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耳朵喜欢听音乐,但如果心里不高兴,即使五种音律在面前也不会听;眼睛喜欢看颜色,但如果心里不快乐,即使五种颜色在面前也不会看;鼻子喜欢闻香味,但如果心里不快乐,即使香味在面前也不会嗅;嘴巴喜欢品尝美食,但如果心里不快乐,即使五种味道在面前也不会吃。喜欢这些的是我们的耳目口鼻,但真正感到快乐与否的是我们的心。心必须保持平静才会感到快乐。心只有真正快乐了,耳目口鼻才会有所喜好。所以,追求快乐的关键在于使心保持和谐,而心的和谐又在于行为要适当。

音乐和心都有它们适当的标准。人的情感是:希望长寿而不愿早逝,希望安稳而不愿危难,希望荣耀而不愿受辱,希望安逸而不愿劳累。当这四种愿望得到满足,四种厌恶被消除时,心就会感到舒适。要实现这四种愿望,关键在于遵循道理。用道理来修身,就能保全生命;保全生命,就能长寿。用道理来治国,法律就能确立;法律确立,天下就会顺服。所以,使心舒适的关键在于遵循道理。

音乐也有它适当的标准:声音太大就会使人心志摇**,用这种摇**的心态去听大声音,耳朵就会受不了,受不了就会感觉阻塞,阻塞就会感到震动;声音太小就会使人感到不满意,用这种不满意的心态去听小声音,耳朵就会感觉不充实,不充实就会感到不饱满,不饱满就会感到空虚;声音太高就会使人心志不安,用这种不安的心态去听高声音,耳朵就会像达到极限一样,达到极限就不能再接受,不能再接受就会感到枯竭;声音太低就会使人心志消沉,用这种消沉的心态去听低声音,耳朵就会感到没有收敛,没有收敛就会感到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会使人感到厌烦。所以,声音太大、太小、太高、太低,都不是适当的音乐。

那么,什么是适当的音乐呢?答案就是和谐的音乐。和谐就是音乐的适当标准。就像黄钟这个音阶一样,它是音乐的根本,也是清音和浊音的平衡点。只要找到了这个平衡点,就能使音乐和谐动听。平和的音乐就是最美好的音乐。所以,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因为政治清明;乱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因为政治乖戾;亡国的音乐悲伤而哀愁,这是因为政治险恶。音乐是与政治相通的,它能够移风易俗。风俗稳定了,音乐就会随之变化。因此,在有道的时代,通过观察音乐就可以了解当地的风俗;通过观察政治就可以了解君主的情况。所以,古代的圣王一定会借助音乐来推行教化。在清庙中演奏的瑟乐,弦是朱红色的,声音疏越悠扬,一唱三叹,这种音乐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音乐。在大飨之礼上,酒杯放在上面,而俎上放着生鱼,大羹不和五味,这种味道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美味。所以,古代的圣王制定礼乐,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耳目口鼻的欲望,而是要用它来教导民众辨别好坏、践行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