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个棉衣听上去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但是也就只有少部分人想起来了这是在哪里听说过的。

这棉衣不就是五月份那时候周王殿下私自离开洛阳城去杭州城的时候,给送回长安的信件里提到过的那个棉花,棉衣棉被吗?也难怪大家都会觉得游戏耳熟了,毕竟当时这件事情可是闹的沸沸扬扬的,带起了一波很大的节奏啊!不少人当时都借此机会要弹劾周王殿下,不过都没有成功,都被李二陛下给拦住了。

原本这事情以为就此不了了之了,至于说什么棉花棉衣棉被什么的,当时不少人还在想,估计是周王殿下用来脱罪的说辞罢了,没想到这玩意竟然是真的啊?不仅是真的,除夕家宴上,皇帝陛下竟然自己亲自给穿出来了啊!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皇帝陛下要亲自为周王殿下的棉花站队,做代言人啊!

这时候有人想起来了,那自然就有人提起来了啊,毕竟皇帝陛下看上去还是相当希望大家提出来的样子呢。

李二正高兴着呢,这时候有没有人敢出来触霉头,质疑这件衣服的保暖性,实际上也没啥好质疑,没看到皇帝陛下都淌汗了吗!

那肯定淌汗啊,麟德殿又不是在户外,外面虽然大冬天的,但是室内的温度实际上也不算低的,毕竟少了火炉子保暖的,而李二就穿着棉衣出来晃悠,那不淌汗才怪事情那,就连昭媛娘娘在边上看上去都有些热的,可怜昭媛娘娘跟着李二一起受苦了啊!

先不管其他的咋样,大家的关注点一下子就比吸引到了这个棉衣身上来了,毕竟之前周王殿下也曾经说过,这棉花乃是能够让人保暖的重大利器,作用性并不比土豆玉米来的低,眼下大家见到了棉花做成的棉衣,那自然对它是否保暖都很好奇了啊!

李二那边顺藤摸瓜的说了:哎呀,你们这些家伙在想什么,朕是清清楚楚啊,当时我的崽儿周王去杭州种棉花的时候,你们不少人就跳出来弹劾我的崽儿,说什么他擅离职守之类的,要让朕责罚他,但是结果呢?这棉花真的成了,而且朕穿在身上也确实一点都不冷,甚至还有点热,你们试想一下,若是这棉花我全大唐的百姓们都能种到,就算不种也能买得到,家家户户都能穿的了棉衣,盖的了棉被,我大唐百姓又哪里会再有冻死的人呢?我大唐军队在北方征战的时候,再大的寒风暴雪也无法阻止我们的步伐了!

李二这边说完,大臣们纷纷肃穆看向了周王殿下,看向了李二陛下,当然了,有些人的神色还是相当的难看的,估计当时就是他们在背后带周王殿下的节奏了。

至于说,有人怀疑李二陛下是不是在为周王殿下做托什么的,这倒是不太可能,毕竟如果真的是惠及民生的事情,李二在这边随便吹的话,不仅李毅要担责任,你以为皇帝就不担责任了?御史台可不仅仅是怼大臣用的啊,你皇帝犯了错,以为御史台就能放过你了?魏征还没死呢!就算死了,也有那么多大臣看着在,李二犯了浑,也有不少人会提醒的,再说这件事情如此重大,李二也没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犯浑的啊。

不过还是有人提了:陛下,棉花此物,若是真的这么神奇,想必,一定价值不菲,成本奇高吧?若是价格高昂的话,平民老百姓不一定能够家家户户都用得起啊!

大家一听也是纷纷点头,毕竟毛皮兽皮什么的也相当的保暖的,但是却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用得起的,你说如果棉花也跟毛皮兽皮一样,需要很高的成本的话,那这棉花作用就真的不是那么大了。

这时候李二就摸着胡子笑着说了:这成本不高,不仅不高,而且据我崽儿的了解和试种之后的结果,中一亩地,就能保障二十来号人的保暖的棉花用量了!不仅如此,棉花制作棉衣,棉被也相当的简单,就是费事了一点,具体的细节,就让我的崽儿给大家详细说明。

此话一处,大家也是纷纷吃惊,看向了周王殿下,李毅那边听着李二一顿胡吹海吹的,头早就一个顶两个大了,承受着旁人或钦佩,或尊敬,或崇拜,或复杂,或热诚等等这些目光,那当真是承受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才华啊。

不过皇帝都发话了,李毅也不能当缩头乌龟了,这时候站出来先对着大家拱手了,棉花因为事出突然,一开始就没找背功侠背下来,一开始虽然是打算让杭州别驾来当这个背功侠的,但是杭州别驾一手《周王殿下钱塘湖奏对》把李毅安排的那是明明白白的,别说让杭州别驾来当背功侠了,直接李毅的名声都因为杭州别驾的这篇文章大肆宣传了一波,当然了,周王殿下的名声本来就已经很盛了,现在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了而已。

李毅被李二点名了以后就站了出来了,对着大臣们就开始将棉花从头到尾的开始介绍起来了,比如如何种植啊,一亩地能种出多少棉花,然后种完了以后该怎么打棉花,该怎么缝制棉衣棉被什么的,李二那边一高兴,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人员来进行了示范弹棉花,那用的当然是李毅带来的人啊。

李二也知道弹棉花会弹得到处都是棉花絮子,就招呼大家呼啦啦的出去麟德殿去看怎么弹棉花了。

一众大臣们也是开了眼界了,看着蓬蓬松松的棉花絮比弹成了面状的棉花条子,在边上的纺织机刷刷刷的给纺织成棉线,不少大臣都纷纷激动了起来了,哭天喊地的就开始称赞起来了,这是天佑我大唐,天佑我皇帝陛下啊!

这一下就跟按到了拍马屁按钮一样,大家纷纷又开始拍起了李二的马屁,当然了,顺带也拍一下李毅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就见到有御史台的人跳出来了,说了:

殿下,臣有事启奏!