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我听说人的皮肤上有十二经脉对应的区域,经脉的分布有纵向和横向,筋的分布有结点和网络,而骨的分布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可能引发的疾病也各不相同。那么,医生在诊断时应该如何根据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区域来辨别病情呢?同时,又该如何综合考虑左右、上下、阴阳的部位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呢?我想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岐伯回答说:要理解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布区域,关键是要明白经脉的循环路径,这是所有经脉的共同基础。
比如说阳明经,它的阳络被称为“害蜚”,而且无论是手上的阳明经还是脚上的阳明经,诊断方法都是一样的。医生可以观察病者皮肤上阳明经对应的区域,看到的浮络都是阳明经的络脉。如果这些络脉大多呈现青色,那就表示病者有痛感;如果呈现黑色,那就表示病者有痹症;如果呈现黄赤色,那就表示病者有热症;如果呈现白色,那就表示病者有寒症。如果五种颜色都出现,那就表示病者同时有寒热症状。如果络脉中的病气过盛,就会将这些病气传递给本经。因为络脉在体表属阳,经脉在体内属阴,所以外来的病邪通常都会从络脉侵入,然后逐渐深入到经脉。
再比如少阳经,它的阳络被称为“枢持”,无论是手上的少阳经还是脚上的少阳经,诊断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医生可以观察病者皮肤上少阳经对应的区域,看到的浮络都是少阳经的络脉。如果络脉中的病气过盛,就会将这些病气传递给本经。因此,病邪在阳分主要是向内侵入,在阴分则可能外出或侵入更深的地方,所有经脉的内外出入规律都是如此。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太阳经、少阴经、厥阴经和太阴经。它们的阴络或阳络在皮肤上都有对应的区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区域的浮络来判断病情。如果络脉中的病气过盛,就会将这些病气传递给本经。对于少阴经来说,病邪会从属阳的络脉传入,然后从属阴的经脉出,最后向内侵入到骨部。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一经脉,只要医生能够准确观察和理解病者皮肤上的络脉变化,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