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又称陈仓道、嘉陵道,早在西周时就已开辟。西周在宝鸡渭水之南分封有散国,周初青铜器“散氏盘”铭文中记有“周道”,此“周道”即故道。商周至唐,秦蜀间,南下或北上已皆经此道,为“传军国急报,达官司文书”等的大官驿道。从陈仓至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今两当、徽县至今略阳接沮水道抵汉中,或经今略阳境内的陈平道,至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四川。此道周秦以后被广泛使用,东汉重建,故道必经略阳析里郙阁大桥的桥旁,有著名的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汉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析里桥郙阁颂。

《郙阁颂》、《石门颂》与《西狭颂》并称“汉三颂”,这些石刻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负盛名,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

可以说只要是有点文学素养爱好书法的人,走阳关大道到这里,都要到碑文面前瞅一眼,膜拜敬仰一番。

李毅虽然对于古文不是很擅长,但是他对书法还行啊,在他那个年代,“郙阁颂”只剩下复刻版的了,原本的“郙阁颂”碑文早就没了,这年头能够见到如此鼎鼎大名的“郙阁颂”原碑,自然是要下来膜拜一下先辈们的书法。

李毅带着武曌一起膜拜了一番碑文,就上了马车继续前进,到了析里大桥,也就是到了略阳了,整个故道也就走了一半有余了,从略阳到汉中也就只剩下一百余公里了,沿途驿站骑马的话,一天一夜就到,当然了,李毅没那么赶,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汉中,路上就只能看看风景了,但是现在武曌竟然大着胆子悄悄的跟了出来,这一路上有武曌陪着了,又远离了长安城里的那些可恶的催更党们,李毅心里那个乐的啊,别提多高兴了啊,恨不得这路上走的越慢越好,时间越长越好,反正自己离开之前,就已经把《三国演义》后面不多的章节都给写完了,送给李二了,至于长安城里?

不更了!对不起,本王去蜀地取材了,亲身体验下当年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复兴汉室的伟大征程去了,你们在长安城慢慢等哈。

一想到程咬金那老家伙等不到更新,长安城里的纨绔们一片哀号遍野的表情,李毅就越发的高兴,这年李毅唯一的愿望就是断更看着那些催更的长安催更党们急死又打不到自己!以前在长安城,你程咬金带头暴力催更,现在你再催啊,你再去弘文馆抓我啊!抓不着,抓不着!

李毅的脑海里已经开始了自己穿着草裙对着程咬金跳草裙舞,程咬金有无可奈何气得要死的景象了。

爽!咕咕咕,是真的特么的爽!

蜀道虽间,但山峦起伏之间,那番自然美景,又不是平原阔地上能够领略到的,这年头诗人要寻找诗意的话,多是大山明湖,和山峦有关的诗词那是数不胜数,李毅虽然没有吟诗一首的兴趣,但是看到如此美景,也是心下快然。

有时候李毅想不懂,如果不去看人文风情的,光看美丽景色的话,中华大好河山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基本就囊括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你能想得到的美景了,那么多人还拼了命的往外跑出去旅游,当然不是说出国旅游不好,而是一种自我认同感的问题,一个人拿着一张自己去秦岭旅游的照片,跟一个人拿着一张自己去富士山旅游的照片,给亲戚朋友看,获得的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会觉得秦岭旅游的就那样,富士山旅游的好牛逼。

一路上看看风景,吃饭休息也就是遇到县城就进去一下,李毅的身份没有遮掩,天策军,金吾卫也都是打量着招牌走在官道上,别说什么强盗土匪连靠近都不敢靠近了,就是沿途有些胆子小一点的平民百姓,看到李唐的旗帜,也都是匍匐在地,行着拜礼,遇到的县城地方官,也是尽心尽力的招待李毅,一路上吃吃喝喝的,不少地方竟然都开始用起铁锅和炒菜了,李毅也看到不少县城里开始出现曲辕犁了,李毅元正日才给李二送上曲辕犁,没想到这才五月末,就已经普及到这来了,相信在整个唐帝国范围内普及开来,也就这两年的时间了。

当然了,越往汉中的方向,铁锅和炒菜就见的越少了,不过李毅早有准备,他自己带的东西里,就有铁锅,人员里就有厨子,这一次去见外公蜀国公,这些都是李毅带去的礼物,路上自己先用用相信外公不会介意的。

一边晃一边走,从长安城出发二十天后,李毅终于是抵达汉中,也就是这时候的梁州了。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也是唐王朝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到天水一代和成渝一代的重要连接枢纽,是长安到益州(成都)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的汉中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等这些历史名人也都是汉中人。

这里也是军事要冲之地,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是出川关口,蜀地门户,得汉中者得蜀地,足可见汉中地位之重要了。

李毅在这个时代是第一次来汉中,规模自然是比不上长安那样子的国际大都市,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往来络绎的商人之中,也多有西域胡商,现在是六月初,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往来商人经常能看见售卖荔枝,蜀地的著名丝绸制品蜀锦,也都是从汉中出川,销往各地。

看着眼前络绎不绝的汉中城门的入口,李毅感叹了一下,这正是,大唐的盛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