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代表阳,地代表阴,日代表阳,月代表阴,那么人体与它们是如何对应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体腰部以上的部分与天相应,因此属于阳;腰部以下的部分与地相应,因此属于阴。双足上有十二条经脉,它们与一年的十二个月份相应。月份与水性相关,所以下肢的经脉属性为阴。而双手的十个指头,则与每旬的十天相应。日子与火性相关,所以上肢的经脉属性为阳。”
黄帝又问:“那么,十二个月份和十天是如何与经脉相对应的呢?”
岐伯解释说:“我们可以用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份,它们与双足上的十二条经脉有对应关系。比如,寅代表正月,正月时阳气初升,与左足的足少阳胆经相应;未代表六月,与右足的足少阳胆经相应。同样地,卯代表二月,与左足的足太阳**经相应;午代表五月,与右足的足太阳**经相应。辰代表三月,与左足的足阳明胃经相应;巳代表四月,与右足的足阳明胃经相应。阳明位于太阳和少阳之间,因此得名。
“再来看十天与经脉的对应。我们用十天干来代表每旬的十天,它们与双手上的十条经脉有对应关系。例如,甲日与左手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应,己日与右手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应。乙日与左手的手太阳小肠经相应,戊日与右手的手太阳小肠经相应。丙日与左手的手阳明大肠经相应,丁日与右手的手阳明大肠经相应。因为丙、丁在五行中属火,所以阳明因此而得名。庚日与右手的手少阴心经相应,癸日与左手的手少阴心经相应。辛日与右手的手太阴肺经相应,壬日与左手的手太阴肺经相应。”
岐伯继续解释:“由于人体腰部以下是阴,所以足部的三阴经是阴中之太阴,阴气很盛;而足部的三阳经是阴中之少阳,阳气较弱。腰部以上是阳,所以手部的三阴经是阳中之少阴,阴气较弱;手部的三阳经是阳中之太阳,阳气很盛。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分析五脏的阴阳属性。心位于膈上,属性为火,是阳中之太阳;肺也位于膈上,属性为金,是阳中之少阴。肝位于膈下,属性为木,是阴中之少阳;脾也位于膈下,属性为土,是阴中之至阴;肾同样位于膈下,属性为水,是阴中之太阴。”
黄帝问道:“那么如何利用这种经脉与月份的对应关系来指导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在正月、二月和三月中,人体内的阳气主要偏重于左侧的足三阳经。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应该避免对左侧的足少阳胆经、足太阳**经和足阳明胃经进行针灸治疗。同样地,在四月、五月和六月中,人体内的阳气主要偏重于右侧的足三阳经。因此应该避免对右侧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阳**经和足少阳胆经进行针灸治疗。在七月、八月和九月中,人体内的阴气主要偏重于右侧的足三阴经。因此应该避免对右侧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进行针灸治疗。而在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中,人体内的阴气主要偏重于左侧的足三阴经。因此应该避免对左侧的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进行针灸治疗。”
黄帝又提出疑问:“从五行的角度来看,东方的方位和天干中的甲、乙都代表木的属性。木在春季最为旺盛,与五色中的青色以及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但是,肝脏所属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而按照你之前所说的对应关系,甲日应该与左手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应。这里似乎存在矛盾,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道:“您所说的是将四季的次序和五行的属性与天干地支相配合的理论。而我之前所解释的,则是根据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配合天干地支,并以此来说明人体十二经脉的阴阳属性。这两者并不属于同一范畴。阴和阳只是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和范畴中,它们可以指代各种不同的事物。您所提到的矛盾现象,正是由于这种概念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