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说:“小针看似微不足道,你却说它与天地相应,这在我看来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吗?”
岐伯回答道:“天包容万物,无所不包。在影响人体的力量中,比针更强大的只有五种兵器。但这五种兵器是用于杀戮,而非救治。人,作为自然界中最珍贵的存在,小针却能调和阴阳,治愈疾病,挽救生命。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小针与天地相应吗?在医治疾病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都离不开这小小的针。从这个角度来看,针与五种兵器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不是很清楚了吗?”
黄帝又问:“疾病的初期,往往由于人们情绪波动、饮食无度等原因,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阳气过盛,营气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痈疽病。这种情况下,小针能派上用场吗?”
岐伯答道:“高明的医生会在疾病初露端倪时就及时介入,防止病情恶化。这就像治理国家一样,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到痈疽已经形成,脓血已出,再用小针去治疗,那就违背了养生之道了。因为痈疽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病邪长期侵袭、积累的结果。所以,高明的医生会在疾病尚未成形时就进行干预,而愚蠢的医生则只会在疾病已经成形后才去治疗。”
黄帝问:“如果痈疽已经形成,而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脓血已出,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岐伯说:“一旦痈疽形成,生死未卜,情况非常危急。高明的医生会及早诊断,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他们还会把自己的治疗经验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借鉴,使医学知识得以传承发扬。这样一来,后来的医生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黄帝又问:“痈疽已形成后,脓血已出,这时用小针来导流放脓可行吗?”
岐伯答道:“小针治疗此时效果有限,而大针又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对于已形成脓血的痈疽,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砭石、铍针或锋针等工具来及时排脓治疗。”
黄帝问:“有些痈疽病情恶化,还有治愈的可能吗?”
岐伯说:“这主要取决于痈疽病症的具体情况。如果病情逆转,出现如白眼球部呈现青黑色、服药后呕吐等五种逆症情况之一,那么治愈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相反,如果没有出现这些逆症情况,那么病情就还有可能得到控制并逐步好转。”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细讲讲这些逆症和顺症的情况。”
岐伯解释道:“比如腹部胀满、身体发热而脉大等症状表明邪盛正虚;腹部胀满且肠鸣、四肢清冷等症状则表明阴症得阳脉;还有鼻出血不止、脉大以及咳嗽、小便尿血等身体过于消瘦的情况也可能出现。这些都是逆症的表现。至于顺症,则是没有出现这些逆症症状的情况。”
黄帝说:“我明白了。那么你能再给我讲讲其他病症的逆顺情况吗?”
岐伯继续说道:“比如病人腹部胀大、四肢清冷且身形过于消瘦是脾阳衰败的表现;腹部胀满、大便下血且脉盛大间有间歇则表明孤阳将脱。这些都是非常危急的病症表现。医生在诊断时如果不仔细观察这些迹象而盲目使用针刺治疗就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黄帝感慨道:“你说得对极了!针刺的作用虽然强大但也需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救治生命的效果啊!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到用针刺救治生命而不伤害性命吗?”
岐伯回答道:“错用针刺确实会伤害人的性命但正确地运用针刺也无法救活已经死去的人,因此我们必须谨慎使用针刺治疗方法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来操作。”
黄帝说:“你的话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医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精益求精,以确保每一次治疗都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益处。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医者,让他们也能成为像你一样医术高超、仁心仁术的医生。”
岐伯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病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