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匠心独运的烟花,便是后人口中传颂的十六响朝天炮。这种烟花以铁铸成,单发而制,威力虽非惊天动地,但其震耳欲聋的声响,足以令人心生敬畏。

当暮色初临,韦家宅邸四周,突然响起了密集的“噼啪”之声。

初闻时,仅有一两声,韦家人尚未来得及在意。然而,这声音却连绵不绝,宛如细密的鼓点,无休无止。

对于素来未曾听过此等声响的韦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深深的惊扰,使得他们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惶恐。

若在后世,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人们在祭奠先人时所放的炮仗。然而,在那个时代,并无此等习俗。想来,这或许只是后人为推销炮仗而编造的谣言罢了。

"何人在此喧哗,惊扰我韦家安宁?"韦家的仆役踏出府门,眉头紧皱,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悦。对面街头的人群却仿佛没听见一般,继续他们的喧闹,鞭炮声不绝于耳。

“噼啪,噼啪……”鞭炮声愈演愈烈,

仿佛要将整个夜空都点亮。放完鞭炮后,他们手持铁管,又开始忙碌地制作新的鞭炮,刘克俭甚至在其中混入了一些砾石,让鞭炮的威力更大。

韦家的仆役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这些人会如此嚣张。但他们也清楚,此刻不是发火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记住,待会儿若是发生冲突,这些鞭炮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仆役头目低声嘱咐道,眼中闪过一丝狠意。他知道,今夜注定不会平静。

高阳已言明此为冲天炮,但刘克俭仍习惯地称之为爆竹。

“明白,世子,您就放心吧。”

这话出自他精心安排在人群中的亲卫之口,而在那人群中,还有一些他特意挑选出来煽风点火的人,他们声称只要放炮放得欢,夜晚就有肉吃。

这群人已经很久未尝肉味,一听说有肉吃,便如同饿狼般争先恐后地去放炮。

炮声此起彼伏,制造炮的速度也飞快,然而,制造炮所需的材料却渐渐显得捉襟见肘。

"唉,硝石竟然短缺,这比例真是令人头疼。“刘克俭的同伴,一同参与制造火炮的亲卫,面带忧虑地说。

"短缺了不会去找吗?有钱还怕买不到?"刘克俭回应道,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满,甚至还抬腿轻轻踹了亲卫的屁股一下。

“够了,既然材料不足,那就暂停制作吧。”

高阳走了过来,打断了刘克俭的话。他深知,尽管与韦家关系紧张,但如果真的发生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大局的考虑和对冲突的避免。

“世子,那边已经动手了!”正当高阳苦口婆心地劝解时,一名亲卫急匆匆地赶来报告。

“什么?动手了?快,快召集我的雪狐特战队,我们去助阵!”刘克俭一听有架打,顿时来了精神,急不可耐地吩咐道。

高阳见状,气不打一处来,飞起一脚踹在刘克俭的屁股上,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你这家伙是不是脑袋有毛病?打个架还要把雪狐的人叫上,这可是你的秘密武器,怎么能随便暴露给别人看?”

"我早已习以为常,战斗时总喜欢派遣高手出马。"刘克俭轻轻拍了拍臀部上的雪泥,脸上洋溢着狡黠的笑容,"文渊啊,你就别去了,留在家里等我回来。"

看着文渊已经成功地将人手聚集完毕,刘克俭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尴尬的笑容。

“你也别去了,堂堂的世子去参与打斗,成什么样子!”

高阳对刘克俭的行为感到不满,毕竟他将来是要统领千军万马的人,怎么能如此沉迷于玩乐。他转向一旁有些茫然的文渊,认真地说道:"你去看看吧。"

"是。"文渊抱拳,随即带着几个人迅速离去。

"唉,真是扫兴,这么刺激的场面,竟然不能去参与打斗。"刘克俭摇了摇头,满脸无聊地找了个地方坐下。

高阳瞥了他一眼,试探性地问道:"克俭,你不想去看看吗?"

刘克俭心知肚明,高阳这是在试探他,看他是否能沉得住气。他揉了揉额头,无奈地说道:"算了,听你的,我就待在家里吧。"

"世子,韦家的人真是毫无武德,竟然动刀子了,我们这边已经有好几个人受伤了。“文渊急匆匆地赶回来,一脸焦急地向高阳报告。

"韦家竟敢当街伤人?岂有此理!”刘克俭猛地站起来,脸上露出愤怒之色。他声音提高了几分,急切地问道:"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亲卫见刘克俭如此激动,赶紧回答道:"刘大人请放心,我们的人并没有受伤。不过,和我们一同前往的灾民中有人受了伤。"

高阳听到这个消息,眉头微皱。他转身对自己的亲卫说道:"去告诉高大勇,让他带人去现场看看。"

高阳身边总是围着十位忠诚的亲卫,他们训练有素,听从命令。听到高阳的吩咐,其中一人立刻抱拳答应,迅速离开。

"终于等到你这句话了,咱们带上家伙出发吧……"刘克俭精神一振,立刻召集人手准备出发。

"我得提醒你,咱们是去救人,不是去斗殴。得让县衙的人也知道咱们的行动。“高阳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可不想因为这场行动让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一年过得不愉快。

"成,听你的。”刘克俭伸手拍了拍高阳的肩膀,这家伙有时候就是太过于谨慎了,不过这样也好,多一分准备总没坏处。

当他们匆匆赶到现场时,两方的队伍已经摆开了架势,对峙的气氛如紧绷的弦,一触即发。

文渊的队伍,整齐划一,兵器在手,仿佛一道道冷冽的寒光,气势如虹,仿佛要将天空撕裂。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冷峻,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而刘克俭的亲卫,同样手持刀剑,身穿战甲,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每一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决绝和勇气,丝毫不甘示弱。

现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双方的呼吸声、心跳声以及兵器相互摩擦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就在此时,韦家的人看到又有一批人匆匆赶到现场。这批人约有六七十之众,他们身穿统一的服饰,步伐整齐,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场对峙增添了几分变数。韦家的人不禁心中一紧,他们知道,这场对峙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