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观察历史上的记载,三王之辅佐,他们的名声没有不荣耀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不安稳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功劳很大。而一般君主的辅佐,他们追求名声和实际的欲望与三王的辅佐是相同的,但他们的名声没有不受辱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不危险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功劳。他们都担心自己在自己的国家里得不到尊贵,而不担心自己的君主在天下得不到尊贵,这就是他们想要荣耀却反而受辱,想要安稳却反而陷入危险的原因。

孔子说:“燕子在屋檐下争夺好地方筑巢,母燕哺育着小燕,都欢乐自得,认为很安全。灶上的烟囱裂了,火苗窜了出来,烧着了屋梁,但燕子却安然自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不知道灾祸将要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不是很愚蠢吗?作为臣子,能够避免像燕子那样见识短浅的人很少啊。作为臣子,只顾增加自己的爵禄富贵,父子兄弟在一个国家里结党营私,欢乐自得,而这样却会危害国家的社稷,他们离灶上的烟囱很近了,但却始终不知道,他们和燕子的见识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说,天下大乱,就没有安定的国家;整个国家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家庭;整个家庭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范围的安定一定依赖于大范围的安定,大范围的安定一定依赖于小范围的安定。小和大,贱和贵,都是相互关联的,然后才能得到各自的安乐。

薄疑用称霸天下的策略来游说卫嗣君,卫嗣君回答说:“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千乘之国,希望用这个来接受你的教导。”薄疑回答说:“乌获能举起千钧的重量,又何况是一斤呢?”杜赫用安定天下的策略来游说周昭文君,周昭文君对杜赫说:“我愿意学习用来安定周朝的策略。”杜赫回答说:“如果我所说的策略不可行,那么就不能安定周朝;如果我所说的策略可行,那么周朝自然就能安定了。”这就是所谓的用不安定的策略来达到安定的目的。

郑国国君问被瞻说:“听说先生的道义是不为君主殉死,也不因君主亡国而逃亡,确实有这样的说法吗?”被瞻回答说:“有。如果君主不听从劝谏,不采纳我的意见,那么我本来就不会侍奉他。如果我的意见被采纳了,那么君主又怎么会亡国呢?我又怎么会殉死呢?”所以被瞻的不殉死、不逃亡,比那些殉死、逃亡的人更高明。

过去舜想臣服海外的人,但却没有成功,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成就帝业了。禹也想成就帝业,但却没有成功,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统治整个天下了。汤、武想继承禹的功业,但却没有成功,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们成为通达的王了。五霸想继承汤、武的功业,但却没有成功,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们成为诸侯的领袖了。孔子、墨子想在世上推行大道,但却没有成功,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们成就显赫的荣耀了。这些大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成就,所以他们都致力于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