中上上下下都拿了好处,其实大家倒也不可能有谁去向上面举报这个东西,所以事情虽然是出来了,但其实相关各方面都不会去把这件事情给捅上去,大家就都是安全的。

 但是偏偏那位中府丞到了年纪死了,然后赵何偏偏又不走寻常路没有在内史的内部进行提拔晋升,反而空降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蔺相如作为这个中府丞,偏偏这个新中府丞蔺相如又是个既有能力而且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能臣,三下两下就发现了异常接连踢爆了府库和常平仓两大问题,引起了赵何的震怒让人一查到底。

 于是,整个事情就变得大条了。

 也就是楼氏一族身为赵国公族分支,上百年来培育的势力也算是颇为庞大,再加上楼缓本人毕竟在负责具体调查的司寇周袑那边也还有一些交情,所以一开始还能够稍微的拖延和抵挡一二。

 然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问题一一被揭露出来,司寇周袑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完全不再顾及楼缓的什么面子,开始深挖严查了。

 这样一来,楼缓的处境自然是越发的雪上加霜,几名亲信先后被逮捕,整个楼氏上下也是人心惶惶,一副风雨飘摇的末日景象。

 即便是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极为低调,几乎不在任何场合发表对赵何的反对和不满,但楼缓依然感觉得出来,自己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

 所以楼缓决定要把信期给拉下水。

 信期虽然并不知道楼缓的具体情况,但是从楼缓的话语之中依旧感受到了对方的急切,当下脸色微微一沉,道:“楼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觉得我也是那贪污之臣不成?”

 楼缓看着信期,突然笑道:“御史不要天真了,难道你真的以为我楼缓死无葬身之地后,大王就会放过你了吗?更何况你我之前谋划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早就已经够大王将你我灭族数次了!”

 信期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僵。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信期才道:“你待如何?”

 从信期的语气之中不难听得出来,他已经妥协了。

 楼缓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自己出事的话肯定要拉信期下水。而信期想了想,发现在楼缓手中自己的黑材料还真的不少……

 这其实都不是关键,毕竟这年头有罪没罪,那不都是上面的一句话?就算是信期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上面觉得没事,那信期就一点事都不可能有。

 然而,偏偏信期的“上面”除了那位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主父之外,还有一名早就已经看信期不爽很久的大王赵何!

 臣子再亲,能有儿子亲?

 信期毫不怀疑,只要找到机会,那位等待已久的大王一定会出手将自己打落尘埃,甚至是身死族灭。

 所以,信期不能不妥协。

 在见到的信期的表态之后,楼缓顿时大喜过望,道:“御史,既然如此,那么你我二人且回我府上细谈!”

 半个时辰后,两人在楼缓府中密室各自落座。

 信期看了看这间密室,有些不太舒服的皱了皱眉头,道:“楼卿,你究竟是如何打算,现在可以说出来了吧?”

 楼缓点了点头,道:“不瞒御史说,其实老夫的想法很简单。”

 楼缓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凶光,咬牙切齿的说道:“既然大王不愿意给你我二人一条活路,那么你我二人自然也就只能够和他……拼了!”

 这短短的两句话,却给了信期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信期忍不住道:“这……”

 楼缓十分急切的抓住了信期的手,道:“御史,你我二人的机会现在其实已经来了!伐齐一战,大王调集大量边军南下,其中五千骑兵就驻扎在邺城,为了防备可能来自韩魏两国的攻击。而这五千骑兵的主将,便是你的族弟信飞!”

 信期先是有些不明所以,但马上回过神来,大惊失色:“你想要重演安阳君赵章之事?”

 楼缓冷笑道:“不然呢?若非如此,你觉得我等还能如何脱困?只有杀了赵何,才是我等的唯一出路!”

 说到后来,楼缓整个人的面容都因为杀机而变得有些狰狞起来。

 信期倒抽了一口凉气,道:“可是,五千骑兵根本不足以攻破邯郸城啊。”

 楼缓嘿的一声,笑道:“攻自然是无法攻破的,但别忘了,还有你我二人在呢!不瞒你说,我楼氏在宫廷禁卫军之中还是有一些安排的,只要计划得当,到时候直接破门杀进宫城之中并非难事!只要能够控制宫城之中的所有人,那便大局已定!”

 赵国的宫城和郭城属于分开的大小城布局,作为小城的宫城是单独位于邯郸城的西南部,并非是像后世那般被外城给重重包围起来。所以只要宫门打开,那么从城外是可以直接杀入宫城之中的。

 信期想着想着,突然觉得……楼缓这个计划看上去虽然有些莽撞,实际上似乎却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楼缓的心脏开始急速的跳动了起来,一半是因为对于犯上作乱这种事情的恐惧,而另外一半则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里面。

 信期颤声道:“即便是你当真进了宫城,也杀了……控制了局势,但是主父还在外面,又该如何?”

 信期当然不会天真到以为自己跟楼缓占领了宫城,杀了赵何之后,那位在外的主父不但不会追究,反而会放自己二人一条生路。

 楼缓阴阴的一笑,冷声道:“所以,我等不能立刻动手,要等主父回归之后再行发动!”

 信期愣住了:“但是大王不是说了吗,他要亲征啊。”

 楼缓摆了摆手,断然道:“没有那么快!如今齐国方面大局已定,加上冬天将至,只要有乐毅、牛翦等人镇守,楚军是万万不敢出击的。所以赵何不会立刻出发,他一定会等到主父回来之后再出发,甚至是明年春天到来之后再出发也有可能!到时候我们拿下了宫城,那么得到的不仅仅是大王,还有主父!御史,我刚刚已经说过了,这是我们难得的机会啊!”

 信期哑口无言。

 楼缓的声音犹如恶魔一般在信期的耳边回响:“想想吧御史,主父年事已高,大王又对你我如此厌恶,即便没有今日之事,难道你我将来在赵国之中还有什么出路吗?曾几何时,你我也不是没有筹划过此事,现在……就是将此事真正实现的时候了!只要杀了赵何和主父,到时候赵国之中的事情还不是你我二人说了算?如今大赵乃是天下第一霸主强国,难道你不想要成为这霸主之主宰,反而却要当一个惶惶不可终日、不知何时便要人头落地的愚忠之臣吗?”

 信期的身体突然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之后,信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那位秦国的使者何在?请他出来一见吧。”

 房间的角落之中响起了一声轻笑,随后一个人影缓缓从油灯照耀不到的黑暗中出现。

 “信大夫果然聪敏,知道有老夫在此。”

 信期有些惊讶的挑了一下眉毛,从这个声音之中信期可以获取到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国来的这位使者,居然是……一个寺人。

 一位秦国寺人出现在信期面前,朝着信期拱了拱手:“候,见过信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