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问黄帝道:“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是由人的面部特征决定的吗?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黄帝解释道:“比如说,明堂就是我们的鼻子,阙是两眉之间的部位,庭是前额,蕃是脸颊两侧,蔽是耳朵前面的部分。这些部位如果都端正、开阔、饱满,并且在十步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这样的人必定能长寿,活到一百岁。”
雷公又问:“那怎样从面部区分出五脏的情况呢?”
黄帝说:“鼻子应该是高高隆起,端正而直。五脏在脸上有它们各自对应的位置,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则排列在五脏的两旁。额头和两眉之间反映头面的情况,两眼之间反映心的情况。如果胸腹内的五脏都安宁和谐,那么它们产生的五种颜色就会正常地显现在脸上,鼻子也会显得青润有光泽。所以,要想区分五脏六腑的情况,首先得学会从面部五官来观察。”
雷公问:“您可以给我讲解一下不通过察看五官来诊视病症的情况吗?”
黄帝说:“五色在面部的表现都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如果在某个位置出现了颜色隐晦好像陷入了骨头里,那一定是生病了。如果五色出现在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位置上,比如子色出现在了母位上,那么即使病情很严重也不会致命。”
雷公又问:“那怎样通过观察五色来诊断病情呢?”
黄帝答道:“青色和黑色通常表示疼痛,黄色和赤色表示热症,白色则表示寒症。这就是通过观察五色变化来判断病情的大致方法。”
雷公继续追问:“那如何判断病情是在好转还是在恶化呢?”
黄帝说:“病情可以在人体的内部和外部发生变化。要判断病情的好转或恶化,不仅要看颜色的变化,还要结合脉诊。如果切按病人的寸口脉时感觉到脉象滑、小、紧且沉,说明阴邪已经进入了五脏,病情在恶化。如果人迎脉大、紧且浮,说明阳邪已经进入了六腑,病情也在恶化。但是,如果寸口脉浮滑,说明五脏内的阴邪在消退,病情在好转。如果人迎脉沉滑,说明六腑内的阳邪在消退,病情也在好转。同时,通过观察面部五色的变化也可以推断病情的好坏。如果五色由下朝上扩展,说明病情在恶化;如果由上朝下逐渐消退,说明病情在好转。”
雷公又问:“怎样从面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呢?”
黄帝说:“如果面部的颜色明亮而含蓄,说明病情轻;如果颜色暗淡而枯槁,说明病情重。同时,五色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病情的发展方向和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如果五色从外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内部,说明病情是从六腑开始逐渐影响到五脏的;如果从内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外部,说明病情是从五脏开始逐渐影响到六腑的。在治疗时,应该根据病情的发展顺序来调理脏腑,否则病情会加重。”
雷公继续问:“我听说很多病都是由风邪引起的,而气血逆乱导致的痹症和厥症则是由寒邪和湿邪引起的。这些病应该怎么辨别呢?”
黄帝答道:“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两眉之间的颜色来辨别。如果颜色浮露而滋润,说明是风邪引起的;如果颜色凝滞而暗淡,说明是痹症;如果这种暗淡的颜色出现在地阁(下巴),则说明是厥症。这是一般的规律,具体的病情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雷公问:“有些人没有生病却突然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说:“这是因为强烈的邪气在人体正气虚弱的时候侵入了脏腑,所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就突然死亡了。”
雷公又问:“有些人病情稍微好转却突然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黄帝说:“如果两颧出现拇指大小的赤色,即使病情稍微好转也会突然死亡;如果天庭出现拇指大小的黑色,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会突然死亡。”
雷公听后拜了又拜,说:“您讲得太好了!那这些突然死亡的情况有没有时间上的规律呢?”
黄帝说:“通过观察五色出现在面部的位置和五行生克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死亡的时间。”
雷公说:“太好了!我想听您详细讲解一下。”
黄帝便开始详细解释面部各部位与脏腑肢体的对应关系以及五色变化所反映的病情和预后。他强调了阴阳盛衰在辨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左右为阴阳升降的路径。通过观察面部五色的明暗、分散与凝聚以及呈现的部位,可以判断病情的深浅、预后好坏以及病程的长短。同时,结合脉诊和其他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黄帝总结道:“面部五色的变化与人体内脏腑肢体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