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能不羡慕吗,就把自家小孩往水里那么一放,捞起来以后就有钱拿,虽然碎银子不算特别多,但是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家人努力半年才能挣到了,当然了,这些村民们倒是误会我们的周王殿下了,这么点银子对于周王殿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克制的了,寻常情况下,那都是出收就一张金饼子银饼子的,而之所以这么克制,一来呢,是不想把这姜家人给吓到了,二来也是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原因啊。

不过这姜家老汉倒是没有收,连连摆手说了:这位郎君太客气了,我家师度真的没事,这点钱就不收了,郎君如此关心我家师度,老汉很感激啊,来来来,郎君屋子里坐。

李毅一看,目的达成了,只要进了屋子,大家坐下来谈,那还不就是查户口的节奏吗,要是不问问户口那还能聊啥啊,难道要聊天气啊?那是外国人才聊的,咱们中国人聊天一般就是先查户口,户口查完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环节的。

姜师度还是个五岁大的小娃娃,虽然落过水了,但是看上去并无大碍,还在家里活蹦乱跳呢,李毅也没管他,摸了摸他的脑袋,也算是蹭了蹭历史名人了,就坐下来。

两边坐下来一聊,就明白了,这个姜家人,还真的是从魏州来的,至于为何来杭州,姜家老汉也说了,前两年魏州饥荒,于是就拖家带口的去了亲戚家求接济了,但亲戚家又哪里有什么东西吃哦,一家子人就来了杭州,毕竟江南粮食充沛,鱼米水乡,吃的东西也多一点,发生饥荒的可能性也小一点。

当然了,大家别以为在江南就不会饥荒了,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具体的自己查一下吧,这里不多说了。

姜家人是为了吃饱饭才来的杭州,不过为啥这姜老汉就执着于要挖钱塘湖,通渠道灌溉呢?按理来说,你家姜师度是著名的治水官员,没理由姜师度的老子也是治水大吏啊,毕竟历史上也没有听说过他父亲的名号啊!

不过龙生龙,凤生凤,这姜师度在历史上能够通过科举明经,那说明他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姜师度这个人很会治水,没准真的是他的家里人教导他的也说不定啊!

可能有些人要说了,唐朝科举明经不难啊,选拔比进士宽松多了。

那说这话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唐朝科举例,确实明经的难度比进士要小一点,但是说不难的,那真的是开玩笑事情。史料记载,唐朝时候“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每年那么多学子,明经进士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二十个名额,若是质量不行还不必取满,所以说,明经也是很难考的。

李毅就想了,这姜老汉没准真的有真才实学呢?于是拱手就问了:

老大哥啊,我过来的一路上,就听闻别人说,你一直执着要给这个西湖修一个水利工程,还要引钱塘湖湖水灌溉农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奥妙玄机啊?小子对于治水这个事情呢,有点兴趣,如果老大哥能够赐教一二,没准小子能够帮得上忙啊。

那姜老汉一听李毅这么说,还未来得及说话呢,边上村民们倒是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

“这位小郎君,这钱塘湖怎么治啊,官府衙门都治不了,他一个老汉治什么啊。”

“是啊是啊,郎君就不要掺和这事情了。”

那边姜老汉一听就很来气的感觉了,就说了:父老乡亲了,老汉绝对不是胡扯瞎掰的啊,这钱塘湖,老汉我已经观察许久了,这钱塘湖以前虽然和钱塘江相连,那时候钱塘江水势凶猛,人们不敢随意对着钱塘湖修建水利动工,但是现在,泥沙淤积,在这钱塘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这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钱塘江对着钱塘湖的影响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这个钱塘湖,压根就是一个内湖泊了啊!水源已经不靠钱塘江,而靠的是上天的降水还有山间积蓄的泉水,老汉走访调查了一年多,探明水源共有八处,只要这八处入水口处理得到,建立起来蓄水堤坝,挖通沟渠,不仅田亩可以轻松灌溉,城中百姓用水也完全可以供给这钱塘湖水啊!

这姜老汉一通说完了,边上村民们又纷纷说起来了:说的都是什么胡说八道的东西啊,着钱塘湖这么大,老一辈人都说是连着钱塘江的,你说现在没连就没连了啊,还有什么内湖外湖的,内湖就能建水坝了啊?万一冲垮了怎么办啊?

反正都是一通质疑,对姜老汉颇为不信,这姜老汉也是据理力争,说什么祖上就是治水的,这些都是祖辈的经验,绝对不会错的,自己已经考察多时了云云,看上去大家相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李毅听到这里就抬起手了,对着大家说了: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这次是来看小朋友的,大家就不要吵这些东西了嘛!

大家一听李毅这么说,也觉得在客人面前争吵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太合适,也就不争这些东西了,李毅那边也并未久留,逗了逗一脸懵逼的姜师度之后,就跟着武媚娘她们一起离开村子了。

李毅一开始兴致勃勃的来,后来又毫不犹豫,没有丝毫留恋的离开,看的付二他们都有点迷糊,啥意思啊,周王殿下之前不是还对这个姜师度挺感兴趣的吗,怎么现在也没见着跟姜师度小朋友说上两句话就走了啊?

不过做下属的,上面老大要干嘛就干嘛,哪有那么多的问题呢。

一众人就跟着周王殿下离开村落了,只是还没有走的太远了,李毅就对着左右说了一句话:

夜行衣都准备好,晚上咱们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