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的君主最看重的就是士人。他们之所以重视士人,是因为士人能直言不讳。直言能让君主看到事物的真相。但君主常有的困扰是,他们想听到真相,却又不喜欢直言的刺耳。这就像堵住了水源却希望水能够流出,水又从哪里来呢?这就像轻视自己真正想要的,却重视自己所厌恶的,那么真正想要的又怎么会得到呢?
有一个叫能意的人去见齐宣王。宣王问他:“我听说你喜欢直言,是真的吗?”能意回答说:“我怎能直言呢?我只知道那些真正喜欢直言的士人,他们不会生活在混乱的国家,也不会去见那些品行不端的君主。但我现在却见到了你,生活在齐国,我又怎能直言呢?”宣王听了很生气,认为能意是个不懂事的乡下人,想要惩罚他。但能意并不害怕,他说:“我从小就喜欢学习,长大后也一直这样做。你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乡下人的直言呢?这样不是更能彰显你的宽容吗?”宣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了他。能意这样的人,即使在君主身边,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阿谀奉承。这样的士人,正是贤明君主所追求的,而昏庸的君主却厌恶他们。
狐援是齐国的忠臣,他曾对齐湣王说:“殷朝的宝鼎被放在了周朝的朝廷上,他们的神社被盖在了周朝的屏风后,他们的音乐在人们的游乐场所中响起。这些都是亡国的象征,不能被带到自己的庙堂之中。大王你一定要努力振兴齐国,不要让齐国的宝鼎、神社和音乐也成为别人的战利品。”但齐王并没有接受他的忠告。狐援非常痛心,他出宫后哭了三天三夜,为齐国的未来感到担忧。他看到齐国的百姓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去哪里。齐王问官吏应该怎么处罚狐援,官吏说应该砍头。但齐王并不想杀他,只是想让他离开齐国。狐援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去找齐王,他说:“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为齐国的社稷和百姓感到悲哀。我已经老了,但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国家走向衰败。”他的话并不是为了自己辩解,而是为了拯救齐国。
赵简子攻打卫国时,他亲自带兵上阵。但当他击鼓命令士兵冲锋时,士兵们却一动不动。赵简子很生气,扔下鼓槌叹息道:“士兵们怎么这么快就疲惫了呢?”这时,一个名叫烛过的行人(古代官职)脱下头盔,横拿戈矛走上前说:“这是因为君主不能正确使用士兵,而不是士兵疲惫。”赵简子听了大怒,认为烛过在挑衅他。但烛过解释说:“以前我们的先君献公在位时,兼并了十九个国家,就是用了这些士兵。惠公在位时虽然荒**无道,但在秦人袭击我们时也能用这些士兵退敌。文公在位时更是用勇气激励士兵们在城濮之战中五次打败楚军包围卫国夺取了曹国都城并拔除了石社(卫国神社)确定了天子的地位使赵国名扬天下。这些都是因为君主能正确使用士兵而不是士兵本身有什么问题。”赵简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烛过的建议亲自站在箭石能及的地方击鼓命令士兵冲锋。结果士兵们一鼓作气很快就攻下了敌阵。赵简子感叹道:“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还不如让我听到行人烛过的一句话啊!”烛过可以说是一个能够直言进谏的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