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两市今天很热闹,因为周王殿下要在两市亲自执行笞刑!不仅周王殿下在,就连鼎鼎有名的魏征大佬也在呢!

这消息一传开,顿时整个洛阳城就万人空巷了,先来了北市了。

当然了,这里说的周王殿下亲自执行笞刑,可不是说的咱们周王殿下亲自上场拿板子打,周王殿下可是皇子,王爷,现在还在洛阳城开府建牙了,那身份能亲自动手吗?周王殿下只是到场监督行刑罢了。

不过光是到场监督行刑便已经让这个受刑人很有排面了,大家除了对于周王殿下和魏征大佬很好奇之外,还好奇这个受刑人是什么来头,为何只是笞刑,却能够引来两个大佬的围观呢?

李毅是自己要来的,魏征身为李毅的老师,自然也就跟着来了,当然了这是老百姓们不知道的,老百姓们就想着有热闹看了,纷纷过来围观而已。

行刑之前自然有告示牌贴出受刑人的身份,还有为何要笞刑,前因后果都写的清清楚楚,大家一看,哦,原来是跟前几天发生的那个当街砍人案有关啊!

一提到砍人案,大家顿时就又议论起来了,有些人还不知道的也就跟着听一听,有在现场的目击者就开始说起了详细的案发现场的情况了。

原本不知道案情的人这下子也就都知道了,而关于这件事情,你问一般人怎么看?那当然是同情老农民,觉得这种情况下杀人乃是迫不得已的自保,更何况他是无心之举呢。说个不是很贴切的形容,这就跟特么在路上遇到强盗要杀你越货一样,这种情况下你反杀了强盗,能说你犯了杀人罪?可赶紧拉倒吧,不仅没罪还是英雄,官服没准好招你当官呢!

当然了,两者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蓄意谋杀大奸大恶的土匪强盗,杀他们是法律所支持的,另外一个是偶尔冲突下,严格意义上归属于斗殴。但相似之处,也都是有的,那就是单方面的加害。

老百姓们对于那个老农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于死者被砍死自然是拍手称快,我们虽说以死者为大,不应对死者不敬什么的,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死了,全社会的老百姓们都会拍手称快的话,甚至当做笑料谈资的话,那这个人或许在老百姓眼中,真的不是一个好人了。

或许有人说了,那些杀人如麻的刺客高手死了,怎么没见到有人拍手称快,这不过是街道上斗殴死了一个偶来洛阳经商的路人甲,怎么就惹来大家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这其实很好理解了,老虎会吃人,但只要你别去老虎的地盘别去招惹老虎,老虎不可能跑到洛阳街头来吃人。但是蚊子就不一样了,他会无时无刻的就在你身边,指不定那一天吸你一口血,弄不死你让你难受,你也对他无可奈何。

这此事件中的死者,差不多就是比喻中的蚊子了。

而且大部分的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老农民的角色而已,只不过这次老农民运气好,夺刀反杀了,要是轮到自己,有没有这个好运气就不好说了,也先不提好运气了吧,自己敢不敢反抗都是另外一回事,不反抗是死,反抗也是死,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净欺负老实人?

当然了,这是老百姓们的看法了,而从专业的司法角度考虑的话,法律学可是这么简单的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其中所涉及到的需要探讨的问题也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

不论如何,大家看到周王殿下主持惩治了眼前这个散播谣言的男子,企图为死者洗地,将舆论引导向对老农民不利方向的死者堂兄的时候,还是拍手称快的,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官方的放风会了,原本这种舆论上的小事情,周王殿下完全没有必要去管的嘛,周王殿下日你万基,是要干大事情的人,怎么能够在这种小事情上浪费时间呢?

但是周王殿下不在乎,不仅浪费时间查案了,而且还亲自到场监督行刑,甚至还发表了演讲,让大家放心,关于这次民众们关注的案件,本王一定会好好的审理,无论如何都会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唐律》的指导下来审理的!

周王殿下这么说,大家自然是拍手叫好,一时间民心+10086,纷纷吹爆。

李毅倒不是说想要让人民群众吹爆自己,所以才干这种事情的,毕竟对于李毅来说,他的本职愿望乃是摸鱼皇子而已,收拢民心这种事情想都没有想过的,但是这件事情的重点已经不是民心,而是公平,公道。

正如魏征大佬对李世民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世间若是没了公平公道,便离乱世不远了。

啥意思?通俗点,你李二不好好当皇帝,不为百姓申冤,不为百姓做主的话,老百姓迟早推翻你!李二也因此说了一句名言:君为主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闲话不多说,北市打完了再拉到东市去打,洛阳城最繁华热闹的两市打了一个遍,顺带着还把案情简介给说了一遍,李毅这把算是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了。

魏征大佬倒是也没说什么,毕竟李毅的做法完全符合规定,并存在酷刑逼供,严刑拷打的情况,更加没有依据自己的喜好加重或者减轻罪行,一切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的,能说什么呢?

再说了,魏征大佬也是嫉恶如仇之人,别看他审案断案的时候,公正无私,但是在朝堂上,因为一点不公正之事,怼着李二骂的最凶的人就是他了,又如何能容忍的了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之人呢?

一番惩处之后,老百姓们都很高兴,临走前还唾了一口吐沫,李毅见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也已经到达了,便也不再此事上多做纠缠,在行刑之后就将那人释放了,那人出了这事,哪里还敢在洛阳城久留啊,灰溜溜的就出城走人了。

也就在此事过去的第二天,官署衙门前,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