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人体的疾病,无非是由环境的干湿、冷热、风雨等外界因素,以及内心的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甚至**过度等所引起的。这些邪气侵入人体后,会产生各种症状,影响内脏健康。我已经了解了这些。但我发现,很多疾病在清晨时会好转,中午时最稳定,傍晚时恶化,深夜时最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阳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有盛有衰。”

黄帝好奇地问:“那这四个时段的阳气具体是怎么变化的呢?”

岐伯说:“自然界中,春天阳气开始生长,夏天最旺盛,秋天开始收敛,冬天则隐藏。人体内的阳气也遵循这个规律。具体来说,清晨就像春天,阳气开始复苏,所以病情好转;中午就像夏天,阳气最旺盛,能压制邪气,病情最稳定;傍晚就像秋天,阳气开始减弱,邪气抬头,病情恶化;深夜就像冬天,阳气深藏,只剩下邪气在体内肆虐,所以病情最严重。”

黄帝又问:“但有时候病情的变化并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道:“这是因为有些疾病与阳气的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内脏的状态有关。这类疾病在对应的五行属性被日时的五行属性克制时会加重,反之则减轻。”

黄帝问:“那这类疾病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要深入了解病情与日时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能做到这一点的医生,才是真正的高手;做不到的,就是平庸之辈了。”

黄帝赞叹道:“你说得很对!我还听说针刺疗法中有‘五变’,是针对五种不同的病症,分别针刺井、荥、输、经、合五输穴。能详细说说吗?”

岐伯说:“人体的五脏各有五种变化,与五输穴相对应。所以五脏总共有二十五个腧穴,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匹配。”

黄帝问:“这五种变化具体是什么呢?”

岐伯解释道:“肝属阳,与酸味、春季、角音、绿色、甲乙日等相应;心也属阳,与苦味、夏季、徵音、红色、丙丁日等相应;脾属阴,与甘味、长夏、宫音、黄色、戊己日等相应;肺也属阴,与辛味、秋季、商音、白色、庚辛日等相应;肾也属阴,与咸味、冬季、羽音、黑色、壬癸日等相应。这就是我所说的五脏的五种变化。”

黄帝问:“那如何选择对应的五输穴呢?”

岐伯说:“五脏与冬季相应,所以针刺井穴;五色与春季相应,所以针刺荥穴;五时与夏季相应,所以针刺输穴;五音与长夏相应,所以针刺经穴;五味与秋季相应,所以针刺合穴。这就是我所说的针对五脏的变化所应针刺的五输穴。”

黄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么六腑的原穴又是如何与五时相对应的呢?”

岐伯说:“原穴并不直接对应五时,而是遵循经穴的规律与五时相合。所以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总共三十六个。”

黄帝问:“你刚才说的五脏与冬季、五色与春季等相应是什么意思?能再解释一下吗?”

岐伯说:“治疗五脏的疾病需要针刺井穴;治疗面色异常需要针刺荥穴;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的疾病需要针刺输穴;治疗声音异常需要针刺经穴;治疗经脉淤血、胃病或饮食不节引起的疾病需要针刺合穴。这就是我所说的‘五变’的表现和针刺五输穴的原则。”

黄帝听后深有感触地说:“我听了你讲解的九针理论,感受到了其中的奥妙。我觉得九针的理论虽然复杂,但应该有一个核心思想贯穿其中。只是我还没有找到。九针的理论包罗万象,既全面又细致,既深奥又实用,不拘泥于形式,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相联系。我希望能为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找到一个统一的核心思想,你觉得可行吗?”

岐伯赞叹道:“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已经对这个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不仅九针的理论需要这样一个核心思想,治国也是如此。”

黄帝忙说:“我是想听你谈谈九针的理论,不是治国之道。”

岐伯笑着说:“无论是治国还是针刺,都有其法则和规律。如果治国没有法则,如何将大小深浅等种种纷纭的事物加以统一呢?”

黄帝说:“希望你把这个道理详细地说一说。”

岐伯解释道:“世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说日月与影子、水面与倒影、鼓槌与鼓声等。日月一照,影子就出现了;水面和镜子可以反映出实物的形态;鼓槌一敲,鼓声就响了。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变化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反应,本质与表现之间存在着可以被人掌握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针刺的理论就变得清晰明了了。”

黄帝感叹道:“这个道理真是深奥啊!它所展现出的智慧是无法遮蔽的。而它之所以无法遮蔽,是因为它始终围绕着阴阳运行的规律。我们将从临床治疗中获得的发现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再将所得的结论运用回切诊中加以检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理论就像安静的水面和平整的镜面所映照出的物像一样真实无误。通过观察外在的症状可以推断出内脏的疾病情况;通过体察内脏的状态也可以预测外在的症状表现。这个道理真是辨析阴阳变化的至理名言啊!请允许我将它珍藏起来以免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